全國技術能手劉時勇 用鉚槍助力航空工業
2018年09月05日 13:44機床商務網點擊:3692
【中國機床商務網欄目 行業精英】成都黃田壩,是一處神秘的地方。在這里有一群默默無聞的人滿懷赤子之心,把上百萬個零件組裝成一架架戰鷹,守衛祖國的藍天,他們是大國航天的“鑄劍人”。
“我出生在農村,1988年成飛公司招聘,我才有幸成為了一名航空工人。”中國技能大獎獲得者劉時勇如此說道。在成飛的30年,一項項榮譽見證了劉時勇的成長,他不僅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近年來,他擁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徒弟們一起逐漸擔負起制造先進航空裝備的重擔。
航空工業成飛是中國殲擊機研制的重要基地,這里誕生了我國多款先進的戰斗機。在戰斗機的研發過程中,飛機鉚裝工人承擔著將戰斗機成千上萬個零件組裝在一起的重任。戰斗機飛行時速度極快,高時速為2.5馬赫,約等于850米/秒。在極熱極寒的環境下,零件鉚裝時的毫厘之差都會給實際作戰帶來無窮的隱患。
整個鉚裝過程中,考驗手藝的就是制孔。某些精密部件的孔徑精度必須控制在0.02毫米以內,相當于人類發絲的五分之一,失誤一次就可能導致整個零件全部報廢。鉚槍在工作時后坐力非常大,普通人雙手用力都很難保證穩定。想要讓每一槍在打入時力度均衡,就需要不斷地練習和摸索。
“那時候我剛剛拿到廠里面的技術能手,我就有點飄飄然了,結果一個關鍵部位的鉚釘孔打歪了。從那次之后,我真的長記性了,對待產品我再也不敢有一絲毫的馬虎。”回憶起當初的失誤,劉時勇至今難以忘懷。
戰斗機體積小,結構復雜,留給工人的活動空間十分有限。工人們大多數時間都只能趴著、躺著,甚至跪著進行鉚裝。
作為我國重要的航空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基地,成都在戰斗機設計制造領域一直勇立潮頭,其中僅劉時勇參與鉚裝過的戰斗機就有上千架。劉時勇經常在鉚裝方法上動腦筋、想創意,他發明了“劉氏鉚接法”,使凹凸不平的連接件變得平整光滑;他牽頭為殲十瘦身,把原有的框架整體拆除,換上苗條的新框。在三年時間里,他解決了六十多個技術難點,累計節約成本近三千萬元。
任務結束了,劉時勇難得地擁有了一個短暫的假期,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陪陪家人。埋頭工作的他從來沒有注意到,這是女兒出生以來的張全家福。
劉時勇深知,他手中的鉚槍就是軍人手中的剛槍,必須隨時隨地做好沖鋒的準備。馬上,他將投入新一代戰斗機的鉚裝工作中,助力中國航空夢、強軍夢。
(本文由中國機床商務網編輯根據優酷視頻整理)
(本文由中國機床商務網編輯根據優酷視頻整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今日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