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高鳳林:匠心筑夢 大國精神
2018年08月23日 14:13機床商務網點擊:9912作者:蕭墨
【中國機床商務網欄目 行業精英】他是一名基層焊工,卻經常出現在別的技術分析會上;他沒有任何響亮的頭銜,卻頻頻參與制定部級質量焊接標準;他難于調度任何社會資源,卻屢次受命于多項重大技術革新;他叫高鳳林,是中國十大高技能人才之一,一次次突破焊機技術的極限。大國工匠高鳳林,親筆勾勒出中國技能工人的時代坐標。
1997年八月,我國自行研制的新型捆綁式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乙承載著一枚菲律賓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蓄勢待發。隨著時間臨近,火箭各環節已經準備就緒,就在基地工作人員加注燃料推進劑時,意外發生了。由于在加注過程中基地人員出現誤操作,給發動機薄壁噴管造成了損傷,在發射之前出現這種情況是相當緊張的。于是項目組成員緊急制定對策,派人上箭補焊也成為了方案選擇之一,然而這一方案剛制定出來就遭到了上級反駁,說前蘇聯就有過相同的悲慘案例,“上箭補焊,箭毀人亡。”當此方案被否決之后,現場氣氛十分凝重。
受損的噴管亟待修復,然而各路專家卻始終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隨后,這次發射的高指揮官原航天工業部部長劉紀原緩緩掃視了一下會場,小聲問了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高鳳林怎么沒來。高鳳林是什么人?說白了就是一名焊工。當時已是深夜,睡夢中的高鳳林被喊到現場,在聽完故障分析以及專家的處理意見之后,這位遲到的焊工說出了令所有人都震驚的一句話,“我敢保證,受損的噴管可以正常使用,不用補焊,飛行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
俗話說“牽一發,動全局”,誰都知道航天工業的復雜性,任何疏忽大意都會釀成不可估量的后果。1996年2月長征三號乙在飛行時,由于慣性基準故障導致發射失利。所以對于它的第二次飛行就顯得更為重要,不能再出現失誤了,并且它是我國開拓國際航天商業發射市場的步,意義重大,使命光榮。
甚至這其中利害關系的高鳳林,所以他必須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不能有半點馬虎。高鳳林的大膽推測受到了一些專家的質疑,隨后他詳細闡明了自己的觀點,雖然有道理,但科學是需要論證的。劉紀原部長當即決定給高鳳林三天時間,拿出數據,用事實說話。
經過兩天三夜的奮戰,高鳳林拿出了一份的數據分析報告,驗證了自己之前的判斷。一周后火箭順利升空,承載著菲律賓“馬布海”通信衛星,承載著我國國際商業航天的希望。
說到高鳳林,他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一名焊接工人;說起焊接工藝,在航天領域非常重要。現階段,為減輕航天器的自重,航天材料多采用鋁鈦合金或非金屬復合材料,焊接更成為結構連接的主要手段。火箭整體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構件都是由焊接來完成的,如果一旦出現問題,那么前面所有的努力,包括美好的設計藍圖,都將化為烏有。為進一步提高運載能力,我國于1986年開始研制長三甲系列火箭,經過幾十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四年后發動機的研制已經到了收官階段。可就在發動機的頭部和身部進行結合時,焊接點出現了致命裂縫。如果說這個連接失敗,那就代表這個方案將被否決,一個方案的形成要一到兩年甚至三年的時間,如果把方案否決了,那么這個型號的研制周期將大大的延后。
新式發動機的頭部、身部分別采用不同的合金材料,為了將兩種材料牢固的焊接在一起,高鳳林精心挑選出一種新型焊絲,并提出“熔合比”焊接的概念。作為一個工人代表,那是他次出現在專家研討會上,當時的高鳳林才25歲,在那之前他從來沒見過如此大的陣仗,發動機總工程師主持會議讓他去發言,當時他非常緊張,不僅滿臉通紅,更是大汗淋漓。當時發動機總工程師看見他十分緊張,便對他說:“小伙子別緊張,在科學和真理面前,只要誰說得對,我們就聽誰的。”這句話讓高鳳林安定了許多。雖然有些緊張,但是不無道理,為此,總工程師頻頻點頭,并給予這個年輕人充分的信任,讓他放手一搏。
因為發動機的頭部和身部是由兩種合金組成的,之所以這兩種金屬在焊接過程中容易產生裂紋,主要由于其中有一個融合比的概念,只有當鎳基合金和不銹鋼的融合比超過70%以上才不容易產生裂紋。高鳳林不負眾望解決了難題,在后來的技術分析會上,總師將之稱為“發明”,并給予了年輕人充分的肯定。自此,高鳳林堅定了信心,將理論知識和一線生產實踐充分結合,為后續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的研發、制造貢獻了力量。
高鳳林說道:“在我們航天領域里,更多的是對傳統的顛覆和不斷的創新,這個行業太前沿了,往后沒有老師,只能靠自己,各式各樣的壓力涌來,會讓這份工作充滿挑戰。”
高鳳林憑著自己的鉆研精神與抗壓能力,數次在為難時刻站好后一班崗,為國家挽回損失并贏得業內尊重。從投身航天事業的那一天起,“為國奉獻”這四個字便已深深鐫刻在他的腦海里,一生胸懷航天夢,此生無憾望蒼穹。高鳳林表示,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這個職業充滿了一種榮譽感和責任感,因為當真的看到自己親手焊接的發動機將國家的衛星送入太空,將宇宙飛船送進軌道遨游,那種激動、驕傲和自豪的心情是無以言表的。
我國長征系列火箭的研制成功,離不開眾多院士、教授以及高工們的共同努力。而作為焊接工人,在火箭升空、舉國歡慶的時刻,似乎很少有人會留意他們身上應有的光環。高鳳林就是這樣一名工人,他手拿焊槍,甘為綠葉,默默我國航天事業奉獻了三十七個年頭。這些年來,他為攻克技術難題兩百多件,助力百余發火箭躍然升空。基于他的特殊貢獻,2015年被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稱號,這是國家對一位技術工人的褒獎,也是大國工匠之崛起新時代工人的驕傲。
(本文由中國機床商務網小編根據中央電視臺新聞欄目視頻整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今日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