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協同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廣東省高度重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工作,全面落實部省合作框架協議。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廣東大膽探索,完善頂層設計,出臺政策措施,推進試點示范,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
抓好頂層設計 健全機制體系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出臺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推進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兩化融合貫標等配套政策措施。省政府出臺《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繼續大力支持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二是加強部省合作。全面落實工信部與廣東省政府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珠三角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城市帶、大型骨干企業雙創示范區建設等工作,上下聯動抓好實施。三是健全工作機制。在省經信委設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處,統籌推進融合發展工作。
推動新一輪技改 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是加大財政扶持。過去三年,省財政累計投入120多億元,支持工業企業開展以自動化、信息化為重點的新一輪技術改造,推動2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加快從工業2.0向3.0邁進。二是降低政策扶持門檻。將政策扶持門檻從主營業務收入超2000萬元降到超1000萬元,擴大技改普惠性事后獎補政策扶持面。三是推動政銀企合作。針對技改融資難問題,省經信委與13家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每年向銀行推薦1000個以上技改項目,爭取銀行授信額度1600億元。四是分行業引導技術改造方向。編制《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重點支持20類主要行業的271項新技術、新改造方式。
主攻智能制造 推進兩化融合
一是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組建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成為全國5個創新中心之一。籌建機器人、輕量高分子等6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二是建設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開展“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重點布局建設10個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三是培育示范企業和公共支撐平臺。建設21個省級智能制造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培育160多家智能制造骨干企業和機器人骨干企業,打造20個、87個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組織實施26個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與綜合標準化項目。四是實施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行動。制定實施工業機器人保費補貼政策,推進“機器人進集群”,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2萬臺,保有量約占全國1/5。
發展互聯網 促降本提質增效
一是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推動華為、騰訊等加速向工業領域滲透,建設工業云平臺。支持美云智數、中設智控等一批行業性、功能性平臺企業做大做強。已引進阿里工業云總部、樹根互聯等落戶廣東,初步形成扎堆發展的良好態勢。二是建設“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首批發布了60家工業互聯網供應商,積極推動“資源池”服務商與制造企業對接,分行業建設推廣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三是建設產業示范基地。以產業集群為重點,省市區共同推動廣州、深圳等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引進工業互聯網平臺資源在集群落地,推動集群企業整體優化升級。四是營造良好發展氛圍。2017年11月21日,在國務院發布《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后,省經信委在工信部的指導和支持下,聯合中國信通院成功舉辦了2017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業界共1600多人參會,營造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良好氛圍。五是推動制造業“雙創”。支持搭建眾創孵化平臺,舉辦眾創大賽。
發展信息技術 夯實融合發展基礎
一是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跨越。突出抓好光纖網絡、公眾移動通信基站、公共區域無線局域網(WLAN)建設。至2017年三季度,光纖接入用戶2458.6萬戶,約為2012年的10倍,居;光纖入戶率從6%大幅提升至85.9%;移動互聯網用戶1.36億戶,4G基站24.5萬座,均居全國首位。二是推進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全面推進珠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布局建設15個省級大數據產業園、3個大數據創業創新孵化園。三是推動電子信息、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約3.6萬億,約占全國1/3;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收入超9000億元,繼續居。
推進體系建設 提升企業能力
一是加大力度推進貫標試點示范。組織省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示范,持續發動企業開展評估、診斷、對標。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出臺《關于深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實施意見》。連續4年安排財政資金對通過國家評定的貫標企業予以支持。截至目前,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達245家,省級貫標試點企業1100多家,238家企業通過國家評定,貫標試點企業、評定企業和示范企業數量全國,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企業互聯網化指數等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下一步,廣東將緊緊抓住當前產業變革的重要戰略機遇,將發展工業互聯網作為推進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核心抓手,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制造業新生態,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優化升級。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2017年12月底前,以省政府名義出臺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扶持政策,圍繞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等,發揮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扶持作用。同時,強化全省一盤棋工作機制,省市區(縣)協同推進,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分階段推進。在前三年廣東省大力實施工業企業自動化、信息化的技術改造基礎上,將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作為新一輪技術改造的“升級版”,實施“制造業企業上云工程”,以應用促發展,分階段推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三是分類別施策。未來3年,通過“云網”降費支持,推動20萬家中小微企業使用公有云,降低信息化一次性投入成本;支持制造業牽頭打造標桿示范并組織推廣,加快新模式新應用推廣。
四是分路徑實施。從制造業、產業集群切入,以示范為牽引,探索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路徑。支持制造業建設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以及供應鏈企業“上云上平臺”,帶動區域企業整體“上云上平臺”。
五是聚生態發展。圍繞數據采集、平臺服務、應用服務等核心關鍵環節,加快構建廣東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
(原標題:廣東:抓機遇謀布局 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