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形勢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創造貿易機會、擴寬生意渠道的有效手段之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成熟,電子商務經歷高速發展期。但是,現有的應用模式中,電子商務與企業內部管理系統相互孤立,存在著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分道揚鑣式的發展使企業無法將電子商務與內部核心業務緊密結合,創造爆發力,成為降低成本、提升銷售的有力工具。
危機當前,通過電子商務進行企業商貿活動,已經是企業自救的重要途徑。據IDC公司報告顯示,中國電子商務總體交易規模在2008年達到1.9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0%。IDC預測,2009年、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總體規模將繼續保持高位增長,使得電子商務成為未來兩年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亮點,也成為中小企業勢在必行的營銷途徑。電子商務受追捧的程度,恰恰與經濟危機寒冬環境形成鮮明對比。這是因為,在當今金融危機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選擇走向電子商務這條低成本拓展業務之路。
經濟蕭條期間不乏領軍企業,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金融危機不僅帶來了經濟格局和產業格局的調整,企業可以憑借自身實力在一些重要行業、重要產品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網優·二手網成為了企業“走出去”的噴射飛機。
“走出去”,擴大市場占有率,獲取戰略性資源,發展電子商務業務,有助于引進關鍵設備和高新技術,吸引高層次的管理和科技人才,搶占行業高地。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帶動,“兩會”對電子商務給予的特別關注,勢必引導交通、電網、核電、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重大裝備、建筑施工、冶金、建材等行業的企業也將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善于看清時代形勢,選好二手設備平臺,抓準契機,企業勢必逆勢而上,得到長足發展。
面對電子商務的熱度,業內專家提出了冷靜的分析,面對新時期電子商務的優勢和政策支持,企業亦不能盲目跟隨,要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制定符合實情的戰略部署,看清形勢,謹慎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網上交易平臺,再穩健投身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