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鏟刮工藝
當你看到機床廠中技師手工鏟刮工件的時候,可能會忍不住產生疑問:磨床哐哧哐哧幾下就整出來了,還要手工慢慢刮?
是的,磨床研磨速度固然快,但是在臺捷高精密加工中心的生產過程中,手工鏟刮這個工序*。加工中心加工的過程中導軌面有摩擦有損耗,加工精度隨著加工次數的增加而遞減,而人工鏟刮正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
craftsmansspirit
人工鏟刮的前世今生
人工鏟刮也叫人工刮研,這門手藝已經流傳了兩百多年,工業革命時期就已經存在,是一門利用刮刀,去除影響機械精度的物質,以此來矯正機械加工的誤差。
鏟刮是一門非常細致的手工技術,將顯色劑薄且均勻地涂在要鏟的導軌面上,再用標準治具對其摩擦,鏟刮面的高點上的著色劑就會被磨掉,在一片著色劑中顯得更醒目,接下來再把這些高點鏟除,不斷重復此步驟,直到鏟刮面均勻一致為止。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實則是很考驗技師的技巧和經驗。
人工鏟刮需要三個階段:
粗刮、細刮、精刮
人工鏟刮三部曲
粗刮
人工鏟刮之一
粗刮:若工件表面比較粗糙、加工痕跡較深或表面不平或扭曲、刮削余量在0.005mm以上時,應先粗刮。粗刮的特點是采用長刮刀,行程較長(10mm~15mm之間),刀痕較寬(10mm),刮刀痕跡順向,成片不重復。機械加工的刀痕刮除后,即可研點,并按顯出的高點刮削。當工件表面研點每25㎡×25㎡上為3~5個點并留有細刮加工余量時,可開始細刮。
細刮
人工鏟刮之二
細刮:細刮就是將粗刮后的高點刮去,其特點是采用短刮法(刀痕寬約6mm,長5mm~10mm),研點分散快。細刮時要朝著一定方向刮,刮完一遍,刮第二遍時要成45度或60度方向交叉刮出網紋。當平均研點每25㎡×25㎡上為6~9點時,即可結束細刮。
精刮
人工鏟刮之三
精刮:在細刮的基礎上進行精刮,采用小刮刀或帶圓弧的精刮刀,刀痕寬約4mm,平均研點每25㎡×25㎡上應為10~15點,常用于檢驗工具、精密導軌和緊密工具接觸面的刮削。
除了以上的工藝處理之外,還有刮花,刮花的作用一是美觀,二是有積存潤滑油的功能。一般常見的花紋有:斜花紋、燕形花紋和魚鱗花紋等。另外,還可通過觀察原花紋的完整和消失的情況來判斷平面工作后的磨損程度。
人工鏟刮,能夠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幾何精度的同時又能夠提高潤滑效益和使用壽命。是高檔機床*的加工工藝。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