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通快(中國)有限公司>>公司動態>>通快互聯智造 | 吉林金冠電氣有限公司
通快互聯智造 | 吉林金冠電氣有限公司
“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提升!”吉林金冠電氣有限公司生產總監吳宗南先生笑著說道,似乎是對自己產能的信心,又似乎是對自身未來的期許與要求。窗外是今年入冬以來長春下的場大雪,一眼望去是冬天在這片老工業基地土地上灑下的大片留白。
與雪地中的寂靜清冷不同,金冠的生產車間里是另一番景象:
作為東北三省*、乃至全國的智能開關設備的制造商,金冠電氣一直在思考如何賦能制造業,重新激發老工業基地的活力。直到遇見通快,他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
主動變革,賦能傳統制造
潛力巨大,吳總指的就是這條生產線。“原有產能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這個契機讓我們開始思考提升之道。”吳總介紹說。開關設備加工屬于典型的離散制造,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化的制造業發展趨勢對生產流程的效率與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與大部分傳統鈑金工廠一樣,過去金冠的生產模式是以單機為主的單工位生產方式,不同設備間的節拍平衡與信息互通,為生產計劃與生產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是按單生產的,頻繁換料換模帶來的不僅是額外的工作量,物流等配合部門的協調往往還意味著停機時間與效率損失。”是時候做出變革了。
金冠電氣先后陸續考察了國內外眾多的設備商,圈定了一份名單。
互聯智造,激發新的動能
果然,效果*。
首先是單機性能。
接著是系統能力。
通過一條100多米的自動化料庫,通過接入1臺激光切割機、1臺自動化沖床、1臺手工折彎機、2臺自動化折彎單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開關柜鈑金加工系統。在僅開一班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高峰期每日生產60單元、月產近1500套組的生產能力。生產能力翻了一番,而操作人員需求卻減了一半,更多的人工可以安排到更有創造力的工作中去了。
“我們把金冠核心的產品放到這條新線上一試,加工能力非常強。”吳總指著其中一款產品詳細解釋道,“這種2mm鍍鋁鋅板柜體要求壓完雙邊后進行折彎,為了后續裝配的方便,對精度要求很高。”在使用通快設備前,這種產品需要用2臺設備、2套模具,5個人通過人力進行手工操作,才能完成生產,而且加工參數需要進行不斷調整。“通快的自動折彎單元設一次參數就可以連續加工了,不需要對加工參數進行調整。而且一臺機器一套模具就能做。”加工能力提升顯著。
自動化加工系統的另一個好處是工作負擔明顯降低了。原先忙的出入庫工作也*由TruTops Fab的物料管理模塊取代,自動記錄各種板材的庫存數量,準確便捷。生產線各工位所需的各種物料通過料庫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及配送也由料庫自動完成,流轉率高,只需要做好計劃,不再需要生產現場的調度。
老問題的解決似乎萬事俱備,但實現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還差臨門一腳。
打磨匠心,更上一層臺階
轉型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有什么困難?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吳總思考了一下說:“磨合。”磨合,是指人和設備的磨合、是指老的加工思維與新的技術的磨合、是指現有流程與新的模式的磨合、是指跨部門間合作優化的磨合。磨合好了,設備才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優勢。
“借助TruTops Fab生產管理系統,我們已經實現了生產環節的數字化,對加工數量、加工時間、材料利用率等進行了監控。”這一轉變使得生產現場對于管理者來說瞬間變得透明清晰起來。通快的工程師幫助金冠一起建立了與單機加工模式*不同的生產管理方式,但轉型還在繼續。下一步計劃中,金冠電氣會把商務環節與生產打通,在通快生產管理系統的幫助下實現信息的同步。同時,將編程設計環節一起納入進來,改變現有的編程工作方式,全面提升編程工作效率。
“設備效率高了,前期的計劃準備必須要跟上。”吳總笑著說,“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相信充分釋放設備產能,生產能力可以達到現有3倍。”
振興老工業基地是當下中國制造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才可以在工業技術以及模式理念革新的大背景下煥發出新的活力,在這片土地的留白上書寫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