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車工鄒峰:敢啃硬骨頭的航天“刀神”
2016年12月14日 09:23機床商務網點擊:8606作者:胡克凡
【中國機床商務網 行業精英】上聯: 論工作創新, 技術過硬, 問紅林廠隊伍,誰為拔萃者?
下聯: 教快舟破霧, 火箭穿云, 保發動機安全,爾是護心丸!
橫批:大國工匠。
這是湖北三江航天紅林探控有限公司數控車工鄒峰曾經收到的一副楹聯。 在12月8日人社部舉行的第十三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上,鄒峰獲得中華技能大獎。
鄒峰在工作現場。 尤肖肖 攝
點滴中屢創佳績, 平凡里蘊藏力量。 入行26年來,鄒峰憑著自己的勤奮,從一名普通的技校畢業生逐漸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
“航二代”不服輸勤奮好學掌握新技術
“我的父母都是航天人, 當時航天人有句話叫‘獻了青春獻終生, 獻了終生獻子孫’。” 鄒峰祖籍山西,父母年輕時在湖北遠安支援三線建設,鄒峰也就在大山里長大。 直到他21歲, 才隨著三江集團的外遷全家來到孝感。
在父母的影響下,鄒峰初中畢業后進入湖北航天技工學校紅林分校學習。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紅林公司機加車間從事車加工工作,成為新一代航天人,那一年他才19歲。 “因為我是 ‘航二代’嘛,就有一種不能輸給別人的感覺,想做出點名堂。”
1992年, 他21歲, 機會來了。 紅林公司接到任務,要生產一種叫空氣靜壓感受器的產品。該產品造型為曲線,傳統車工技術很難加工。公司有一臺數控車床,但沒人會用,一時間加工陷入停滯。這時,鄒峰不服輸的勁頭上來了。 “我就相信一點, 只要肯下功夫沒有啃不下來的硬骨頭。” 鄒峰一頭扎進車間, 鉆研起這臺沒人會用的大家伙。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就圓滿完成了空氣靜壓感受器的加工任務, 榮立公司個人二等功。 之后,鄒峰被公司派到北京航天三院學習數控技術。
不久,公司從國外引進了一臺先進的數控車床,配有全英文的操作說明書,無人指導,無資料可借鑒。領導撂下一句話:這是公司好的設備,你們要用好它。全英文的說明書對當時英語并不好的鄒峰來說是大的難題。 “英語不好就勤翻字典嘛!我一個詞一個詞地翻字典,啃了兩三個月終于把整本說明書吃透了。”
就是憑著翻字典這樣的“笨功夫”,再加上工作中的積累和自己的天賦,終鄒峰掌握了進口數控設備的操作技能,并用這臺數控設備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鄒峰也因此成為公司批數控車工,專門負責精密零件的生產。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刀神”是怎樣煉成的
成了數控車工的鄒峰,在工作中仍然保持著極大的熱情,不斷鉆研創新工藝技法,多次參加公司大型工藝項目攻關,解決高難度生產技術問題。
2011年, 上海某衛星研究所急需一種開關本體零件。 這是一個 “細脖子” “大肚子” “盲鼻子”的鈦合金異形內腔件,結構十分復雜。所謂 “細脖子” “大肚子”,是指這個零件內部為空腔結構,外孔極小,內腔卻很大;而 “盲鼻子”是指在零件內部有一個像鼻孔一樣的深盲孔。想將刀具從 “細脖子” 伸進 “大肚子” 加工, 相當于 “盲切”。 零件關鍵部位只有一張A4紙的厚度,就如同在雞蛋上跳舞,下刀稍有偏差就會前功盡棄。
就是這樣一個怪家伙,難住了很多大型企業。專家們看過圖紙后紛紛搖頭,認為現有技術條件下根本無法加工。 鄒峰卻為此進入了 “瘋魔” 狀態,走路、 吃飯、 上廁所甚至睡覺前都在思考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 “對我來說,這樣的挑戰其實是一種樂趣。” (下轉第四版)(上接版)
現有刀具切不了,能不能想辦法改刀具?憑著對刀具的深刻理解, 鄒峰設計出3種不同幾何角度、 切削刃比標準刀具增加兩倍的專用內孔加工刀具。 這時, 怎么切又成了關鍵。 經過反復試驗, 終鄒峰大膽突破, 創造性地發明了多刀接力的加工工藝, 用3種手工磨制的刀具, 通過接力的方式分階段在“大肚子”里加工。鄒峰完成了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該零件加工合格率達到99.7%, 創造經濟價值1000余萬元。
某系列導彈發動機的安全機構, 是確保發動機運行安全的重要部件, 相當于導彈的“心臟”。 該零件尺寸公差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1/10, 零件加工精度達到機床極限精度,加工合格率一般只有60%。 鄒峰通過一年的研究,采用螺紋胎具裝夾取代普通彎板夾具,并通過設計專門刀具減震裝置等方式, 盡可能減少因機械震動帶來的誤差。 終, 他將該產品的合格率提高到99.5%,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 目前, 同行中仍無人能達到80%的合格率。 這一絕活讓鄒峰成為該零件加工者,被譽為導彈 “護心丸”。
鄒峰的絕活還不止這些。
解決數控加工難題、提高加工效率的關鍵在刀具———這是鄒峰對數控技術的獨到認識。“初我在加工過程中也要不斷翻刀具手冊,后來感覺有些影響效率。”善于動腦的鄒峰不斷思考和總結刀具的規律,終奇跡般地記住了幾乎所有刀具的性能參數及加工范圍。
鄒峰的微信昵稱是 “刀神”, 這絕非自夸。數控刀具型號多達2.7萬余種,面對任何加工任務, 鄒峰都能迅速對刀具進行快速篩選、 匹配, 根據不同加工材料和零件形狀,準確選擇刀具切削參數。 他對刀具切削性能的了解和嫻熟應用, 甚至超過了刀具廠商的技術服務工程師。 他因此被稱為刀具界的“強大腦”,被同事稱為 “活刀譜”。
工匠精神薪火相傳傳幫帶成就航天夢
“一開始,寫論文對我來說并不容易, 我為此吃了不少苦。”1998年,鄒峰到了評職稱的年限, 評選競爭激烈, 如果能在期刊上發表論文, 就可以破格評職稱。 但是實際操作能力強的鄒峰, 并不擅長用文字總結自己的經驗。 他寫完論文后, 一直遭到編輯部的退稿。鄒峰意識到,光有實際經驗還不行,必須潛下心來加強理論學習。
此后, 鄒峰每天抽出時間看書學習, 哪怕加班到晚上10點多, 也要繼續復習到夜里12點。2003年, 他終于在 《機械工人》 上發表了自己的篇論文。 厚積薄發的鄒峰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20余篇論文陸續發表在《工具技術》 《機械制造》 《金屬加工》 等國內外機械加工刊物上。 與此同時, 全國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等一系列創新成果獎項也紛至沓來。 “開始寫論文只是想評職稱,但后來就成了一種習慣。 我在工作中有很多經驗和想法, 如果能通過論文的形式分享出來, 也算是給行業發展作出點貢獻吧。” 如今,鄒峰已經成為數控車領域的專家。
自身有絕技, 鄒峰還想讓絕技不絕跡。他通過技術講座、 技能演示、 經驗交流、 現場指導等方式, 毫無保留地傳授絕技絕活,分享加工經驗和操作技巧。 名師出高徒, 鄒峰帶出來的徒弟于建鴻、 李曉林、 謝少峰等都獲得過技能大賽的獎項。
2008年, 中國三江航天集團技師工作室———紅林公司鄒峰技能工作室成立。 后來, 該工作室陸續被授予中國三江航天集團鄒峰技能大師工作室、 航天科工集團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稱號。 鄒峰技能大師工作室成了攻堅克難、 技術交流的平臺。 工作室獲得多項創新成果獎, 多篇技術論文發表在專業期刊。
在鄒峰所在的車間里有面榮譽墻, 上面掛滿了多年來車間獲得的各項榮譽。 鄒峰指著上面的一塊 “青年文明號” 的牌子笑著說: “當年得到這塊牌子的時候我還是青年呢,現在已經是中年嘍。”
談到工匠精神, 鄒峰說: “對于我來說工匠精神有兩個方面, 從小的方面說是對每一個產品的精雕細琢、 精益求精; 大的方面講, 是對航天事業的責任心。 上天無小事,周總理的那句 ‘嚴肅認真、 周到細致、 穩妥可靠、 萬無一失’ 是我的座右銘, 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原標題:敢啃硬骨頭的航天“刀神”)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