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曹炳吉在不同崗位上創造出不凡成績
2016年08月16日 08:58機床商務網點擊:4517
【中國機床商務網 行業精英】8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高密市的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車間中,一名男子正在來回地穿梭,有時他會俯下身在機床上研究一番,有時又會同操作工交談一會。他就是曹炳吉,是公司的改善專員,而在此之前,他曾經是車間操作工中的一員,曾經創造的加工效率紀錄,在一年的時間內都沒人能趕超。

曹炳吉拿著自己設計的垂直工裝。
提早出師,創下車間新的效率紀錄
2005年,19歲的曹炳吉進入公司,成了一名電火花操作工的學徒。“3個月頂崗,3個月熟悉崗位,2至3年達到熟練程度后就可出徒”,這是廠里延續了多年的用人“規律”,剛進廠的曹炳吉,也被師傅告知不能心急,可曹炳吉卻在心里下了一個決心:“爭取2年內就出徒”。
為了這個目標,曹炳吉認真跟著師傅學習,私下里又給自己“加料”,半年之后,曹炳吉的操作水平就與師傅旗鼓相當。一年半后,20歲的曹炳吉就憑著嫻熟的操作技能,提早出了師,他也成了從學徒工到獨立操作工用時短的新人。
出師之后,曹炳吉在操作車間的工作游刃有余,而且還成了車間里的“傳奇人物”。當年加工側板花紋時,因為之前沒人加工過,不少車間師傅都不敢操作,曹炳吉就成了個“吃螃蟹”的人,后僅用11個小時就完成了加工。對于當年不經意間打破了車間的效率紀錄,創造新的紀錄,曹炳吉說,他在操作的時候,壓根沒想過會有破紀錄這回事,只想著按時按質地完成工作就好了。
換新崗位,一波三折研究出新工裝
從2005年到2013年,曹炳吉整整干了8年半的電火花操作工,期間為了“充電”,他還跑去技校學習了一段時間。理論與實踐集一身的曹炳吉,決定再挑戰一下自己,放棄早已經熟悉的操作崗位,轉到改善專員的崗位上。
作為改善專員,曹炳吉的任務就是發現車間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提高生產的效率及質量。回憶起當年他次研制成功的垂直工裝,曹炳吉說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我設計了一個半月,研究出了款垂直工裝,但沒想到車間師傅用了之后,反映說不好用,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也正是師傅們的話,刺激了曹炳吉,他開始跟垂直工裝“死磕”起來,晚上加班到深夜成了家常便飯,一遍又一遍地做實驗,進行改進。又耗費一個多月的時間,曹炳吉再次帶著自己新設計的垂直工裝來到車間,讓師傅們試一下他的成果,這次師傅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現在廠里所有的電火花機床,都安裝了我設計的新工裝。”曹炳吉指著正在運行的機床一臉自豪地說。
痛并快樂,30多個項目獲廠里獎項
曹炳吉說,他已經完全適應了現在的工作節奏,查資料做實驗,都讓他感到動力滿滿,雖然研究的過程有時會“痛苦無比”,但每次看到經過他的改善后,減輕了車間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的速度,他的心里就會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2014年,曹炳吉研制成功鋼片槽專用沖油工裝,使電加工的鋼片槽在原來的基礎上效率提升30%以上,每年節省資金152萬元。2015年,他制作了專用的電刻筆,獲得了公司革新建議的三等獎,今年年初,他成功開發新工藝技術代替部分3D打印鋼片,使鋼片制作成本大幅度降……至今,曹炳吉已經有30多個項目獲得了廠里的“創新改善建議獎”。
“做改善專員每天都有新的挑戰,尤其是在反復試驗中,雖然失敗的次數多,但在其中能體會到很多的樂趣。”曹炳吉說。
(原標題:80后小伙曹炳吉在不同崗位上創造出不凡成績)
(本文來源:濰坊新聞網)

曹炳吉拿著自己設計的垂直工裝。
2005年,19歲的曹炳吉進入公司,成了一名電火花操作工的學徒。“3個月頂崗,3個月熟悉崗位,2至3年達到熟練程度后就可出徒”,這是廠里延續了多年的用人“規律”,剛進廠的曹炳吉,也被師傅告知不能心急,可曹炳吉卻在心里下了一個決心:“爭取2年內就出徒”。
為了這個目標,曹炳吉認真跟著師傅學習,私下里又給自己“加料”,半年之后,曹炳吉的操作水平就與師傅旗鼓相當。一年半后,20歲的曹炳吉就憑著嫻熟的操作技能,提早出了師,他也成了從學徒工到獨立操作工用時短的新人。
出師之后,曹炳吉在操作車間的工作游刃有余,而且還成了車間里的“傳奇人物”。當年加工側板花紋時,因為之前沒人加工過,不少車間師傅都不敢操作,曹炳吉就成了個“吃螃蟹”的人,后僅用11個小時就完成了加工。對于當年不經意間打破了車間的效率紀錄,創造新的紀錄,曹炳吉說,他在操作的時候,壓根沒想過會有破紀錄這回事,只想著按時按質地完成工作就好了。
換新崗位,一波三折研究出新工裝
從2005年到2013年,曹炳吉整整干了8年半的電火花操作工,期間為了“充電”,他還跑去技校學習了一段時間。理論與實踐集一身的曹炳吉,決定再挑戰一下自己,放棄早已經熟悉的操作崗位,轉到改善專員的崗位上。
作為改善專員,曹炳吉的任務就是發現車間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提高生產的效率及質量。回憶起當年他次研制成功的垂直工裝,曹炳吉說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我設計了一個半月,研究出了款垂直工裝,但沒想到車間師傅用了之后,反映說不好用,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也正是師傅們的話,刺激了曹炳吉,他開始跟垂直工裝“死磕”起來,晚上加班到深夜成了家常便飯,一遍又一遍地做實驗,進行改進。又耗費一個多月的時間,曹炳吉再次帶著自己新設計的垂直工裝來到車間,讓師傅們試一下他的成果,這次師傅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現在廠里所有的電火花機床,都安裝了我設計的新工裝。”曹炳吉指著正在運行的機床一臉自豪地說。
痛并快樂,30多個項目獲廠里獎項
曹炳吉說,他已經完全適應了現在的工作節奏,查資料做實驗,都讓他感到動力滿滿,雖然研究的過程有時會“痛苦無比”,但每次看到經過他的改善后,減輕了車間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的速度,他的心里就會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2014年,曹炳吉研制成功鋼片槽專用沖油工裝,使電加工的鋼片槽在原來的基礎上效率提升30%以上,每年節省資金152萬元。2015年,他制作了專用的電刻筆,獲得了公司革新建議的三等獎,今年年初,他成功開發新工藝技術代替部分3D打印鋼片,使鋼片制作成本大幅度降……至今,曹炳吉已經有30多個項目獲得了廠里的“創新改善建議獎”。
“做改善專員每天都有新的挑戰,尤其是在反復試驗中,雖然失敗的次數多,但在其中能體會到很多的樂趣。”曹炳吉說。
(原標題:80后小伙曹炳吉在不同崗位上創造出不凡成績)
上一篇:郭崇宇:做一個“不躲事”的程序員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