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砥礪奮進航天路 不忘初心創新夢
2016年08月16日 08:56機床商務網點擊:4126
【中國機床商務網 行業精英】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夢想,一個理由去堅強。航天使命,國之擔當。徐強的夢想是打破國外先進制造強國對我國精密傳動機構行業的技術和市場雙重壟斷!
徐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十八所的一名技師。他神秘低調,卻又身懷絕技。他技術底蘊豐富,在每一個研究過的方向上都能沉得下來,鉆得進去。 
中國航天作為國防戰略安全基石,自1956年創建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誕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中國終于以一個響亮的名字走入太空;2003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神舟五號”飛船平地托起、直沖云天,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有能力獨立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2015年中國航天進行了20次高密度發射,今年還將陸續迎來長征五號和天舟貨運飛船的首飛。從長征到神舟到天舟,每一個品牌都是中國人逐夢太空的腳印。
伺服機構是火箭等運載器系統的重要部件,使飛行器實現按照預定軌道穩定或機動飛行。伺服系統作為運載器姿態控制的“神經”,在其姿態調整的每一個環節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長期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對我國機械工業核心部件——精密傳動機構及伺服驅動系實施軍民兩用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壟斷,導致國內研究進展緩慢,機電伺服核心部件的精密傳動機構一直都要向國外采購。在現今機電伺服廣泛應用的背景下,這是關系到整個中國航天的核心技術是否受制于人的問題,更是關系到國家戰略型號和國防安全的重大問題。
中國航天的厚重傳統,不允許落后他人,國家的戰略型號安全和國防安全,不容挑戰。如何扭轉精密傳動機構受制于人的局面,成為擺在航天人眼前的重大問題,刻不容緩。
主動請纓 默默耕耘
徐強在這種危急時刻,毅然放棄已有研究成果,主動投身精密傳動機構技術研究。他只身來到我國精密機械技術行業聚集地——陜西省漢中市,在這里開疆辟土、從無到有,猶如“墾荒牛”一般地默默耕耘。
初入漢中,一切從零開始。沒有場地,徐強就租下簡陋的廠房,作為工作場所。沒有技術積累,他就四處奔走尋求專業技術幫助,用大半年時間訪遍了漢中市各個專業廠家,去溝通去請教。徐強不懼難、不怕苦,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從一片荒蕪中開墾出勃勃生機。
經過2年多的努力,徐強組建了一支以他為代表的團隊,圍繞新型行星滾柱絲杠開展了從設計理論研究到工藝設備改造的一系列研究。
徐強淘來二手機床進行試生產,無奈工藝精度總是不理想,他便向絲杠行家請教“消隙”問題的解決辦法。專家聽了徐強的工藝要求,都認為困難相當大。盡管如此,徐強依然不肯放棄,他潛心查資料、想辦法,給技術人員支招,推動技術改進。
苦心人,天不負。徐強團隊終于研發出兩種類別6種型號的行星滾柱絲杠。絲杠產品的工藝精度超越國外水平,在整體性能上也更勝一籌。
高性能新型行星滾柱絲杠的研發成功,使中國航天領域牢牢把握住了機電伺服核心部件精密傳動機構的關鍵技術,改變了行星滾柱絲杠全部依靠進口的局面,促使國內精密傳動技術發展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為航天事業重要戰略型號獨立自主和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守得住清苦 啃得了硬骨頭
為了潛心技術研究,徐強舍棄跟妻女朝夕相伴的日子,在漢中一待就是四五年,有時候好幾個月才回家一次。好不容易回一次北京,徐強總是先風塵仆仆地趕往單位,向領導匯報工作、反映問題。至于家人,卻總是剛剛與他們見上一面,就要匆匆別過。
在這四五年的時間里,徐強的妻女、家人給了他莫大的支持。徐強對于家庭的疏于照顧,他的家人從不計較。沒有徐強家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就沒有徐強對于精密傳動事業的全心投入,就沒有精密傳動后來的技術突破和躋身世界前列的成果。
徐強守得住清苦,耐得住性子,啃得了技術的硬骨頭,坐得住默默無聞的冷板凳。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鐵骨錚錚,一身闖勁。
身邊的同志們,有的已經成長為型號負責人,曾經的戰友有的已經成長為領導干部,徐強卻依然故我,自得其樂。他常說:“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是推動技術發展的大事,我很幸福。” (原標題:徐強:砥礪奮進航天路 不忘初心創新夢)
(本文來源:央視網)
徐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十八所的一名技師。他神秘低調,卻又身懷絕技。他技術底蘊豐富,在每一個研究過的方向上都能沉得下來,鉆得進去。

徐強
精密傳動 千鈞一發中國航天作為國防戰略安全基石,自1956年創建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誕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中國終于以一個響亮的名字走入太空;2003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神舟五號”飛船平地托起、直沖云天,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有能力獨立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2015年中國航天進行了20次高密度發射,今年還將陸續迎來長征五號和天舟貨運飛船的首飛。從長征到神舟到天舟,每一個品牌都是中國人逐夢太空的腳印。
伺服機構是火箭等運載器系統的重要部件,使飛行器實現按照預定軌道穩定或機動飛行。伺服系統作為運載器姿態控制的“神經”,在其姿態調整的每一個環節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長期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對我國機械工業核心部件——精密傳動機構及伺服驅動系實施軍民兩用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壟斷,導致國內研究進展緩慢,機電伺服核心部件的精密傳動機構一直都要向國外采購。在現今機電伺服廣泛應用的背景下,這是關系到整個中國航天的核心技術是否受制于人的問題,更是關系到國家戰略型號和國防安全的重大問題。
中國航天的厚重傳統,不允許落后他人,國家的戰略型號安全和國防安全,不容挑戰。如何扭轉精密傳動機構受制于人的局面,成為擺在航天人眼前的重大問題,刻不容緩。
主動請纓 默默耕耘
徐強在這種危急時刻,毅然放棄已有研究成果,主動投身精密傳動機構技術研究。他只身來到我國精密機械技術行業聚集地——陜西省漢中市,在這里開疆辟土、從無到有,猶如“墾荒牛”一般地默默耕耘。
初入漢中,一切從零開始。沒有場地,徐強就租下簡陋的廠房,作為工作場所。沒有技術積累,他就四處奔走尋求專業技術幫助,用大半年時間訪遍了漢中市各個專業廠家,去溝通去請教。徐強不懼難、不怕苦,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從一片荒蕪中開墾出勃勃生機。
經過2年多的努力,徐強組建了一支以他為代表的團隊,圍繞新型行星滾柱絲杠開展了從設計理論研究到工藝設備改造的一系列研究。
徐強淘來二手機床進行試生產,無奈工藝精度總是不理想,他便向絲杠行家請教“消隙”問題的解決辦法。專家聽了徐強的工藝要求,都認為困難相當大。盡管如此,徐強依然不肯放棄,他潛心查資料、想辦法,給技術人員支招,推動技術改進。
苦心人,天不負。徐強團隊終于研發出兩種類別6種型號的行星滾柱絲杠。絲杠產品的工藝精度超越國外水平,在整體性能上也更勝一籌。
高性能新型行星滾柱絲杠的研發成功,使中國航天領域牢牢把握住了機電伺服核心部件精密傳動機構的關鍵技術,改變了行星滾柱絲杠全部依靠進口的局面,促使國內精密傳動技術發展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為航天事業重要戰略型號獨立自主和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守得住清苦 啃得了硬骨頭
為了潛心技術研究,徐強舍棄跟妻女朝夕相伴的日子,在漢中一待就是四五年,有時候好幾個月才回家一次。好不容易回一次北京,徐強總是先風塵仆仆地趕往單位,向領導匯報工作、反映問題。至于家人,卻總是剛剛與他們見上一面,就要匆匆別過。
在這四五年的時間里,徐強的妻女、家人給了他莫大的支持。徐強對于家庭的疏于照顧,他的家人從不計較。沒有徐強家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就沒有徐強對于精密傳動事業的全心投入,就沒有精密傳動后來的技術突破和躋身世界前列的成果。
徐強守得住清苦,耐得住性子,啃得了技術的硬骨頭,坐得住默默無聞的冷板凳。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鐵骨錚錚,一身闖勁。
身邊的同志們,有的已經成長為型號負責人,曾經的戰友有的已經成長為領導干部,徐強卻依然故我,自得其樂。他常說:“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是推動技術發展的大事,我很幸福。”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