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國:“振興杯”飛出來的“金鳳凰”
2016年08月12日 09:11機床商務網點擊:4346
【中國機床商務網 行業精英】青春技能添動力,助力振興再出發。8月底,第12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全國決賽將在沈陽開賽。
12年,12屆,“振興杯”迎來了個“本命年”。2005年,共青團中央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啟動了首屆“振興杯”大賽,自那時起,作為全國一個每年一屆的一類大賽,“振興杯”全國賽和地方各級賽吸引了廣大青工的踴躍參與。據不完全統計,12年來,超過3500萬青工參與各個層級的技能競賽,上百萬名青工脫穎而出,成為不同層級的技術帶頭人,數十萬名青工獲得職業資格晉升。“振興杯”已經成為廣大普通青年職工提升技能、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也成長為共青團組織培育青年技能人才的主打“品牌”。
不忘初心,方能繼續前進。在第12屆“振興杯”全國決賽即將開賽之際,我們開設了“青春角色·振興杯培育的大國工匠”專欄,共同回顧廣大青工與“振興杯”的相伴成長之路。

孫思國:“振興杯”飛出來的“金鳳凰”
在國外工作了6年,他終放棄了高薪回到了沈陽機床集團,連親朋好友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他卻說“回來對了”。
孫思國是首屆“振興杯”飛出來的“金鳳凰”,他還有一個身份——“海歸”。“中專畢業的1992年,我被分配到原沈陽第三機床廠,到1996年企業破產之后,我選擇暫時離開,到新加坡工作,收入還不錯。但到了2002年,我放棄了那邊的工作,回到重生后的沈陽機床集團,從電工轉型為一名數控調整車工。”
“當時公司的數控機床正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數控調整技術工人,領導讓孫思國由原來的電工改做數控調整車工。”對于他來說,改行之路并不容易。車間為他提供了電腦室,配置了電腦及所需的數控編程軟件等。可是這給出了不小的難題——這意味著他不僅要懂數控操作,還要學會編程軟件。
“自己的專業技能必須進行升級換代,企業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孫思國內心有難處,但是嘴上并沒有多抱怨,為此還報考了“夜大”計算機專業本科“充電”。
那段時間并不亞于“魔鬼訓練”,他早上五點鐘就起來看書,甚至還隨身攜帶專業書,只要得空就拿出來“看一眼”。自學數控加工技術、數控系統技術、機械、電氣……他還虛心向師傅們學習,他告訴記者:“我還觀察師傅的每一個操作方法,師傅每一個動作的技巧都有講究。”
幾年下來,他掌握了數控車工、模具加工、機械調整、計算機應用、數控系統編程等技能。其間,他還自學了英語,達到了能和外商交談、翻譯英文資料的水平。2005年1月,公司將孫思國調到了營銷技術支持這一崗位上。
這一崗位可一點都不簡單,他的任務就是完成對產品的調試、驗收工作,滿足用戶使用需求。更為關鍵的是,他還要教會用戶如何使用。他的同事說:“這個崗位看起來簡單,自己會干與教會別人使用,兩者難度并不一樣。”
中部地區的一家機械廠原來使用西班牙的設備,生產一項軍用產品。然而,連續生產出來的20件產品卻因加工工藝錯誤等原因,導致變形而全廢了,損失達120多萬元,負直接領導責任的車間主任因此被撤職。
該機械廠訂購了沈陽機床集團1500萬元的大型數控產品——SSCK63/4000、SSCK63/2500。
孫思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剛開始的時候,該廠并沒有看好國內的機床產品,對此能否取代國外產品有很大疑慮。”
孫思國結合軍工產品的特點,不僅調試了機器,還給該機械廠重新設計了工藝方案。他在這家企業的6個月服務中,無論是電工、鉗工,他都是跟著一起干,成為了調整工作的核心。
終,他們的設備生產出了客戶滿意的產品,完成了生產任務,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對刀儀”是全機能數控機床產品上的關鍵性部件,具有自動對刀的功能,是全機能數控產品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了讓刀在機床上發揮到,調整“對刀儀”便是孫思國的“獨門”絕技。
有一次,西安航空發動機廠所訂購的SSCKZ40機床上,附帶著英國某公司提供的“自動對刀儀”始終無法交付驗收。該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調整了多次也沒有解決,他們承認該對刀程序有問題,但卻找不到原因,無法解決。
孫思國接過這一工作后,很快就查清了問題,先是修改了該對刀程序,然后進行調試,僅用兩天時間就使自動測量軟件恢復了正常,達到了所需的要求。
在工作中,孫思國還常常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情況。
“這是你們的問題!”西部地區的一家用戶在使用數控公司的三軸數控產品中,由于加工達不到要求,當初以為是產品有問題,就表達了不滿的情緒。
孫思國來到這里檢查后,發現原因在于沒有使用適于三軸的刀具,根本與機床無關。當用戶按要求買來刀具后,經實驗,立刻就達到了加工要求。這不但使用戶對公司產品心服口服,而且對孫思國的技術也很認可。
“在機床上舞刀,他絕了!”有人夸孫思國。
與很多營銷人員不一樣,幫用戶省錢,在孫思國看來這也是分內事。晉西機械廠調整驗收了9臺產品,孫思國根據用戶的加工需要,克服機械上的限制,在SSCKZ63的三軸數控車削加工中心上,利用刀尖在工件斜面中,銑出了所需的平面。別小看他的這一改進,它讓用戶節省了一臺設備,減少了一大筆投入,還提高了機床的生產效益和利用率。
他代表沈陽機床集團,參加了首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他在預選賽中,就取得名,在后的決賽中,他在15分鐘內連續完成了編程、運轉、3件組合加工,并完成了5件其他參賽者沒做到的雙曲線技術加工。由于這是數控車工參賽中能拉開檔次和距離的高難度項目,終他奪得了全國數控車工的。
在他的眼里,競爭對手就是朋友。在這個賽場上,對手缺少刀具、卡尺及尾臺鉆夾的情況下,他拿出自己的工具幫助他們。其中一名選手還獲得了第三名的成績。
孫思國在技術上也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他會毫無保留地教徒弟,無論是哪個員工,只要請教他,他都會給予講解。
他笑著吐露出原因:“我不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術當作個人資產,而是要更多地把自己的經驗、技術向青工們傳授,甚至向客戶們傳授,為了尋求共同發展。”
(原標題:孫思國:在機床上“舞刀”)
(本文來源:中青在線)
12年,12屆,“振興杯”迎來了個“本命年”。2005年,共青團中央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啟動了首屆“振興杯”大賽,自那時起,作為全國一個每年一屆的一類大賽,“振興杯”全國賽和地方各級賽吸引了廣大青工的踴躍參與。據不完全統計,12年來,超過3500萬青工參與各個層級的技能競賽,上百萬名青工脫穎而出,成為不同層級的技術帶頭人,數十萬名青工獲得職業資格晉升。“振興杯”已經成為廣大普通青年職工提升技能、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也成長為共青團組織培育青年技能人才的主打“品牌”。
不忘初心,方能繼續前進。在第12屆“振興杯”全國決賽即將開賽之際,我們開設了“青春角色·振興杯培育的大國工匠”專欄,共同回顧廣大青工與“振興杯”的相伴成長之路。

孫思國:“振興杯”飛出來的“金鳳凰”
孫思國是首屆“振興杯”飛出來的“金鳳凰”,他還有一個身份——“海歸”。“中專畢業的1992年,我被分配到原沈陽第三機床廠,到1996年企業破產之后,我選擇暫時離開,到新加坡工作,收入還不錯。但到了2002年,我放棄了那邊的工作,回到重生后的沈陽機床集團,從電工轉型為一名數控調整車工。”
“當時公司的數控機床正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數控調整技術工人,領導讓孫思國由原來的電工改做數控調整車工。”對于他來說,改行之路并不容易。車間為他提供了電腦室,配置了電腦及所需的數控編程軟件等。可是這給出了不小的難題——這意味著他不僅要懂數控操作,還要學會編程軟件。
“自己的專業技能必須進行升級換代,企業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孫思國內心有難處,但是嘴上并沒有多抱怨,為此還報考了“夜大”計算機專業本科“充電”。
那段時間并不亞于“魔鬼訓練”,他早上五點鐘就起來看書,甚至還隨身攜帶專業書,只要得空就拿出來“看一眼”。自學數控加工技術、數控系統技術、機械、電氣……他還虛心向師傅們學習,他告訴記者:“我還觀察師傅的每一個操作方法,師傅每一個動作的技巧都有講究。”
幾年下來,他掌握了數控車工、模具加工、機械調整、計算機應用、數控系統編程等技能。其間,他還自學了英語,達到了能和外商交談、翻譯英文資料的水平。2005年1月,公司將孫思國調到了營銷技術支持這一崗位上。
這一崗位可一點都不簡單,他的任務就是完成對產品的調試、驗收工作,滿足用戶使用需求。更為關鍵的是,他還要教會用戶如何使用。他的同事說:“這個崗位看起來簡單,自己會干與教會別人使用,兩者難度并不一樣。”
中部地區的一家機械廠原來使用西班牙的設備,生產一項軍用產品。然而,連續生產出來的20件產品卻因加工工藝錯誤等原因,導致變形而全廢了,損失達120多萬元,負直接領導責任的車間主任因此被撤職。
該機械廠訂購了沈陽機床集團1500萬元的大型數控產品——SSCK63/4000、SSCK63/2500。
孫思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剛開始的時候,該廠并沒有看好國內的機床產品,對此能否取代國外產品有很大疑慮。”
孫思國結合軍工產品的特點,不僅調試了機器,還給該機械廠重新設計了工藝方案。他在這家企業的6個月服務中,無論是電工、鉗工,他都是跟著一起干,成為了調整工作的核心。
終,他們的設備生產出了客戶滿意的產品,完成了生產任務,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對刀儀”是全機能數控機床產品上的關鍵性部件,具有自動對刀的功能,是全機能數控產品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了讓刀在機床上發揮到,調整“對刀儀”便是孫思國的“獨門”絕技。
有一次,西安航空發動機廠所訂購的SSCKZ40機床上,附帶著英國某公司提供的“自動對刀儀”始終無法交付驗收。該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調整了多次也沒有解決,他們承認該對刀程序有問題,但卻找不到原因,無法解決。
孫思國接過這一工作后,很快就查清了問題,先是修改了該對刀程序,然后進行調試,僅用兩天時間就使自動測量軟件恢復了正常,達到了所需的要求。
在工作中,孫思國還常常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情況。
“這是你們的問題!”西部地區的一家用戶在使用數控公司的三軸數控產品中,由于加工達不到要求,當初以為是產品有問題,就表達了不滿的情緒。
孫思國來到這里檢查后,發現原因在于沒有使用適于三軸的刀具,根本與機床無關。當用戶按要求買來刀具后,經實驗,立刻就達到了加工要求。這不但使用戶對公司產品心服口服,而且對孫思國的技術也很認可。
“在機床上舞刀,他絕了!”有人夸孫思國。
與很多營銷人員不一樣,幫用戶省錢,在孫思國看來這也是分內事。晉西機械廠調整驗收了9臺產品,孫思國根據用戶的加工需要,克服機械上的限制,在SSCKZ63的三軸數控車削加工中心上,利用刀尖在工件斜面中,銑出了所需的平面。別小看他的這一改進,它讓用戶節省了一臺設備,減少了一大筆投入,還提高了機床的生產效益和利用率。
他代表沈陽機床集團,參加了首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他在預選賽中,就取得名,在后的決賽中,他在15分鐘內連續完成了編程、運轉、3件組合加工,并完成了5件其他參賽者沒做到的雙曲線技術加工。由于這是數控車工參賽中能拉開檔次和距離的高難度項目,終他奪得了全國數控車工的。
在他的眼里,競爭對手就是朋友。在這個賽場上,對手缺少刀具、卡尺及尾臺鉆夾的情況下,他拿出自己的工具幫助他們。其中一名選手還獲得了第三名的成績。
孫思國在技術上也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他會毫無保留地教徒弟,無論是哪個員工,只要請教他,他都會給予講解。
他笑著吐露出原因:“我不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術當作個人資產,而是要更多地把自己的經驗、技術向青工們傳授,甚至向客戶們傳授,為了尋求共同發展。”
(原標題:孫思國:在機床上“舞刀”)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