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 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級”刀匠
2016年08月12日 09:08機床商務網點擊:6782
【中國機床商務網 行業精英】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很多日本企業在其海外基地都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生產。而日本制造能夠以近乎的品質取勝,則離不開那些在平凡崗位上不懈不怠、把工作做到的匠人。
在日本,有三名被稱為現代刀匠的神級匠人。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有何過人之處吧。
一目十行的正木千鶴
在日本滋賀縣的某剃須刀生產工廠內,有一位名叫正木千鶴的女士,該工廠生產的幾乎所有剃須刀的外刀片都需經過她的檢驗。

一目十行 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級”刀匠
正木的工作被稱作“開孔篩選”,即從按壓成型后的薄板狀剃須刀外刀片中選出開孔不合格的部分。聽起來也許沒什么,但是正木的速度驚人。她能夠以一小時6000枚,也就是1分鐘100枚的速度檢查流動著的薄板狀外刀片,并能在它們經過眼前的一瞬間找出每一枚刀片上大約1300個直徑0.4mm的小孔中是否有不合格的地方。
正木并不需要借助放大鏡等工具,只是用自己的裸眼檢查刀片,實在是太過驚人。因為即使把她畫紅圈示意不合格的地方放在眼前細看,常人也很難看出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正木說,自己對活動的物體有異于常人的視力,當不同尋常的部分映入眼簾,她會有所感知。縱然有這樣的天分,她依然用了3-5年的刻苦練習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準確率。目前,正木一個月能夠檢測100萬枚外刀片,有效阻攔了不產品流入市場。
這份工作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只是盯著流動的刀片也過于枯燥。記者問正木,是什么樣的動力支撐著她做了10多年,她微笑著說:“一想到每一枚經自己眼睛檢測后的刀片變成商品,擺在全國各地銷售,就會感到很愉快。”
讓產品到萬分之一克的川崎義孝
川崎義孝身上,總是洋溢著爽朗的熱情氣息。
電動剃須刀的心臟部位是線性馬達,而馬達的發條結構初是金屬板,后來轉變成樹脂材料,實現了輕質化和省力化,從而幫助馬達的振動頻率從每分鐘1.3萬次增至1.4萬次。
從線性馬達到樹脂的轉變中凝結著川崎的心血。例如將機器中溶解為液態的140°C的樹脂原材料通過噴射氣缸來填充金屬模型時,壓力過大或過小都會失敗。那么,把機器設定在某個固定壓力之下就可以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每批次樹脂原材料的品質都有著細微的不同。

一目十行 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級”刀匠
川崎在每次原料變化時,都會以1萬分之1克為單位,對原料進行反復調整,以確保質量穩定。川崎說,這是從前輩那里得到的心得體會,也是為持續制作出穩定的高質量產品而必須采取的工作態度。
川崎對記者說:“總之,只有通過自己的經歷和體會,才能積累和總結出這些東西。”川崎認為,如果自己不去領悟其中的道理,無論誰來手把手地教,都是教不會的。所以,他對部下和后輩往往是用行動來展示,然后讓他們自己去看清這些方法的本質,這樣才能穩固地積累起產品的“品質”。川崎一直這樣堅信著。
要求一次成功的平塚真康
平塚真康有著30年以上金屬模具制作經驗,他的特長是利用車床研磨那些制造模具時所需的針型工具。
平塚過人之處在于,他能以誤差為1000分之1毫米進行研磨、地鑿出外刀片金屬模型12×38mm的狹窄空間上多達1300個的凹凸。
平塚對自己的要求已經到了有些苛刻的地步,如此高精度的工作,他卻要求自己必須一次成功。
因為技術過人,55歲的平塚獲得了日本厚生勞動省頒發的平成26年(2014年)的“現代名工匠”稱號。
在機器已經可以取代絕大部分人類工作的今天,日本依然對“匠人精神”倍加推崇。原因大概正像平塚說的那樣,只有優越的匠人才能幫助產品達到“技能和技術的融合”,從流水線上的合格品變成傾注人類智慧的精品。
尊重匠人精神也使得日本人保留著對工作高度重視、把工作做到的態度,這樣不僅能帶來經濟上的富足和穩定,也能使人從工作的細節中體會工作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也許,匠人精神,正是日本制造的靈魂吧。
(原標題:一目十行!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級”刀匠)
(本文來源:新華網)
在日本,有三名被稱為現代刀匠的神級匠人。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有何過人之處吧。
一目十行的正木千鶴
在日本滋賀縣的某剃須刀生產工廠內,有一位名叫正木千鶴的女士,該工廠生產的幾乎所有剃須刀的外刀片都需經過她的檢驗。

一目十行 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級”刀匠
正木并不需要借助放大鏡等工具,只是用自己的裸眼檢查刀片,實在是太過驚人。因為即使把她畫紅圈示意不合格的地方放在眼前細看,常人也很難看出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正木說,自己對活動的物體有異于常人的視力,當不同尋常的部分映入眼簾,她會有所感知。縱然有這樣的天分,她依然用了3-5年的刻苦練習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準確率。目前,正木一個月能夠檢測100萬枚外刀片,有效阻攔了不產品流入市場。
這份工作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只是盯著流動的刀片也過于枯燥。記者問正木,是什么樣的動力支撐著她做了10多年,她微笑著說:“一想到每一枚經自己眼睛檢測后的刀片變成商品,擺在全國各地銷售,就會感到很愉快。”
讓產品到萬分之一克的川崎義孝
川崎義孝身上,總是洋溢著爽朗的熱情氣息。
電動剃須刀的心臟部位是線性馬達,而馬達的發條結構初是金屬板,后來轉變成樹脂材料,實現了輕質化和省力化,從而幫助馬達的振動頻率從每分鐘1.3萬次增至1.4萬次。
從線性馬達到樹脂的轉變中凝結著川崎的心血。例如將機器中溶解為液態的140°C的樹脂原材料通過噴射氣缸來填充金屬模型時,壓力過大或過小都會失敗。那么,把機器設定在某個固定壓力之下就可以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每批次樹脂原材料的品質都有著細微的不同。

一目十行 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級”刀匠
川崎對記者說:“總之,只有通過自己的經歷和體會,才能積累和總結出這些東西。”川崎認為,如果自己不去領悟其中的道理,無論誰來手把手地教,都是教不會的。所以,他對部下和后輩往往是用行動來展示,然后讓他們自己去看清這些方法的本質,這樣才能穩固地積累起產品的“品質”。川崎一直這樣堅信著。
要求一次成功的平塚真康
平塚真康有著30年以上金屬模具制作經驗,他的特長是利用車床研磨那些制造模具時所需的針型工具。
平塚過人之處在于,他能以誤差為1000分之1毫米進行研磨、地鑿出外刀片金屬模型12×38mm的狹窄空間上多達1300個的凹凸。
平塚對自己的要求已經到了有些苛刻的地步,如此高精度的工作,他卻要求自己必須一次成功。
因為技術過人,55歲的平塚獲得了日本厚生勞動省頒發的平成26年(2014年)的“現代名工匠”稱號。
在機器已經可以取代絕大部分人類工作的今天,日本依然對“匠人精神”倍加推崇。原因大概正像平塚說的那樣,只有優越的匠人才能幫助產品達到“技能和技術的融合”,從流水線上的合格品變成傾注人類智慧的精品。
尊重匠人精神也使得日本人保留著對工作高度重視、把工作做到的態度,這樣不僅能帶來經濟上的富足和穩定,也能使人從工作的細節中體會工作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也許,匠人精神,正是日本制造的靈魂吧。
(原標題:一目十行!走近日本的三位“神級”刀匠)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