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濤:專注事業 詮釋工匠精神
2016年08月10日 09:28機床商務網點擊:4584
【中國機床商務網 行業精英】古語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每一行的出彩離不開對事業的專注。、苛刻的自我要求,達到的效果,才是匠心所為。
杜紅濤是中航工業新航平原公司機械加工廠的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素有“加工中心操作王”的美譽。2016年,他又獲得河南省總工會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并被授予“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稱號。

杜紅濤:專注事業 詮釋工匠精神
熱愛數控追求技能精進
“初選擇干數控,是家里人建議的。沒想到,真正開始專注了,自己的學習熱情也被調動起來,越學越有興趣。”
剛進公司,他對數控機床加程序完全不懂,雖然經過短期培訓,但仍無法勝任。他說,那個時候,不會就請教、不懂就問,有時候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就學到深夜一兩點。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就能做到熟練地編制加工程序和操作機床。
在上班的十幾年里,杜紅濤不放過每一次的學習機會,只要能精進技能他就主動爭取。先后學習過四軸雙工作臺臥式加工中心,五軸加工中心……這都是當時公司配備的一些功能齊全、技術含量高的設備,一般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逐漸熟悉掌握。在每次新機床到位后,他能很快讓機床發揮作用,且逐步挖掘潛能,迅速形成生產能力。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到河南省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習機械制造與計算機輔助專業,并將所學充分運用到實際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勤能補拙黑馬脫穎而出
2015年,公司舉辦技能大賽,他一舉奪魁稱“王”。這次大賽分為初賽、決賽。杜紅濤因為理論知識考試專業性強,初賽時成績并不理想。而本次大賽參加數控的69名員工都是公司的佼佼者,個個身懷絕技。進入決賽的其他14名員工又是優中選優的“勁敵”。平時他使用的設備公司僅有一臺,而比賽用的設備是常用機型。大賽還要求使用他不熟悉的系統。這無疑又是一道難題。
為了在實操中挽回劣勢,他在保證完成繁重生產任務的同時,將兩種機型的加工知識、原理融會貫通,把考點上的每項理論和操作結合起來,逐一嘗試、練習、優化。充分利用別人凌晨2點下班后到早上6點上班的時間,按部就班進行自我訓練。餓了,就一口燒餅、一口水;累了,就靠著機床閉會兒眼;手被割傷了,就簡單包扎一下繼續練。
憑借的技術和穩、準、快的發揮,杜紅濤在規定的4個小時內完成了零件加工,并以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名。
熱愛數控、個性專注、又能吃苦,是工友們給杜紅濤的評價。就拿賽前集訓來說,技術考點多達150多項,訓練只能利用業余時間。為充分準備,他將每一次的加工任務模擬成技能大賽的考題,從熟悉工藝方法、掌握技術要點、選定工藝路線到完成成套加工,就連從裝卡到校正,需要多少分多少秒,都掐表進行練習。決賽給了4小時的加工時間,而杜紅濤提前了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加工任務。
專注細節踐行航空報國
一次,杜紅濤發現公司數控加工切削參數不甚理想,存在較多問題。而切削參數合理性決定著加工效率和加工成本的高低,質量的穩定和刀具的耐用度。從細節入手,他通過多次驗證與試切,總結提煉出不同材料、不同性能零件各自的切削規律,并將成果推廣、分享給更多的員工。
杜紅濤憑著多年的加工經驗,判斷刀具壽命、效率是否提升、是否需要進一步優化參數……還注意加工工步的安排,在由粗加工到精加工的過程中,每個加工尺寸完成后都要用千分尺測量,有些重要尺寸先留出余量加工,再精加工至零件尺寸,保證零件精度和質量。
杜紅濤感慨道:“成績只代表過去。老話說得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后,我將繼續學習新知識、鉆研新技術,帶領更多的人為中航工業多做貢獻。”
(原標題:專注,任何一條路都能出彩)
(本文來源:中國航空報)
杜紅濤是中航工業新航平原公司機械加工廠的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素有“加工中心操作王”的美譽。2016年,他又獲得河南省總工會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并被授予“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稱號。

杜紅濤:專注事業 詮釋工匠精神
“初選擇干數控,是家里人建議的。沒想到,真正開始專注了,自己的學習熱情也被調動起來,越學越有興趣。”
剛進公司,他對數控機床加程序完全不懂,雖然經過短期培訓,但仍無法勝任。他說,那個時候,不會就請教、不懂就問,有時候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就學到深夜一兩點。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就能做到熟練地編制加工程序和操作機床。
在上班的十幾年里,杜紅濤不放過每一次的學習機會,只要能精進技能他就主動爭取。先后學習過四軸雙工作臺臥式加工中心,五軸加工中心……這都是當時公司配備的一些功能齊全、技術含量高的設備,一般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逐漸熟悉掌握。在每次新機床到位后,他能很快讓機床發揮作用,且逐步挖掘潛能,迅速形成生產能力。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到河南省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習機械制造與計算機輔助專業,并將所學充分運用到實際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勤能補拙黑馬脫穎而出
2015年,公司舉辦技能大賽,他一舉奪魁稱“王”。這次大賽分為初賽、決賽。杜紅濤因為理論知識考試專業性強,初賽時成績并不理想。而本次大賽參加數控的69名員工都是公司的佼佼者,個個身懷絕技。進入決賽的其他14名員工又是優中選優的“勁敵”。平時他使用的設備公司僅有一臺,而比賽用的設備是常用機型。大賽還要求使用他不熟悉的系統。這無疑又是一道難題。
為了在實操中挽回劣勢,他在保證完成繁重生產任務的同時,將兩種機型的加工知識、原理融會貫通,把考點上的每項理論和操作結合起來,逐一嘗試、練習、優化。充分利用別人凌晨2點下班后到早上6點上班的時間,按部就班進行自我訓練。餓了,就一口燒餅、一口水;累了,就靠著機床閉會兒眼;手被割傷了,就簡單包扎一下繼續練。
憑借的技術和穩、準、快的發揮,杜紅濤在規定的4個小時內完成了零件加工,并以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名。
熱愛數控、個性專注、又能吃苦,是工友們給杜紅濤的評價。就拿賽前集訓來說,技術考點多達150多項,訓練只能利用業余時間。為充分準備,他將每一次的加工任務模擬成技能大賽的考題,從熟悉工藝方法、掌握技術要點、選定工藝路線到完成成套加工,就連從裝卡到校正,需要多少分多少秒,都掐表進行練習。決賽給了4小時的加工時間,而杜紅濤提前了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加工任務。
專注細節踐行航空報國
一次,杜紅濤發現公司數控加工切削參數不甚理想,存在較多問題。而切削參數合理性決定著加工效率和加工成本的高低,質量的穩定和刀具的耐用度。從細節入手,他通過多次驗證與試切,總結提煉出不同材料、不同性能零件各自的切削規律,并將成果推廣、分享給更多的員工。
杜紅濤憑著多年的加工經驗,判斷刀具壽命、效率是否提升、是否需要進一步優化參數……還注意加工工步的安排,在由粗加工到精加工的過程中,每個加工尺寸完成后都要用千分尺測量,有些重要尺寸先留出余量加工,再精加工至零件尺寸,保證零件精度和質量。
杜紅濤感慨道:“成績只代表過去。老話說得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后,我將繼續學習新知識、鉆研新技術,帶領更多的人為中航工業多做貢獻。”
(原標題:專注,任何一條路都能出彩)
上一篇:陳剛:他把車間建到了客戶電腦上
下一篇:王軍:文登工匠 從普通電工到技師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