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重大項目加速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發展的含“綠”量不斷攀升……前三季度,江蘇經濟取得較高增長速度的同時,“穩”的基礎更牢固,“進”的動力更強勁,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以項目“加速度”賦能發展“穩定性”
重大項目建設是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截至9月底,今年450個省重大項目中的230個計劃新開工項目已全部開工,今年計劃投產的124個近年省重大制造業項目已有109個實現(部分)投產,實現產值2310億元,預計全年可達3000億元。
行走在江蘇省各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塔吊高聳,機器轟鳴,工人們忙碌而有序,每一項工程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前三季度,江蘇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2.4%,比1—8月提高0.1個百分點。投資的增長,離不開重大項目的有力支撐。前三季度,江蘇省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0.1%,增速比1—8月提高2.5個百分點,高于全部投資7.7個百分點,是拉動江蘇投資回升的重要因素。
“看病經常要往南京、上海跑,往往要耗費一整天,每天就盼著家門口的醫院早日建成!”宿遷市民李紅看著家門口開建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醫院項目,心里止不住地高興。
今年6月27日,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醫院正式開工,目前正在進行樁基施工。該院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包含南、北兩個院區,南院區屬于2024年度省重大項目,主要建設門急診樓、住院樓、科研樓及相關配套工程。項目建成后,南、北院區將形成“一院兩區、一體兩翼”的協同發展模式。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繼續高質量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力爭南院區2025年主體完工,2026年建成投入使用。
鎮江的大全智能輸配電項目引進國內領先的變壓器專用生產設備及檢測設備,實現產線智能化流水線生產,保證產品質量及生產的高效、節能。“新能源變壓器車間4月份就已開始試產產品。截至目前,已陸續生產供貨,后續設備11—12月將陸續到貨并安裝調試,預計12月底新能源變壓器車間將具備超1000臺的月產能。”鎮江大全電力變壓器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高興地說。
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蘇州市吳江區的亨通線纜5G與工業連接通信項目建設速度超乎預期。在項目現場,一座現代化主體建筑正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在進行內外墻裝飾及消防系統的安裝。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項目主體1、2層框架結構已竣工,鋼梁吊裝作業也已順利完成,計劃于11月份完成屋面封頂,預計年底前即可迎來設備入駐與調試。項目計劃于明年6月正式投產,投產后將迅速達到滿產狀態,首年產值有望突破25億元。
一批好項目成功引進,一批新項目落地開工,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吹響“沖鋒號”……全省各地接續接力抓項目,全力以赴拼經濟,處處跳動著強勁的發展脈搏。
以生產“含技量”提升經濟“含新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翻閱江蘇經濟前三季度“成績單”,“含技量”高是一大特點,這也反映出今年以來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
數據是江蘇經濟“含技量”攀高的最好注腳: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0.8%,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增值稅發票數據則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長8.9%。其中,高技術服務業、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4.6%和5.5%,反映出創新產業持續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長6.7%,反映了數字產業化穩步推進。
單看9月份,高技術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開票銷售同比分別增長9.5%和5.3%,較8月份增速分別加快1.8個和3.2個百分點。這表明,江蘇省經濟“含技量”還在進一步鞏固提升。
走進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遠海運智能裝備制造基地,嶄新的研發樓、高大的鋼結構廠房映入眼簾,廠房內部不時傳來機械的轟鳴聲。“目前工程建設部分已全部完成,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已完成計劃進度的70%。今年11月新的涂裝生產線投入生產,明年2月全面投產。”中遠海運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組副組長介紹,預計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年產流體裝卸臂、登船梯等設備11900套,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
為壯大發展“含技量”送上政策“及時雨”——今年前三季度,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部門落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減稅降費及退稅超3.24億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涉及納稅人128戶,加計扣除額4.35億元。
10月23日上午,南京地鐵4號線二期過江隧道工程迎來新進展,“新征程號”盾構機——“大貔貅”掘進已突破100環(200米),正式進入長江開啟“穿江之旅”。“這個項目是2024年江蘇省114個重大基礎項目之一。為保障盾構機在江底高效掘進,項目團隊為盾構機配備了先進的常壓換刀系統等,利用先進技術破解江底復雜地層掘進難題。”中鐵十四局項目盾構經理介紹,項目全線建成后,將加快推動南京跨江融合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產業是江陰發展的骨骼,那么科技創新便是推動筋強骨壯的養分。”江陰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作為全國首批52個創新型縣市之一,江陰正扎實推進“科創江陰”建設。“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建成科創載體面積85.25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全年目標面積。”
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昔日“鋼鐵俠”,今朝“綠巨人”。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鋼企,其園區如今已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改造過程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如何選擇高效、穩定、可靠、長期的技術方案。”南鋼安全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反復論證、實驗,南鋼最終實現了超低排放技術改造,污染物排放大幅度減少,噸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分別降低了60.5%、74.3%、89.6%。”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光是“含綠量”在增加,發展的“含金量”也在不斷提升。南鋼股份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2.9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17.53億元,同比增長5.31%。
綠色正成為在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前三季度,江蘇扎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出臺實施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意見,印發省“兩高”項目管理目錄,5個地方(園區)被列入國家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遴選6個縣(市、區)、35個園區、30家企業作為首批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
今年5月,無錫市軒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4月份上網電費,標志著江蘇首筆分布式光伏上網電量“綠電交易電費”成功發行。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按照每千瓦時綠電可額外獲得3分錢綠色收益計算,綠電交易可為該公司每月帶來2900元的額外收益。這意味著綠色電力轉換成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能夠進一步調動企業開發分布式光伏的積極性。
位于泰興經濟開發區的愛森(中國)絮凝劑有限公司則是綠電消費的受益者,“目前公司全部采用綠電生產,今年已經累計使用電量1.27億千瓦時,生產絮凝劑48萬噸,產量創歷史同期新高。”該公司能源工程師劉義勇說,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綠電的強力支撐,讓公司朝著更清潔、更節能、更低碳的方向邁進,更好融入國際市場。
今年6月,寧德時代與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立下“攜手共建‘零碳城市’”之約;9月,以“高端·智能·綠色”為主題的2024宿遷綠色產業洽談會開幕,現場共簽約71個項目,其中工業制造業項目62個、服務業項目9個;10月,蘇州綠電綠證服務站在國網蘇州供電公司揭牌,推動蘇州綠電綠證交易跑出加速度……如今的江蘇,一排排光伏板、一臺臺風機、一座座水電站,正源源不斷地送出清潔電力,構成一幅追風逐日的發展畫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江蘇不斷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高綠電交易和消納水平——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達8236萬千瓦、首次超過煤電裝機量,新型儲能項目累計建成投運540萬千瓦;綠電成交量113億千瓦時、增長157%。展望未來,將有更多的綠色產業在江蘇大地上落地開花,結出高質量發展的累累碩果。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