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政策法規】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進一步激發先進產能,促進節能降碳,釋放消費需求,拉動有效投資,近日,長治市人民政府印發《長治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落實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以工業設備更新、能源設備更新、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交通運輸設備更新、老舊農業機械設備更新、社會民生領域設備更新、文旅科技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等十大行動,全面提升重點領域先進設備生產應用水平、先進產能比重水平和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推動更多高質量耐用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全產業鏈條發展,推動關鍵領域標準制修訂和落地實施,進一步釋放投資和消費潛力,大幅提高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
到2025年,重點領域主要用能設備能效達到節能水平(能效2級)占比穩步提升,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持續提升。重點推進100項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項目,投資額完成50億元,設備投資增速達到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70%、50%。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0%,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15%,汽車及二手車銷售額增速較2023年提升2個百分點,家電銷售額較2023年提升3個百分點,拉動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5個百分點。
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領域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能效2級),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重點推進130項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項目,投資額完成70億元,設備投資增速達到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汽車及二手車銷售額增速較2023年提升4個百分點,家電銷售額較2023年提升5個百分點,拉動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4個百分點。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持續提升。
到2030年,持續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著力形成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的內生動力和規模效應,設備更新、消費升級和循環利用支撐體系更加完善,新模式不斷拓展,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顯著提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提升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
在實施工業設備更新行動方面,《方案》提出: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更新。聚焦我市鋼鐵、化工、農機、礦用機械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重點推動鋼鐵行業加快對高爐、轉爐、電爐等設備升級改造,農機行業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產技術及裝備,礦用機械行業更新油壓機、折彎機、工藝陳舊產線和在線檢測裝備,儀器儀表行業更新數控加工裝備、檢定裝備等。
推動高端先進設備升級。針對光伏、光電LED、生物發酵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重點推動光伏行業更新高線速小軸距多線切割機、多合一鍍膜設備等先進設備,生物發酵行業實施萃取提取工藝技改,更新蒸發器、離心機、新型干燥系統、連續離子交換設備等。
推動試驗檢測設備更新。在煤化工、醫藥、電子等重點行業,圍繞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環節,更新一批先進設備,提升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重點推動設計驗證環節更新模型制造設備、實驗分析儀器等先進設備,測試驗證環節更新機械測試、光學測試、環境測試等測試儀器,工藝驗證環節更新環境適應性試驗、可靠性試驗、工藝驗證試驗、安規試驗等試驗專用設備,以及專用制樣、材料加工、電子組裝、機械加工等樣品制備和試生產裝備,檢驗檢測環節更新電子測量、無損檢測、智能檢測等儀器設備。
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推動建材行業以現有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等領域減污降碳、節能降耗為重點,改造提升原料制備、窯爐控制、粉磨破碎等相關裝備和技術,有色金屬行業加快高效穩定再生金屬冶煉等綠色高效環保裝備更新改造。以能效水平提升為重點,推動工業等各領域鍋爐、電機、變壓器、制冷供熱空壓機、換熱器、泵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推廣應用能效2級及以上節能設備。
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裝備。以生產作業、倉儲物流、質量管控等環節改造為重點,推動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增材制造裝備、工業控制裝備、傳感與檢測裝備等通用智能制造裝備更新。重點推動裝備制造業更新面向特定場景的智能成套生產線和柔性生產單元。電子信息制造業推進電子產品專用智能制造裝備與自動化裝配線集成應用。化工、鋼鐵等行業加快推進催化裂化、冶煉等重大工藝裝備智能化改造升級。
加快建設智能工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技術突破、工藝創新、精益管理、業務流程再造。推動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在制造環節深度應用,形成一批虛擬試驗與調試、工藝數字化設計、智能在線檢測等典型場景。推動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鏈接,實現生產數據貫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數字化車間。圍繞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過程開展智能化升級,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以危險作業崗位為重點,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和“機器人替人”工程,打造智能工廠。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作用,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應鏈。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千兆光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鼓勵工業企業內外網改造。構建工業基礎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體系,加快部署工業邊緣數據中心,建設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設施,推動“云邊端”算力協同發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加快建設智算中心。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工業園區建立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面加快通信基站建設,支持數據中心、通信基礎設施等升級改造,持續提升能效先進設備水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