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編者按】本文是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根據新興機床企業調研撰寫的調研報告,包含5個部分:調研概述、調研企業基本情況、主導產品技術和市場分析、運營模式與發展創新、調研體會與建議。
一.調研概述
自2011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的新常態。為了解機床行業在新常態下的新變化,機床協會組織調研小組,由機床協會秘書長王黎明帶隊,于2018年6月對“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部分新興機床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調研的重點是了解企業的發展演變,經營模式、主導產品、服務領域、產業升級的設想等,探討新興機床企業對我國機床行業整體發展的作用,了解和推動我國機床行業新業態的發展,為實施“中國制造2025”提供有益參考。
二.調研企業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了“珠三角”9家企業和“長三角”5家企業,共計14家企業。在調研的14家企業中,其中屬于金屬切削機床制造企業11家,激光加工機床制造企業3家。這些企業大多是2000年以后新成立的民營企業,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我國機床行業發展中的新興力量。調研企業基本情況如下。
1.“珠三角”地區金屬切削機床制造企業7家
(1)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格力電器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該公司產品覆蓋了伺服機械手、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裝備、智能檢測、換熱器專用機床設備、無人自動化生產線、數控機床等10多個領域,公司在廣東省珠海市設立了三個研發和生產基地,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分別應用于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生產線體的孵化和產業化。據介紹,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擁有員工1000多人,2017年產值達21億。其中累計生產機床約500臺,產出機床用于本集團內部零件加工為主。該公司現已建成“精密數控機床中心”恒溫制造車間,購進大隈、東芝公司生產的龍門加工中心,海科特公司大型臥加,斯圖特公司精密磨床等一批先進母機,已經開發生產立加、臥加、五軸加工中心、鉆攻中心、石墨加工機、激光切割機、注塑機等,未來發展根據3C加工、空調壓縮機加工、成套生產線和機床進行布局。格力智能裝備公司的特點是,智能裝備產品種類齊全,設備資源豐富,可以滿足智能裝備領域的需求。公司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大型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等方面的互補作用非常明顯,可以為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和完善售后服務。
(2)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總部位于深圳市寶安區,擁有三個生產基地,廠房面積達7萬余平方米,員工1800人,月產出可達1800多臺機床,2017年銷售額 34億元。旗下擁有臺群(Taikan)、宇德(Yuken)兩大品牌,數控機床產品涵括鉆攻機、零件加工中心、模具加工中心、雕銑機、高光機、玻璃精雕機、掃光機、車床、龍門加工中心等。公司面向3C、汽車、模具和制造,發揮強勁的供應鏈能力,加強研發和測試能力建設,著力于性價比良好的機床批量集成制造,同時聯合研發數控系統,開發臥加、龍門加工中心等新產品,并布局華南和華東制造基地。
(3)廣東科杰機械自動化有限公司
廣東科杰機械自動化有限公司創建于1998年,注冊地廣東江門,目前擁有員工960多名,占地11萬平方米,廠房3萬平方米。公司專注于裝備制造業的三軸、四軸及五軸聯動高速數控雕銑機系列,鞋模機、JTHB 高光機(玻璃加工)、 玻璃數控加工中心、高速鉆銑中心、六自由度機器人、LS 光纖激光切割機、石墨高速機、TM教學機等。其中,JTGK 系列高速數控雕銑機是該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新技術產品。目前擁有兩大核心品牌:“佳鐵”和“科杰”。自行開發JT型數控系統。公司致力于3C雕銑機開發和生產。公司產品已經遠銷至德國、英國、日本等工業強國。
(4)廣東潤星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廣東潤星科技有限公司建于廣東省東莞市謝崗鎮,公司現有員工人數680人,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2017年數控機床產量8470臺,銷售收入12.2億元。2013年公司組建了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立數控機床研究開發中心)。近年來公司新建廠房、增購大隈公司臥加和龍門加工中心等,著力提高關鍵件自制能力,并布局重慶制造基地。公司具有配套件供應鏈體系,自身加工和組裝能力強。公司產品主要為通用型加工中心,包括:鉆攻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雕銑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六大系列六十余個品種。2017年公司開始推出玻璃、陶瓷和石墨加工機床系列產品,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子產品(包括IT產品、通訊產品、消費電子)、汽車配件、各類模具的加工,并在自動化設備、新能源、醫療器械、儀器儀表、通用機械等各行各業有所應用。
(5)東莞市喬鋒機械有限公司
2009年喬鋒機械有限公司在廣東東莞建廠,開始從中國臺灣、日本、歐盟進口零部件組裝機床銷售,現已成為加工、制造數控機床專業企業。公司于2012年分別在南京溧水(龍門和臥加制造)和東莞常平陳屋貝工業區購買兩座工廠。公司現占地1.44萬平方米,現有員工390人,2017年機床產量2155臺,銷售收入約5億元。主要產品有高速鉆孔攻牙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線軌、硬軌)、重切削齒輪主軸立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數控車床和車削中心、臥式加工中心、高光機、立式車床等。公司聘請中國臺灣工程師駐廠指導技術與生產,購進國外各種先進檢測設備,如激光干涉儀、三坐標測量機、馬達動平衡儀等。采用日本式的單元化批量管理生產模式和歐洲機床業的送餐制物料管理制度,按九大單元進行模塊化的組裝和調試作業,運用生產連帶責任制,全面控制加工和裝配質量。公司機床產品面向國內外銷售,其中龍門加工中心和立加已經進入我國飛機制造用戶。
(6)東莞市巨崗機械工業有限公司
東莞市巨崗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始創于2006年,公司員工超過500人,總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2017年機床產量1800臺,銷售收入4.2億元。巨岡公司產品包括:鉆攻中心、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直線電機龍門加工中心、橋式龍門加工中心等五大系列二十多款機型,產品應用于金屬、石墨、陶瓷等傳統及新材料的3C加工,以及汽車、軍工、醫療器械等行業。公司信息化管理運用SAP的ERP和PLM系統,以及 OA辦公系統、倉儲條形碼管理系統、CRM銷售管理系統。公司有自己的C80\C90系列數控系統,擁有4個事業部和電裝車間,公司裝備有大隈公司臥加和龍門加工中心,以及臥鏜、導軌磨床等,具備機床關鍵大件加工能力,公司對自制件工藝流程和外購件嚴格測驗,以保證機床總裝工藝要求。
(7)深圳市鼎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深圳市鼎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總部及技術研發中心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公司分別在廣東深圳、江蘇昆山建立了生產基地。公司擁有完整的配套件供應鏈,以購進光機加以配套裝配,形成集成制造為主要手段,該公司與華中數控股份公司聯合研制的數控系統已經批量配套,銷售產品包括各種規格的高速數控鉆銑中心、高光機及加工中心,且包括機器人自動化智能設備。公司的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通信、汽車及精密模具等制造行業領域。
2.“長三角”地區金屬切削機床制造企業4家
(1)紐威數控裝備(蘇州)有限公司
該公司坐落在蘇州高新區,投資1.5億美元,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2017年員工超800人,銷售收入超10億元。公司建有恒溫綜合性生產車間、試驗中心、機加工車間、熱處理車間、標準產品裝配車間、物流中心等。公司下屬的紐威機床研究院定位于中數控機床的研發,目前擁有一百多名研發工程師。公司產品品種包括:立臥式數控車床、立臥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數控落地鏜銑床、加工自動線等。公司引進瑞士SIP(西普)公司高精度鏜銑中心、瑞士克林貝格公司高精度數控磨床、意大利法力圖公司導軌磨床、德國海科特公司臥式加工中心、西班牙薩亞公司的五面體龍門加工中心等,并配備三坐標測量機、激光干涉儀、動平衡儀、主軸溫升試驗臺等檢測試驗設備。這些設備的使用對機床零部件的精度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公司采用先進的ERP管理系統,裝配過程分為主軸齒輪箱部裝、床身及立柱部裝、橫梁和滑鞍及主軸箱部裝、機械部裝總成、機械總成、電氣部裝、電氣總成、整機調試、幾何精度檢驗、電氣功能檢驗調試、伺服調整、整機空運轉試驗、抗振重切試驗、復檢幾何精度、位置精度檢測、工作精度檢測、整機入庫、發運共18道制造、檢驗工序。公司產品主要為通用型數控機床,公司產品具備與韓國和中國臺灣機床競爭實力。
(2)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港閘經濟開發區,成立于2000年,現有員工883人,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2017年機床產量2150臺,總產值約8.5億元。旗下擁有國盛智科股份、國盛精密機械、國盛鑄造、蘇州中谷(電加工機床)、大衛精工(中國臺灣合資-臥式鏜銑床)、英偉達(中德合作-數控車床)等多家子公司。公司產業祖孫四代傳承,自1996年成立以從事鈑金加工公司起步,進而提供光機,逐步發展成為專注于研發和制造數控立式加工中心、高速龍門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臥式鏜銑床、數控車床、車銑復合中心等中數控機床產品及生產線,從事鑄造、鈑金加工、機加工、總裝等,機床制造產業鏈完整。其中鈑金加工件產品已為德國德馬吉、德國寶馬格、德國通快、瑞典山特維克、日本東芝機械、加拿大赫斯基、富士康集團等企業長期配套。公司致力于憑借制造實力和售后服務,為終端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滿足客戶性價比好的選擇要求。
(3)江蘇哈博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哈博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公司位于江蘇常州,公司的核心團隊90%以上具有“985”高校碩士及以上學歷或海外留學經歷,均具有超精密加工裝備研發經驗,哈博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超精密車削、磨削、研磨及拋光設備,以及超精密功能組件(超精密主軸、超精密轉臺和導軌)。該公司主要面向精密及超精密數控裝備制造領域,集研發、制造、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目前主要產品有超精密硬車床、超精密單點金剛石車床和超精密數控模輥車床,2017年開始營業銷售超精密機床、高精密主軸和轉臺等。
(4)江蘇富強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位于蘇州,擁有員工1800人,2017年銷售收入12億元。該公司是一家提供智能制造與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集成制造商,主要硬件產品包括:檢測和成線設備,如3C領域線路板氣密性檢查機、自動點膠機、電池裝配線等。該公司具有數控機床整機組裝集成能力,如組裝高速加工中心、鉆削加工中心、高光機等機床。該公司在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導下,為母公司——蘇州勝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公司提供了“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設備,主要包括189臺數控機床、立體庫、AGV小車、關節機器人等,形成20條自動化加工線,主要加工3C零件和手表零件等。
3.激光設備制造企業3家
(1)佛山市宏石激光技術有限公司
該公司位于佛山市順德,成立于2006年,現有員工650人,公司建筑總面積超4萬平方米,2017年激光機產量1500臺,銷售收入10.1億元,公司擁有四個標準化智能裝備制造基地,主要產品為光纖激光平面切割機、光纖激光切管機、光纖激光板管一體機,配套的光纖激光器功率0.5-15kW。公司在激光機器人、多軸聯動專業切管、精密焊接智能自動生產線等領域實現柔性制造與數字化分級管理等具有技術特色。宏山激光智能裝備已在100多個國家與地區穩定運行,在精密器械、汽車配件、廚衛五金、電子電氣、智能家居等行業擁有標桿客戶范例。
(2)深圳迪能激光設備有限公司
深圳迪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于深圳,公司以占地3萬多平方米的生產基地,2017年生產激光切割機1800臺,銷售收入15億元,員工800人。2016年該公司被瑞士百超激光集團成功合資,即:深圳迪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瑞士百超激光集團與中國迪能激光合資的中外合資上市企業。品牌更新為:百超迪能激光。百超迪能激光主要產品為:高功率光纖激光切割機(2-12kW),中功率光纖激光切割機(<2kW),經過多年專業專注的研發生產銷售金屬激光切割機,在中國激光切割機領域擁有市場影響力。
(3)蘇州迅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蘇州迅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于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公司現有3處生產研發基地,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公司員工600余人,年產1200余臺激光加工設備,包括激光切割機、激光焊接機、激光微加工等多個領域。2017年銷售收入超過12億元。公司擁有激光切割機、激光焊接機、激光打標機三大主流產品線,激光器大功率12kW,主要產品有激光切割機,激光焊接機,激光打標機,激光雕刻機,全自動激光配套應用設備——機械手、非標設備等,以及光纖、綠光、紫光、剝線、噴碼系列激光打標機等近30種激光應用設備。公司從事自動化生產線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
三.主導產品技術和市場分析
1.主導產品及技術特點
本次調研14家新興機床企業的主導產品,因其各自的背景、發展歷程及市場定位的不同而異,呈現出多樣性變化,大體可分為3C類、通用金切類、超精密部件與機床和激光加工四大類。
(1)3C產品類機床
3C產品是指計算機(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費類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這類產品的零件具有尺寸小、重量輕、加工精度特別是表面質量高、加工批量大、加工效率要求高等特點。圍繞這類零件的加工,主要產品有鉆攻機類和雕銑機類(以及派生的多種專用雕銑機)。
鉆攻機類。這是用戶廣為熟悉的一類加工中心,也是各企業量大面廣的產品,特別是華南廣東地區機床制造業得以快速發展的看家機型。頂置刀庫和C型緊湊結構是其主要結構特征,輕載高速是其主要工作特性。工作臺大寬度500mm,大快移速度60m/min,主軸多采用直連電機或電主軸驅動,高轉速36000r/min,主電機功率范圍3.7-5.5kW,刀庫容量一般16、21把,換刀時間(T-T)1s,定位精度一般為±0.005/300mm。
雕銑機類。這是一類以高轉速小直徑刀具進行雕銑加工的機床,小龍門結構以及較鉆攻中心更高的轉速、雕銑精度和表面粗造度是其主要技術特點。工作臺大寬度750mm,電主軸高轉速36000r/min,大快移速度達到60m/min。這類機型在手機行業衍生出多種專用機床,一般采用天然花崗石床身和立柱,如專用于手機玻璃或陶瓷后蓋周邊磨削、開槽、開孔、切割和倒角加工的玻璃機和陶瓷機;專用于金屬手機殼體和按鍵等零件鏡面加工的高光機;在雕銑機上附加車削功能(工作臺上增加轉臺,銑頭上安裝固定車刀)的車銑復合機床,可使手機外殼獲得不同于雕銑加工的表面紋路,滿足客戶個性化要求;此外還有專用于石墨材質雕銑加工的石墨機、手機透音小孔鉆孔機等。
(2)通用金切類
主要包括數控車、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三類。
數控車。可分為臥式、立式和大型數控臥式車三類,主要集中在華東的紐威。國盛是在DMG MORI上海工廠關閉后,引進了其部分設計人員后,剛剛起步生產車削類產品。華南只有格力一家生產少量的臥式車削中心。臥式車削中心車削直徑范圍160-630mm,45°斜床身,主傳動為皮帶傳動,按機型配無動力刀塔或動力刀塔,導軌按機型分既有線性導軌也有滑動導軌,配置了動力刀塔的機型具有C軸功能,可以實現三軸聯動。大型數控臥車車削直徑范圍850-1900mm,平床身,V-平導軌,4工位轉位刀塔,主軸箱液壓缸自動變速。立式車削中心產品同樣集中在紐威,單柱單刀架型,切削直徑范圍550-2500mm。
加工中心。可分為臥式、立式兩類。
臥式加工中心在華南的科杰、喬鋒、巨崗、鼎泰以及華東的國盛和紐威都有生產,目前以紐威的產量大。機床布局有正T型(中大型規格)和倒T型(中小規格)之分,工作臺大尺寸1100mm×1100mm,主軸錐孔按機型有7:24和BT之分,直線軸快移速度大于20m/min,具有自動換臺功能,工作臺1°分,多為三軸聯動,也有帶B軸的四軸聯動型。
生產立式加工中心的各家都有自己的產品,種類規格繁多。機床布局有C型(定柱型)、動柱式、橋式(工作臺固定)和小龍門式;聯動軸有3軸、3+1軸、3+2軸和可傾轉臺5軸聯動之分;按用途分有通用型和高速高精模具型;按導軌類型分,有直線滾珠導軌、直線滾柱導軌、滑動(硬軌)導軌和二線軌加一滑軌(一般Z軸為滑動導軌);按主傳動類型分,有皮帶式、直接式、齒輪式;工作臺大寬度800mm,門式立加工作臺大寬度1000mm。
龍門加工中心。華南的喬鋒、潤星、鼎泰、格力以及華東的國盛和紐威都有生產。品種規格非常豐富,在機床總體布局上有定梁工作臺移動式、定梁動柱式和高架橋式;在功能上有五面、五軸(包括高架橋式五軸,均為A/C軸擺頭)和一般三軸龍門;在滑枕形狀上有T型和四面環抱式正方形和矩形形;在工作載荷上有重型和高速型;在導軌類型上多數采用線性滾動導軌,少數為滑動導軌;在主軸驅動方式上,有直接驅動、皮帶驅動、齒輪傳動和電主軸;在控制方式上,一般為半閉環控制,五軸聯動機床則采用全閉環控制。中小規格機床具備自動換刀功能,中大規格機床具備自動換頭功能。機床大規格工作臺寬3000mm,大承重45t,快速小于20m/min。
(3)超精密部件與機床
這里專指江蘇哈博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三種超精密部件和其具體應用的三種超精密機床。
流體(氣體/液體)超精密靜壓轉臺。臺面直徑有150和300mm兩種規格。以300mm規格的氣體靜壓轉臺為例,大軸向/徑向承載100/60kg,大轉速50r/min,額定扭矩10.73N·m,定位精度/重復定位精度±1″/1″,軸向和徑向運動誤差0.1µ。可用于輕載超精密機床、超精密量儀、衛星姿態地面模擬器、多軸轉臺等領域。
流體(氣體/液體)超精密靜壓主軸。以氣體靜壓主軸為例,大軸向/徑向承載180/80kg,主軸由同步電機驅動,額定轉速3000r/min,額定扭矩15 N·m,額定功率5kW,定位精度/重復定位精度±1″/1″,軸向和徑向運動誤差0.05µ,軸向/徑向剛度438/130N/µm。主要應用于超精密車削主軸。
流體(氣體/液體)系列超精密靜壓導軌。以液體靜壓導軌為例,在行程上目前有400、600、2100mm三個規格,定位精度±0.5µ(全行程)、±0.8µ(全行程)、±1.5µ(全行程),直線電機驅動。
超精密數控單點金剛石車床。臥式T型布局,以天然花崗巖做基座和導軌材料,整臺機床支撐在主動隔振自平衡系統支架上,主軸(C軸)、轉臺(刀臺B軸)和導軌采用前述三種超精密氣體靜壓功能部件。加工精度以直徑75mm鋁合金為例,面型精度(PV-大差值/峰值)≤0.2µ,表面粗造度(Ra)≤2.5nm,運行于Windows環境的DELTA TAU POWERPMAC 64位數控系統。機床可用于光學透鏡、光學模芯、鏡面精密機械零件的加工,還可通過靈活的配置擴展為四軸或五軸機床,進行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微陣列、菲涅爾透鏡的超精密加工。
超精密硬車。臥式斜床身布局,天然花崗巖床身,超精密液體靜壓主軸(包括靜壓尾座),超精密液體靜壓導軌,德國海浮樂(Hyprostatik)液體靜壓絲杠進給傳動,德國SAUTER公司12工位轉塔刀架。大加工直徑380mm,大工件長度350mm,大承重150kg,主軸軸向/徑向跳動≤0.2µ,C軸定位精度/重復定位精度≤2″/1″,SIEMENS 840D數控系統,HEIDENHAIN高精度光柵尺全閉環控制。
超精密臥式數控模輥車床。臥式布局,以天然花崗巖做基座和導軌材料,整臺機床支撐在主動隔振自平衡系統支架上,德國海浮樂公司產液體靜壓主軸和尾座主軸,超精密液體靜壓轉臺(B軸),超精密液體靜壓導軌,大加工直徑600mm,大工件長度3000mm,大承重2000kg,主軸和B軸軸向/徑向跳動≤0.2µ,主軸定位精度/重復定位精度≤2″/1″,加工形狀誤差<5µ,表面粗造度(Ra)<10nm,運行于Windows環境的DELTA TAU Advantage 900數控系統,全閉環控制。設備可用于LCD顯示屏、聚光光伏系統、交通標志標牌、裸眼3D設備等制造領域RTR(壓印) 工藝關鍵模輥零件表面微結構的超精密加工。
(4)激光類設備
百超迪能、宏山和蘇州迅鐳三家企業的激光加工設備,總體上可分為激光平面切割、激光管材切割、三維激光機器人切割機、激光微加工設備和激光焊接機五類。采用光纖傳導是目前產品的不二選擇,電源、激光器、激光頭、滾動導軌、滾珠絲杠、齒輪齒條、數控系統、伺服系統及伺服電機等主要關鍵配套件主要來自美國、德國、瑞士、英國、日本等境外品牌產品,配置檔次普遍較高。
激光平面切割機。這是三家企業量大面廣的產品,焊接式床身和整體壓力鑄造航空鋁合金橫梁,大激光功率15kW,大切割范圍8000mm×2500mm,大加速度2.8g,大運行速度196m/min,重復定位精度±0.02-0.03mm,高自動化產品具有自動換臺功能。
激光切管機。宏山和迅鐳都有生產,大激光功率8000W,大切割直徑220mm,方管200mm×200mm,全自動化產品具有自動上下料功能,宏山還有一款五軸聯動切管機,采用德國進口擺角切割頭,用于焊接坡口的切割。
三維機器人切割機。宏山產品,大載荷負載30kg,大臂展2000mm,6關節,可重復精度±0.05mm。
激光焊接設備。有多種類型,三維激光焊接機采用掃描振鏡激光焊接頭、6關節機器人和柔性工作臺,能夠對空間焊縫實施連續焊接。光纖焊縫跟蹤填絲焊接機配備焊縫跟蹤系統,能夠優化并實時調整焊接參數,并對寬間隙焊縫進行冷絲填充焊接。振鏡焊接機,大激光功率3KW,主要應用于手機屏蔽罩、金屬手機外殼、金屬電容器外殼、電腦內金屬屏蔽網、剃須刀片、電子接插件及其它類別電子產品的率激光點焊或密封焊。此外還有光纖傳導的焊接機(包括連續焊接機)、錫焊機、塑料焊接機等。
激光微加工設備。包括玻璃、藍寶石切割鉆孔機、PCB(印刷電路板)/FPC(柔性電路板)精密分板機、陶瓷精密切割劃線機和自動硅片切割機等。
2.主導產品適應市場情況
新興機床企業能夠新興原因眾多,產品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并能夠快速靈活地做出有效應對是重要的一環。
(1)抓住3C和家用電器市場發展機遇是華南機床企業新興的關鍵因素
以手機市場為例,由普通手機到智能手機的換代,以及由此引發的爆發式發展,加工金屬機殼和玻璃面板的產品鏈為企業提供了的發展機遇。加工機殼的鉆攻中心、加工玻璃面板的玻璃雕刻機、透音小孔的鉆孔機等成為了市場炙手可熱的產品。之后,密切關注市場個性化需求動向,適時推出了能夠加工出更高表面質量和不同紋路的高光機、車銑復合機等。當出現曲面屏和陶瓷手機后蓋板的需求后,緊隨市場推出了加工曲面屏熱壓模具的石墨機、3D熱彎機、弧面掃光機和陶瓷雕刻機等。事實上,手機市場對制造裝備的需求變化一直沒有停止,下一代5G手機殼體從盒式向框式的轉變以及材質方面的變化(如陶瓷殼體、玻璃殼體),已經造成主力機型鉆攻中心銷量的大幅下滑。讓人欣慰的是,各企業都注意到了這樣的變化,都在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調訪中我們了解到,一些企業已經向長江沿岸包括華東地區進行投資和建廠,或許這就是他們思考的結果,“我們干的是輕型的,北方干的是重的”,在這種普遍的自我認知中,似乎也可以看出一些他們未來的走向。
(2)采用激光新技術和抓住激光設備市場發展機遇是新興激光設備制造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這里所指激光新技術包括兩個因素,一是光纖激光技術不需要傳統激光設備復雜的光路傳導系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設計、制造、維護的難度,且成本較低;二是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制造技術及市場發育迅速。激光加工設備市場發展機遇也包括兩個因素,一是傳統應用領域,如精密機械、汽車配件、廚衛五金、電子電氣、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快速健康發展,二是新的應用領域和新的應用需求,如材料、厚度、切割效率等的變化中高功率光纖激光設備需求的快速增長。激光加工設備企業正是抓住了這種技術與市場需求結合的發展機遇,成就了企業的振興發展。
(3)注重細分領域產品研發是新興金切機床制造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龍門加工中心是典型的例子,當大家都受制于大型機床特別是龍門機床市場的蕭條與不景氣時,紐威、國盛和創世紀卻表現出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場景,每月產出少則三、四十臺,多則六、七十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若從產品適應市場角度分析,建立在對市場細分基礎上的產品多樣性是成功的原因之一。紐威、國盛和創世紀開展機床制造業務的時間大約在2000年、2010年和2008年,相比較應該說時間并不長,且進入龍門類機床研發的時間比這更晚,但如今紐威的龍門加工中心已經發展到7個系列85個品種規格,國盛4個系列36個品種規格,創世紀2個系列38個品種規格。這種綿密的產品型譜是他們應對多樣化市場需求的重要法寶。
3.產品主要配套件和數控系統分析
綜合分析14家企業的產品配套情況,可總結歸納出以下幾點。
,以境外配套為主,中國大陸產品配套份額較弱。滾動組件(包括滾珠/滾柱絲杠、直線滾珠/滾柱導軌、絲杠支撐軸承、主軸軸承、陶瓷軸承等)、刀庫及自動換刀裝置(圓盤式、斗笠式、鏈式等)、主軸變速箱、電主軸、數控系統、伺服驅動系統等基本上采用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三菱)、中國臺灣的產品(新代)。四、五軸數控系統和伺服驅動系統更是西門子和發那科一統天下。
第二,即便是應用于中檔或中檔以下產品的配套品,情況仍是如此。從前述這些企業主導產品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很多產品并非是高技術次產品,且這些產品的應用領域大都集中在3C和家用電器市場,更何況目前正處于“配套荒”期,大家都在為配套件斷供而尋找新的貨源時,國產機床配套件仍不能順勢而為,可見積弊之深,到了應該解決的時候了。
第三,激光類產品情況更為突出,且配套件所占成本較金切類機床要高。除機身、橫梁、外觀防護等少數機械件外,其余核心關鍵配套件,包括與金切機床同樣的滾動組件、光纖激光器、超高精密行星減速機與齒條、伺服電機、擺角激光頭、導軌和絲杠、激光頭、鏡片(自制激光頭用)、激光三維切割或焊接機中的關節機器人及伺服控制器/控制電機和一些電氣元器件等,多為美國、德國、瑞士、日本、英國的品牌產品。
第四,國產數控系統有一定的表現。在我國機床行業的主要配套環節對外依存度整體處于較高水平的情況下,調查中發現國產數控系統在華南和華東企業中仍有一定的作為,如華中數控在鼎泰、創世紀、潤星、喬鋒產品上的應用以及在蘇州勝利3C產品生產線乃至智能化示范工廠方面的應用。其中可借鑒的一點是,國產數控系統的推廣與應用要與用戶緊密配合,從發揮企業產品自身技術優勢角度以及實現用戶工藝要求為核心,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定制數控系統的技術路線,并在生產應用中不斷持續改進,就能取得進步。
4.生產及制造工藝特點——流水作業
由于這些企業產品量大,在裝配作業中普遍采用流水作業(包括電柜的組裝),機床固定,人員流動,一批批投,幾天后一批批出。這樣的作業方式對于外協外購品的組織、工序的合理設計、“配膳”的跟進、工序作業與檢驗標準的制定與落實等一系列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這點上,我們感覺這些企業具備了規模批量化生產作業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
四. 運營模式與發展創新
1.新興機床企業的運營模式
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規模已連續多年居,約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電力裝備的制造總量大約占世界的60%,造船工業占比達40%,汽車年產量和高鐵的擁有量位居世界,3C產品和家用電器產量世界。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高速發展有賴于工業母機——機床產業的支撐。特別是2000年以來,在我國“珠三角”和“長三角”一帶, 3C產品以及家用電器和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快速發展,對加工機床需求急速上升,據專家測算,“珠三角”和“長三角”一帶,僅鉆削中心、C型立加和精雕機類機床年需求量超過10萬臺,加工玻璃、陶瓷和金屬的“高光機”年需求量超過4萬臺。由此造就了一大批新興民營機床企業迅速崛起,成為機床行業新的增長極和行業新生力量。
在華南企業中有“輕資產”與“重資產”兩種運營模式之分,資產的輕與重指的是企業的生產設備和設施。一般說,從3C產品做起的企業,屬于“輕資產”型,即沒有或很少加工設備,且廠房條件較為簡樸,以外協外配套和組裝為主要生產模式。從傳統機床做起的企業,屬“重資產”型,較“輕資產”型企業多了一些關鍵把關機械加工設備(當然,關鍵的檢測設備都是有的),機床的基礎件乃至主軸加工能自行解決。這兩種模式孰優孰劣難分仲伯,14家企業無論資產輕與重,目前都獲得了成功。資產的輕重不一定就是企業的固定模式,實際上“輕資產”企業也很眼熱“重資產”企業。但有一點是大家共識的,即資產的輕重一定要量力而行,只有掙到了錢,才能談投入,任何時候不能置企業于資不抵債、資金斷流的危險中。經調研和初步分析,新興民營機床企業的投資和運營模式可分為以下類型。
(1)大型企業集團投資機床企業的運行模式
本次調研的“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和“紐威數控裝備(蘇州)有限公司”是屬于大型企業集團投資的子公司,由于大型企業集團財力雄厚,創建機床公司初期投資力度大,基礎廠房建設配套,初期購置一批世界先進的加工母機和檢測設備基本到位。公司引進機床行業技術人才,目標定位在中數控機床的研發和生產,初期生產的機床可為集團母公司企業加工配套,穩扎穩打,逐步推廣在全國裝備制造業銷售應用。這類機床企業按照母公司運營模式運行,整體管理規范,但由于進入機床產業時間較短,需要有一個技術和產業逐步積累提高過程。從總體看,這類企業具有較強發展生命力,是我國機床行業崛起的新生力量。
(2)以配套供應鏈為紐帶的機床集成制造模式
據專家介紹,2017年智能手機年銷售量超過15億臺,其中手機主要機加工件(手機面板、中框和蓋板等)90%以上在我國加工制造。在我國“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3C行業和家用電器零部件加工量也非常巨大,因此這類加工機床的需求非常龐大,這些用戶行業對機床需求訂貨的特點是:機床訂貨數量大(一次合同幾百臺、幾千臺)、交貨期緊迫、要求機床加工穩定、投資回收期較短、用戶服務及時等,為適應這些行業加工需要,一批以配套供應鏈為紐帶的機床集成制造企業應運而生。這類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具有強大的配套供應鏈和快速決策市場反應能力,以采購光機、數控系統、滾動導軌和絲杠、電器件、防護和附件等,迅速組織整機組裝、調試和交貨。這種運營模式是我國機床制造業發展中非常獨特的模式,對我國3C等制造業迅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機床行業的技術進步和企業的資金積累,這類企業隨3C領域產品的發展和對設備需求的變化,普遍意識到產品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新機型開發、配套件和整機的檢測、技術人員的培養等方面開始重視投入,在核心部件的制造上也開始著手布局。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這類發展好的企業也將成為機床行業發展較快的新生力量。
(3)掌握數控機床核心技術的新型制造模式
企業發展演變通過技術進步和資金積累等手段,發展實力增強,進而逐步掌握機床整體設計技術、運動控制技術、機床驅動和伺服優化技術、試驗檢測技術、可靠性等核心技術,并擁有機床關鍵件如主軸、床身、立柱等關鍵件加工手段和整機裝配檢驗能力,企業具備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實現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制造模式,即研發、關鍵件制造、整機組裝和用戶服務由主機制造企業掌握,大量的配套件實現國內外采購,企業逐步向“專、特、精”方向演變,成為掌握數控機床核心技術的新型制造模式。
本次調研的不少民營機床企業已經開始向上述模式演變,其中江蘇哈博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是以高校高科技人才為主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型企業,該企業掌握超精密機床的核心技術,以設計、整機裝配測試和服務為主,在逐步加強關鍵件制造能力的基礎上,相信將成為我國超精密機床研發、生產新的重要力量。
(4)激光加工設備制造行業發展模式
激光加工是將激光束照射到工件的表面,以激光的高能量來切除、熔化材料以及改變物體表面性能。由于激光加工是無接觸式加工,工具不會與工件的表面直接摩擦產生阻力,所以激光加工的速度極快、加工對象受熱影響的范圍較小而且不會產生噪音,可以對多種金屬、非金屬加工,特別是可以加工高硬度、高脆性及高熔點的材料,激光加工具有適應性廣、生產效率高、質量可靠等特點。
近年來,隨著光纖激光技術和激光器技術突破,以及激光器功率提高和成本大幅度下降,激光加工設備的性價比迅速提高,激光加工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激光切割機和激光焊接機發展尤為迅猛,由此推動激光加工設備制造業績井噴式增長。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十億元的激光設備制造企業。據介紹2017年激光器銷售額120億美元(其中光纖激光器占51%以上),光纖激光器裝機9.5萬臺。2017年我國激光切割機市場銷售量超1萬臺,預測近幾年將以20%以上速度增長。
從調研來看,我國激光設備制造骨干企業一般掌握整機機型設計和自動化配套技術,激光加工設備核心件——中、大功率激光器一般從國外進口,激光頭、數控裝置、伺服驅動、電器件、滾動功能部件、減速器和齒條等重要部件也以進口為主,機座等焊接結構件國內加工,主機廠進行總裝、檢驗和用戶服務。這種制造模式的關鍵是機型設計、應用軟件開發和自動化配套技術,整機制造質量、價格和服務也是行業競爭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我國激光加工設備行業發展模式是:關鍵技術突破帶動和市場需求牽引下的集成制造發展模式。
2.新興民營機床企業的運營特點
(1)投資效益明顯
從調研企業資料分析,華南地區新興民營機床企業一般具有輕型投資結構,能充分發揮廠房和制造設備的效能;企業沒有歷史包袱,有利于成本控制;具有靈活的人才吸引和激勵機制;人員精干,管理嚴謹,運營,投資效益明顯,如企業銷售利潤率、人均銷售收入、固定資產投資收益率、單位建筑面積產出等經濟指標都處于行業先進水平。如本次調研的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廠房面積7萬平方米,2017年銷售額超過34億元,人均銷售額190萬元;廣東潤星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銷售收入12.2億元,人均銷售額180萬元;激光設備制造行業是近年來 “爆發”行業,本次調研的佛山市宏石激光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迪能激光設備有限公司和蘇州迅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該3家企業平均人均年銷售收入達到184萬元,該指標相當于金屬加工機床行業重點聯系企業平均值的3倍。
(2)重大投資決策能力強
據調研,新興民營機床企業的成長過程中,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和磨練,一批對產業發展具有敏銳洞察力的民營企業家脫穎而出,他們在所處的企業投資體制中處于主導地位,這批民營企業家工作勤奮,事業心強,對企業發展戰略、重大建設投資、技術和人才引進等重大決策等能夠迅速判斷、決策和實施,決策過程不需經過層層審批,提高了投資的時效性,此舉有利于企業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重大決策也十分重視實效,如多家企業的信息化建設(ERP、MES等)實際應用效果明顯。當然,其總體戰略判斷的準確性,會成為重大決策成敗的關鍵因素。
(3)市場需求反應快速
緊緊抓住市場需求快速反應是民營機床企業運營的重要特點之一。如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曾經有一款機床新機型,從接到用戶信息、組織人員開始加班連軸轉研制樣機,經過40多天研制出樣機,樣機經用戶檢驗認可后,即接受用戶批量訂貨近千臺,并當年組織供貨。該公司提出:多品種、大批量、高性價比、交貨及時作為企業的重要競爭力。
(4)注重制造鏈與配套鏈
調研的新興民營機床企業一般都具有比較穩定的機床配套鏈和加工協作鏈,推崇以誠信為本,在運作過程中協調處理主機與配套、加工協作之間的關系。如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迪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始終堅持從不欠款的原則,一是不欠供應商的款,二是不接受客戶欠款,使產業鏈運作十分順暢,凈化了產業生態環境。
(5)用戶服務理念與實踐創新
堅持用戶至上原則,強化用戶服務環節是新興民營機床企業經營特色之一。據介紹,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遍及全國的幾十個售后服務網點,每年定期訪問重點用戶,多數情況下可以24小時內對用戶使用問題做出快速反應,機床售出2年內保修,可免費更換損壞件,對出售的一般機床就進行兩次維修,售出機床如果兩次維修后仍出問題,說明這臺機床有缺陷,就直接給客戶換新的機床,做到讓用戶無憂。
3.企業升級與發展創新
前不久,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講話指出:“工業母機、芯片、基礎軟硬件、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講話為機床行業企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從調研看,2014-2017年是為3C產業服務的新興機床企業增長的爆發期,自2018年來,3C產業機床需求有所下降,特別是鉆攻機,多數被調研企業判斷需求同比下降80%以上。目前機床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是5G通訊標準的發布,涉及智能手機升級(材料和結構變化)和通訊基站的升級;二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三是通用機械加工業的升級;四是航空航天軍工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以上產業需要大批新型數控機床和數控機床進行更新換代。機床行業面臨新的挑戰,新興民營機床企業也面臨產業升級新機遇。
在調研座談中,大家認為:民營機床企業升級要把握方向,理性分析,科學定位。要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強基礎、補短板,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競爭力。主導產品的近期發展目標要以取代進口中端機床的超百億元機床的市場需求為主攻方向。鑒于我國關鍵功能部件發展嚴重滯后的嚴峻局面,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可研究投資發展功能部件產業。
專家指出:民營機床企業的發展中,要吸取傳統國有機床企業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避免陷入“中等發展水平陷阱”,這些“陷阱”有:
·盲目追求經營高指標
脫離市場需求和本身實際情況,要求企業經營指標連年高速增長,幾年內連續翻番。此舉或致使發展戰略誤判,造成企業重大損失。
·“大而全,小而全”
在市場經濟體系下,從世界機床產業總體來看,大部分企業的發展趨勢是“專、特、精”,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應追求專業化協作分工和通用件外購配套等。
·低價銷售,打“價格戰”
過度低價銷售,打“價格戰”屬于短視行為,不可持續。此舉影響了企業聲譽,也擾亂了行業發展生態。發展的正道是企業的核心技術、管理、質量、服務及性價比等的競爭,由此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
·依靠進口件組裝銷售模式
采取購進光機,關鍵配套件全部依靠進口件組裝銷售,在企業本身并不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這種經營模式在技術、經濟和市場競爭上不會持久。一但國內外局勢變化,這類企業或將陷于十分尷尬局面。
五.調研體會與建議
1.調研主要體會
機床協會安排的“珠三角”和“長三角”14家新興機床企業調研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十分感謝調研企業的熱情接待,百忙中安排企業領導會見、座談和交流,陪同調研組參觀了企業的加工、裝配、測試和新產品開發等環節,提供了企業產品技術資料和經營指標等信息,使得協會現場調研工作運轉,調研任務圓滿完成。簡要總結,有以下體會:
通過調研,開展了協會與新興機床企業之間對話交流,就協會舉辦的展覽會、協會會員活動和行業統計、行業服務等工作進行溝通,使企業進一步了解協會行業工作的內涵,增強了協會行業工作的溝通力和凝聚力。
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我國新興民營機床企業的發展歷程。新興民營機床企業具有適合時勢的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開發了一批適用的數控機床新產品,為我國成為制造大國做出應有貢獻。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民營機床企業迅速成長,成為支撐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再過十幾年,民營機床企業將繼續發展壯大,行業作用將愈加明顯。因此,做好為新興民營機床企業的服務工作,也是機床協會為全行業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
2.工作建議
鑒于機床行業以“十八羅漢”為代表的傳統企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新興民營機床企業也處于升級創新期,特別是目前中數控機床大量進口、國產功能部件發展嚴重滯后的嚴峻形勢,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對機床行業的支持,加強對機床行業的宏觀指導和政策扶持,如出臺有關產業政策支持傳統機床企業轉型升級、鼓勵新興機床企業創新發展、對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生產企業實施稅收優惠、保護機床骨干企業免受國外企業兼并、實施鼓勵國產數控機床發展的進出口政策、強化推動國產機床設備的應用政策等。
機床協會要進一步做好為全行業的服務工作。在行業發展信息發布、分會工作及會員吸收、行業運營統計、展覽和交流活動、重大機床用戶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中,鼓勵新興機床企業參與活動。特別是對重點骨干民營機床企業,要進一步重點關注。同時要及時了解新興民營機床企業的發展要求,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企業訴求,爭取政府支持。
調研組成員:王黎明 邵欽作 周敏森 謝赟 王墨洋 張芳麗 肖明(數控系統分會秘書長)
調研報告執筆:邵欽作 周敏森
核稿、總審:王黎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