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 企業參展】2003年,世界上倒立式車床的德國埃馬克走進了中國,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埃馬克從一家公司發展成為現如今的“三足鼎立”,從幾名員工發展到本地員工數量突破700大關。可以說,埃馬克的血液已經流淌進了中國制造業的各個角落,并與中國用戶血脈相通。在制造業邁向下一個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埃馬克仍將懷揣一顆熱誠之心...

埃馬克(中國)機械有限公司 CEO,Uwe Rondé博士
以智能自動化貫徹工業4.0
工業4.0早由德國推出,作為擁有德國血統的埃馬克公司,對這一理念的理解應該更為貼近和充分,埃馬克(中國)機械有限公司 CEO Uwe Rondé博士形象地解釋說:“工業4.0的核心是‘溝通’,機床是不會說話的,但現在我們要嘗試著跟機床去溝通,如果沒有很好的溝通,機床可能就會發生故障,并且我們無法預知。機床就好像一個嬰兒,我們要與他們逐漸建立溝通,就好像教他們說話一樣。而溝通的下一步就是自己學會決策,這也是工業4.0的目的。”
作為早一批踐行德國工業4.0策略的倡議者和,埃馬克很早就已經提出了智能自動化的理念。這些年來,無論是從逆向思維加工方式的開創,還是模塊化系列機床產品的推出,埃馬克都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全面推進工業4.0解決方案以及助力客戶不斷提升生產力的決心。在剛剛結束的CIMT2017展會上,埃馬克以“動力成雙、效益成倍”為主題,展示了以VL 3 DUO為代表的多種模塊化機床產品,“雖然雙主軸設備并不是我們的新產品,在之前發展的150年中,埃馬克針對用戶定制化解決方案已早有雙主軸機床出現,但VL 3 DUO卻是我們款雙主軸標準品。”Uwe Rondé博士一語道破其中玄機。
VL 3 DUO是埃馬克 VL 系列模塊化機床家族中的首款標準化的雙主軸機床,擁有兩個工作區,能夠加工直徑達150?mm的盤類零件。集眾多技術創新于一體的VL 3 DUO,包含了自動上下料系統、TrackMotion自動化系統以及機床的模塊化基本結構,實現了極緊湊空間內的大生產效率。在CIMT現場,VL 3 DUO通過TrackMotion自動化系統與另一臺模塊化立式滾齒機VL 4 H進行聯機,現場組建了一條可用于變速箱齒輪加工的自動化生產線。在該條生產線中,VL 3 DUO所擁有的專用于OP 10和OP 20的兩個獨立加工區,分別車削工件的兩個面,VL 4 H則同時進行工件的滾齒加工,輕松實現了變速器齒輪的成套自動化加工。

齒輪生產線
目前,埃馬克機床的主要應用領域有汽車、鐵路、航空、石油以及農業機械,其中汽車應用占主要份額,約為埃馬克整體業務的65%。伴隨著工業4.0而來的挑戰還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電動汽車的迅速崛起。針對當前汽車制造業的市場發展,Uwe Rondé博士分析說,2016~2017年,輕型小汽車產量會保持在9000萬輛水平,而2030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11?000萬輛水平,增長22%。中國也將從現在的2640萬輛增長到3960萬輛,增長率高達50%,成為汽車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但是電動汽車的迅速發展,給傳統汽車零部件加工帶來了挑戰。“但埃馬克專注于汽車變速箱的加工制造,從現在開始的未來15年,將有越來越多的非發動機車輛出現,所以我們要看我們的設備是否適合行業未來發展需求,或者我們是否需要新的設備去滿足需求。”他同時表示,未來的15年,中國汽車市場將會充滿機遇與挑戰,無論是哪一種,都將遠遠超越過去的20年或者30年的發展。
Uwe Rondé博士判斷,到2030年,在成熟的汽車市場將有超過90%的車輛是通過電力驅動的,因此,電機轉子軸、電動汽車特有的齒輪箱零件、差速器和傳動裝置,以及在車輪附近的定子軸和定子殼都將被作為埃馬克未來關注的重點。
服務升級,開啟機加工新時代
在中國,埃馬克始終把自己定位在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上。埃馬克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2004年遷至太倉進行定制化產品的生產和組裝,2016年僅太倉工廠的定制化設備的產量就突破200臺。埃馬克已經不僅是機床制造商,更是一個生產解決方案提供者,在這背后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埃馬克的技術服務能力。
CIMT2017上,埃馬克再次對技術服務進行升級,開辟了20%的展區專用于展示其各種服務項目,并推出了“EMAG ServicePlus”(埃馬克服務加強包),開啟了機床加工的新時代。配合工業4.0的概念,埃馬克稱之為“SERVICE 4.0”解決方案,“為了與用戶成為長久的合作伙伴,埃馬克正推出一系列創新的服務解決方案。用戶一定想知道機床何時會出現停機或者需要維修保養,一定想提前知道在機床結構中的哪些部件在哪個時間點必須進行更換。埃馬克可以為用戶的生產進行全盤考慮、擬定適合的解決方案。”Uwe Rondé博士這樣解釋維修服務4.0解決方案的意義,“SERVICE 4.0”解決方案能保證用戶的利益,讓生產具有更大的透明度,機床具有更高的可用性。更主動的保養和維修計劃,讓用戶可以直接并迅速聯絡到埃馬克專家團隊,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生產解決方案。
為了與機床實現良好的溝通,在“SERVICE 4.0”概念下,埃馬克隆重推出了“Fingerprint”機床數據分析系統。通過三維加速度和振動傳感器,“Fingerprint”可分析軸的運動并以圖形的方式顯示,根據這些詳細的數據,埃馬克服務技術人員就可為客戶的機床創建一份準確的診斷報告,從而確定其維護和保養方案。
對于機床的維護和保養,通常是根據經驗或者長時間的測量來進行判斷,或是歷經繁瑣的拆卸工作實際去發現問題,而這樣的操作往往得不到準確的結果,并且成本高昂、耗時耗力。現在,通過使用“Fingerprint”,埃馬克維修服務部門就可為機床生成一份包含機械部件狀態的診斷報告。“通過實時監控,對機床的狀態進行預判,減少不必要的停機,將會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Fingerprint’生成的主軸狀態曲線,將其形象地比喻成給機床做‘心電圖’,接下來我們的專業分析還將協助客戶將機床的效率發揮得更好。”Uwe Rondé博士表示。“Fingerprint”的出現讓機床變得鮮活起來,用戶可以與機床進行溝通,教它“說話”和“判斷”,不僅能讓機床的使用壽命更長、大幅提升機床的可利用率以及生產效率,還能讓用戶降低單件加工成本。“Fingerprint”真正體現了工業4.0的核心理念。
在埃馬克的“SERVICE 4.0”中,“Fingerprint”只是作為機床狀態診斷的一個分支,除此之外,埃馬克還對機床有一系列的服務規劃,比如能夠進行機床電氣系統優化的“E-tuning”電氣改裝升級、防止數據遺失而造成長時間停機的數據備份、維修服務APP軟件以及7天24小時的專家快速響應“Remote experts”。
“Remote experts”可取代耗時且昂貴的上門服務,借助按需服務包,用戶可獲得的故障識別和排除方式,并且在發生故障時快速地得到專家援助,僅僅通過指尖就可以隨時調用整個埃馬克的專業團隊答疑解惑。在“Remote experts”幫助下,機床通過一個安全可靠的虛擬專用網絡(EMAG VPN)進行連接,“援助呼叫”按鈕,與埃馬克服務部即時聯系并且發送故障備忘錄。用戶不僅能7天24小時通過服務熱線獲得電話支持,還能7天24小時通過服務熱線獲得備件服務。
讓EMAG 4.0落戶中國
埃馬克的公司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技術型公司,一種是營銷型公司,還有一種是生產型公司。埃馬克太倉和埃馬克重慶都屬于營銷型公司,埃馬克金壇是生產型公司。埃馬克太倉2004年成立,定位在解決方案供應者,現在員工已達到170人,負責銷售、技術、工程、調試、服務、大修、培訓、市場。2015年,埃馬克太倉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定制化產品銷售接近200臺,“于是在2016年,為了復制埃馬克太倉這一成功模式,我們在重慶建立了第二家營銷型公司,10月投產,到目前為止,銷量已經超越了之前幾年的好水平,這再次印證了埃馬克本地化路線的正確性。”Uwe Rondé博士高興地表示,延續這種成功,今年或者明年,埃馬克正醞釀在其他地區籌建類似的公司,讓本地化落到實處。
在機床制造方面,埃馬克也算得上是德國企業的杰出代表,2014年便在江蘇金壇投資建造了占地46?000?m2的生產基地,全面實現本地化生產。金壇工廠是德國埃馬克公司在海外的家、也是一家制造型工廠,同時也是德國埃馬克大的生產基地。目前,金壇工廠擁有員工500人,無論從外觀設計、內部結構,還是從質量保證、人才培養方面來說,埃馬克金壇工廠都是埃馬克德國工廠的移植。2015年,金壇工廠的年產量與2014年相比上升百分比達30%,2017年計劃生產機床600臺。“更讓我們感到驕傲的是,金壇工廠制造的產品還會銷往,包括德國、美國這類制造業發達國家市場,2017年外銷的產品就有280臺。”Uwe Rondé博士說道。
扎根中國十幾年的埃馬克,正在將德國積累了150年的技術知識移植到中國,幫助中國用戶向制造轉型。在與中國市場的不斷融合之下,EMAG 4.0將繼續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與中國用戶共享碩果累累的未來。
(原標題:EMAG 4.0 重啟制造新模式 訪埃馬克(中國)機械有限公司 CEO,Uwe Rond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