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 地區風采】中國臺灣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中國臺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大島。臺北為中國臺灣的中心城市。
中國臺灣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締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臺灣經濟奇跡。中國臺灣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于19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之列。中國臺灣的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制造等領域。自1980年起,中國臺灣當局相繼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等科學園區,大力鼓勵廠商投資集成電路、電腦等高新技術產業,耗能少、污染低、附加價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成為中國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在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臺灣機床工具的產值與出口值排名,歷年來都位于世界前五名內;同時,每年都有30億美元的出口產值,充分體現了其市場競爭力。
中國臺灣機床產業崛起較早,早在九十年代初就與德國、意大利、日本并稱四大機床制造地區,在大臺中領域更是匯聚了上千家機床制造企業,已經形成了完善了工業體系。與歐美機床產品相比,中國臺灣機床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因此成為許多中國大陸企業的優先選擇。但是隨著裝備制造業的升級以及大陸自身的機床產業的發展,中國臺灣企業也逐步意識到單純的依賴性價比已經不是競爭的利器了。這幾年,領頭的中國臺灣機床制造企業也紛紛投入創新和研發,推出了足以媲美歐美機型的高科技產品,加速向智能化裝備轉型。同時,中國臺灣發達的半導體工業、汽車零部件工業、手機工業等工業也成了中國臺灣機床產業的‘練兵場’,給了企業不斷驗證產品的舞臺。
中國臺灣工具機既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健中認為,整個中國臺灣,散布在交錯田間的、數以千計的各類零件廠、加工廠、組裝廠,構成了一個個復雜而完整的機床工業產業體系,這種綿密的群聚效應,正是中國臺灣地區機床工具產業一個相當鮮明的特性。相較于日、韓,中國大陸具有強大的汽車產業與內需市場做后盾,中國臺灣機床工具與零部件產業做出全面向營銷的策略,為消費市場和各行業客戶提供客制化服務,這是中國臺灣地區機床工具產業目前得以立足生存的一項重要利器。
資料參考文章:《中國臺灣地區機床產業崛起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