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
浙江是中國經濟活躍的省份之一,在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前提下,以民營經濟的發展帶動經濟的起飛,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經濟”。工業作為浙江第二大產業,它的發展也走在不少省市的前面。

浙江智造(圖片來自百度)
這幾年,“機器換人”在浙江蔚然成風。隨著“互聯網+制造”、“兩化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戰略舉措的頒布,浙江制造業開拓了新的空間。
12月1日,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浙江“兩化”融合聯合基金項目評審會和管委會在杭州開幕。經專家學者初評,21個涉及智能制造、工業自動化、工業信息物理融合系統、智慧城市、電子商務五大領域的項目進入終評。21個項目將終勝出獲4200萬元的基金資助。
浙江省是國內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在信息產業領域擁有一大批的企業和科研隊伍。現今,浙江省正著手準備“十三五”期間在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前沿領域安排一批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省科技廳將整合相關省級科技計劃,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
相關資料鏈接:從供給側發力讓“浙江制造”變“浙江智造”
二、廣東省
廣東省是中國早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省份之一,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30個省市中,連續占居位。現今,廣東省已成為中國經濟大省,在工業這一塊,也有讓人不可忽視的實力。
廣東智造(圖片來自百度)
今年兩會之后,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國內多地為了對接“中國制造2025”紛紛出臺相應的行動計劃,作為重要制造業基地的廣東省印發《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5~2025)》(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發展智能裝備與系統建設10個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實施“互聯網+制造業”行動,推動全省現有產業實施新一輪智能化技術改造。
而東莞和佛山作為廣東兩大制造業根據地,在今年里更是動作不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組建“制造強國、佛山探路”跨國調研團隊,走讀世界新工業革命現場,問策佛山制造。東莞將通過深化“機器換人”政策,實施設備融資租賃政策,加快推進3C產業國產智能裝備的推廣應用,激發企業技改意愿,全面提升企業對智能制造及“機器換人”的產業需求。希望通過政策引導產業由大變強,成為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的城市、全省民營經濟大市,甚至進入全國制造業一線城市。
相關資料鏈接:佛山推進建設中國“互聯網+智能制造”試點城市
三、湖南省
與浙江和廣州不同,湖南省是洋務運動時期,早迎接現代工業文明的少數省份之一。全省擁有14家開發區、1家綜合保稅區、67家省級開發區和29家省級工業集中區,形成了工程機械、電子信息、鉛鋅硬質合金及深加工等12個優勢產業集群。目前,這12個產業的發展專項規劃正在加緊編制。
湖南智造(圖片來自百度)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審議通過,提出要補齊四大短板,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在具體落實上,湖南將實施“湖南制造強省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
而作為湖南省會的長沙,在《中國制造2025》印發僅3個月之時,懷著舍我其誰的責任心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執行力,率全國之先發布《長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動計劃》。全市工業企業在長沙智能制造批28個試點示范項目的下,眾志成城,邁步走上了從“長沙制造”到“長沙智造”的戰略轉型道路。
今年以來,長沙智能制造產業一路高歌猛進,發展進一步加速,引來全國產業界的注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輕工集團、美國IBM、德國西門子等國內外企業巨頭,先后在長沙智能制造產業投入或合作新項目。
小步快跑,一步一個腳印,用量變求質變。省委、省政府把智能制造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突破口,精心培育,全力推進,以帶動和推進湖南制造業優化升級,形成湖南發展新動力,打造湖南新的增長極。
相關資料鏈接:長沙踐行“中國制造2025”加快邁向“長沙智造”
總體來說,《中國制造2025》的印發,掀起了各地“智能制造”的浪潮。制造業的美好未來,且讓小編與大家一起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