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滕州機床行業協會秘書長張雷供稿)
滕州市機械機床產業起步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發展于本世紀初,目前,滕州市中小型鉆銑床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數控車床、數控銑床、立臥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0%以上,30%的產品實現出口,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滕州市也因此先后被命名為“山東省中小機床制造業基地”、“山東省機床產品生產基地”、“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滕州中小機床入選“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被確定為“山東省中小企業中小機床產業集群”,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中小機床之都”稱號,成功打造產業品牌。
一、機械機床產業發展總體情況
目前,滕州市共有機械機床企業752家,其中機床企業338家,從業人員6萬余人,擁有金切機床、鍛壓機床、齒輪、鈑金、刀庫及主軸等10大類、600余個品種,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做品牌、相關企業做配套的產業格局。2012年全市機床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65.5億元,利稅35億元,同比增長18%和16.2%,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做品牌、相關企業做配套的產業格局。
市政府扶持工業獎勵政策的不斷加大,一大批重點項目的實施,滕州市機械機床產業愈加迸發出發展的活力。其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機械機床產業總量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機床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項目投資力度不斷加大;質量品牌建設成果豐碩;產業發展氛圍濃厚;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組織骨干企業以組團形式參加國內外專業展會,在展會中突出宣傳“中國中小機床之都”品牌,提升了產業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同時,在機械工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了滕州機械制造產業宣傳展廳;在京臺高速設立了“滕州機床”廣告走廊;在中國機床商務網設立了滕州專欄,加強對滕州機床產業的宣傳。不少外地政府和企業紛紛來我市考察取經,加強交流合作。
二、加快產業發展,促進轉型升級的主要做法
(一)以產業規劃引導轉型。在《機床產業鏈發展規劃》、《機械制造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基礎上,對全市機械機床產業發展規劃進行了修編完善,進一步明確了產業發展的方向和戰略重點;同時,指導魯南機床、威達重工、大地機床、三合機械、愚公機械等骨干企業編制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力求這一主導產業在轉型升級中得到大突破,取得大成效。按照規劃,我市在2016年末機械機床產業爭取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過1000億元目標,其中機床產業達到500億元。
(二)以產業招商推動轉型。充分發揮我市交通區位、港口資源、發展空間等優勢,緊盯國內外機床產業五百強,圍繞完善產業鏈招商引資,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嫁接中國臺灣技術,力爭在功能部件、數控系統、刀庫、生產線成套設備等領域取得突破。同時,積極招引塑料機械、玻璃機械、木工機械生產企業,增加產品種類,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目前,已引進了香港首長寶佳集團、青島金諾汽車模具、浙江玉環中星數控、中國臺灣首輪、深圳高士達等一批外來項目。
(三)以改造提升促進轉型。通過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等形式,積極推進產業改造提升和梯度轉移,著力培育以中小機床為特色的機床產業和以數控系統、精密鑄造、刀庫、主軸為特色的機床配套產業。落實各級固定資產投資和引進設備補助政策,鼓勵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快技改步伐,提升技術裝備水平。通過加大技改投入,盤活存量資源,帶動機械機床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去年,全市實施過百萬元機械類技改項目55個,總投資49.7億元,分別占全市總數的28.5%和36.8%,有力促進了機械機床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張。帝通工業有限公司投資1400萬元引進日本成套模具生產線,普魯特機床公司引進價值80萬美元的德國加工中心,威達重工、大地機床也重金引進德國、意大利、瑞士、中國臺灣等先進設備,有效提升了我市機械行業技術裝備水平。去年以來,滕州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堅持把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作為工業轉型振興的重要抓手,按照“市場運作,政府引導,企業自愿,重點突破”的思路,以機械制造為重點,引導骨干企業根據行業和自身發展規劃,以品牌、技術、管理為紐帶,通過參股、并股、控股或承擔債務、購買資產等方式,沿價值鏈、產業鏈開展兼并重組,延伸產業鏈條、組成戰略聯盟,著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其中,威達重工公司通過兼并重組,收購了騰立機械公司和玉紅齒輪公司,進行了技術和設備投入,為威達重工生產的數控機床提供了精密鑄件和齒輪主軸等產品。
(四)以技術創新支撐轉型。認真落實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廣泛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積極推進企業與生產力促進中心、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不斷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一是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2012年,機械企業共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06項、完成67項,分別占全市技術創新項目的43.3%和36.2%;全市69個項目列入2012年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其中機械創新項目47個,占總數的68.1%。12家企業的24項機械新產品、新技術通過省級鑒定驗收,占全市總數的88.9%。二是積極引進創新性人才。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機械制造業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意見》,加強管理人才、科技開發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的引進和培養,完善激勵機制,為高層次人才創造施展才能的良好工作生活環境。鼓勵引導企業加強與國家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北京機床研究所及國內知名大專院校的合作,聘請專家到企業從事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提升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
(四)以扶持政策鼓勵轉型。加大對上級主管部門的交流溝通,定期聯絡、搞好銜接,及時獲取信息,篩選論證一批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市場前景好的機械機床項目,積極向上推薦,爭取進入國家、省、市的盤子,去年,為華強機床的XK7150數控床身式立式銑床等5個產品爭取了山東省享受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產品;為威達重工、魯南機床等企業爭跑扶持資金630萬元。在用足用好國家和地方出臺的工業轉型升級的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基礎上,我市在2007年出臺了《關于加快機械制造業發展的意見》,每年拿出2000萬元的機械制造業專項扶持資金用于企業的技術創新、資源整合、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及開拓市場等,去年8月份,又出臺了《關于實施“千企升級”計劃推進工業經濟轉型振興的意見》,并出臺了《關于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有關政策》,在政策中規定,市財政每年設立2億元的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專項基金,用于培植大企業集團、扶優中小微企業、發展產業集群、支持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升技術裝備和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扶持、補助和獎勵。近期,為推動產業的將并重組步伐,市政府還將出臺加快機械機床產業兼并重組的意見,文件中將進一步明確兼并重組的工作重點和鼓勵政策,引導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步伐。
(五)以優化平臺建設助推轉型。為搭建機械機床產業良好的發展平臺,滕州市規劃建設了8平方公里的機械制造工業園區,引導技術含量高、規模效益好、產業帶動力強的項目向園區集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園區建設已具備一定規模,全市80%以上的重點機械機床企業集中到園區發展;與省機械設計研究院合作建設的機械工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全國縣級唯一一家國家機床檢測中心均進駐機械制造工業園,為滕州機械機床產業發展提供了集檢驗、科研、培訓、技術開發于一體的服務平臺;結合主輔分離,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滕州市實施了總投資26.8億元的中國(滕州)國際機床市場項目,目前,8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已經封頂,今年8月份將正式運營,努力建設成為集交易、倉儲、展示、科研、信息發布、物流配送為一體的現代化專業市場群。
(六)以市場開拓保障轉型。充分發揮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主力軍的作用,積極引導企業突出營銷創新,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為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實保障。一是引導企業尋求強強合作,擴大市場份額。二是引導實施產品差異化戰略,實現錯位競爭。普魯特機床堅持服務驅動和差異化發展,先后開發出滕州市臺動柱式龍門加工中心、臺雕銑機、臺雙面銑等十種新產品,做到了人無我有。大地機床在國內市場增幅趨緩的形勢下,及時調整外銷思路,在鞏固歐美主要市場的前提下,主攻巴西、印度、越南、智利等新興國家,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引導企業大力開展電子商務,利用中國機床商務網等電商平臺,擴大對外銷售。四是引導充分利用展會平臺,擴大銷售,提升品牌知名度。威達重工與大連機床合作,共享銷售渠道,并聯合在美國芝加哥機床展覽會參展,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僅去年,就先后組織機械骨干企業組團參加了山東制博會、中國國際機床工具展、中國數控機床展、芝加哥國際機床展等展會,成功舉辦了第8屆中國(滕州)國際機械產品展覽會,累計簽訂協議105項,合同金額29.5億元,有力地推動了機械機床產品的銷售。
下一步,滕州市將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增后勁”主題,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完善產業鏈條、壯大龍頭企業、做精中小企業;大力發展“高性價比”中小型數控機床,適度發展“經濟型”大型和重型機床,積極發展光機、功能部件、生產線成套設備;加快發展研發、物流、會展、商貿、信息、融資等現代制造服務業,推動產業集群提檔升級,力爭2013年機械機床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0億元,到2016年,將機械機床產業打造成千億元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