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互聯網領域消費的風風火火,制造業領域的消費卻顯得死氣沉沉。中國工程院院士郭重慶18日在2013中國滕州(全球)機床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需要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IT技術左右人類生活、工作,并判定各國商業競爭優勢及國家安全保障的時代。產品生產與價值的創造日益走向社會化和公眾參與,企業與客戶間的關系趨向平等、互動和相互影響,制造業也應該摒棄“閉門造車”的傳統。
各行各業唯有變革,融入信息技術的變革,才能適應時代而生存,而機械制造業愈發顯得跟不上潮流。工業互聯網可以為制造業企業建立交流的平臺,打破買方和賣方之間的“封閉”,使買賣雙方的交易透明化,同時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IT與商業的對接演化成了新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方興未艾,野蠻增長;而制造業的產品和服務在數字化、智能化和互聯化上遠跟不上信息技術發展。郭重慶說“我們的拖拉機僅是把農耕時代的牛換成了柴油機,僅此而已,一個沒有腦的工具”。制造業應有危機意識,加快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是當務之急,“互聯網技術平臺型企業”將成為未來制造業企業發展的范式。
工業互聯網將人和機器連接起來,將為制造商和客戶帶來的數據、信息和解決方案。郭重慶認為,中國消費互聯網企業基本上是復制美國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而中國有偌大的制造業生產能力和消費市場,中國工業互聯網完全可以跨越美國而搶先一步,為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創造絕好的平臺和機遇。
就現在國內制造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內制造業產業的快速升級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支持,IT時代的到來能使買賣雙方的交易更加透明化,交易更加方便、快捷,這樣不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還增加企業的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