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液增壓缸的發展史
早期增壓缸技術源于德國,重要技術是防補油過滿裝置消除了增壓缸的補油問題。增壓缸內的卡環限制了儲油活塞移動,當增壓缸加油過滿,多余的油會從減壓閥排放出去。同時德國TOX的缸,彈簧具有雙重功能,既可使增力活塞回到起始位置,又能使儲油腔產生預壓力,從而在增壓缸氣路關閉時,儲油腔中的油也能保證一定的預壓,保證了缸在任何安裝方向和位置都能可靠地工作。這種彈簧裝置,對降低氣液增壓缸在工作時的空氣消耗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貢獻。它的缺點是缸非常的重,安裝、維修和操作也不太方便,價格也非常昂貴。
后期,國內自主品牌逐漸以油氣結合式代替了TOX的大部分運用領域,但對于動作頻率要求的場所,油氣混合式的氣液增壓缸扔無法代替油壓機和TOX的油氣隔離型增壓缸。
2006年后相繼出現各類品牌增壓缸。各大廠商的研發實力均為氣液增壓、氣氣增壓,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從普通的油氣混合增壓缸每分鐘30次左右的動作頻率提升至每分鐘70次!更有甚者已開發出低成本的油氣隔離型增壓缸,從而達到工作頻率突破70次,壽命較長,支持任意角度安裝的增壓缸。
下一篇:焊接機器人的具體分類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