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浙江晨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晨龍董事長——從打鐵匠到企業老板的嬗變
晨龍董事長——從打鐵匠到企業老板的嬗變
丁澤林,1962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縉云縣壺鎮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學生時期,他勤奮學習,15歲便以驕人的成績通過了高中的分數線,在眾多求學者中脫穎而出。正當全家把“跳出農門”的希望寄托于他時,因為家庭成分問題,丁澤林不得不被迫輟學。為了生計,他選擇了打鐵行業,當了個鐵匠。民間有句俗語:“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打鐵被視為zui卑微的行當之一,既累又臟,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在熊熊火爐邊酷熱難耐,再掄起10多斤的鐵錘,沒有一副好身板是吃不消的。拉風箱、掄大錘、走街串巷。三年間,丁澤林在叮叮當當的捶打聲中,練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他憑借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為自己打下了不甘平庸、艱苦創業的基礎。隨后,他在**度過了四年軍旅生涯,并當上了班長,這是一段讓他感到無比自豪的日子。經過*這個大熔爐的冶煉,使丁澤林的人生注入了無堅不摧、勇往直前的軍魂。
1985年,丁澤林退役,就職于縉云縣橡膠廠。先后擔任供銷科科長、晨龍橡膠集團副總。1996年,縉云縣橡膠廠由于技術沒有跟進、產品未能提升、管理機制僵化,企業處于發展低潮,他毅然決定只身南下深圳,到我國經濟改革前沿感受時代經濟浪潮沖擊,汲取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追尋自己事業發展舞臺,探索自己人生走向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途徑。
14到19歲那一段時光是一種壓縮性的經驗,告別童年投身社會,艱辛的經歷促使他快速地成長。短短幾年內,他為自己空白的人生確定了方向。困難和磨難教會了他如何克服逆境并從中汲取到力量,把精疲力竭的困境轉化為學習的機會,zui后轉化為奮斗的動力。如果說從1981年丁澤林參軍到1985年退伍被分配到縉云橡膠廠工作是他的過渡期,那么1996年他只身南下深圳便是他的轉折期。
2000年7月,有了一身抱負和滿懷理想追求的他,從深圳回來。他積極參與了企業體制改革,再次接手縉云縣橡膠廠,并于2000年7月進行資產重組,轉行為生產金屬帶鋸床,創建了浙江晨龍鋸床有限公司。丁澤林終于有了大展宏圖的平臺,也標志著他的輝煌事業的開始。
從此,丁澤林一路走來,伴隨著晨龍鋸床的日益壯大。
2004年,晨龍鋸床在“管理年”中迅速壯大;2005年晨龍鋸床在“質量年”中健康成長,實現產值達1.2億元;2006年晨龍鋸床在“創新年”中穩健發展,實現產值1.6億元;2007年晨龍鋸床在“管理創新,提質增效年”中強化,實現產值2.1億元;2008年晨龍鋸床在“完善、規范、創業、創新年”中延續,實現產值2.4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了15%。2009年晨龍鋸床又以“內修外練,深化管理”作為目標,不斷完善充實自己。
在生產規模上,公司已經成長為全國zui大的金屬帶鋸床生產廠家之一,也是全國zui大的金屬帶鋸床出口企業;在銷售規模上,擁有同行業規模zui大的銷售網絡,*穩定在15%以上,公司產品銷量名列同*。同時,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的打進了市場,公司的銷售戰略也從全國逐漸提升到戰略的高度;技術層面上,公司已是行業標準的單位之一,是“浙江省企業技術中心”,建有設施完備的研發中心、試驗車間,更匯聚了一批行業內堪稱的技術人才。
如今晨龍鋸床已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30余項,走在全國同行的前列,每臺專機都擁有晨龍鋸床3-4項技術。公司通過自主創新,逐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目前,公司70余個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在檢測外部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變化的過程中,保持對市場目標同步跟蹤的過程。晨龍對于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市場,給出不同的營銷方式和銷售管理方法。與此同時,產品的價格也份不同層次與類別,滿足全國各地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在重視國內市場的同時,不忘進軍國外,產品相繼出口德國、美國、意大利、印度、泰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
遙望2000年從橡膠轉行鋸床至今已滿九年,九年來,丁澤林矢志不移,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帶領晨龍人團結拼搏、艱苦創業,采取“一業為主,多元并舉,自我積累,滾動發展”的方針,以聯營、承包、購買等方式,使集團旗下擁有了: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都水泥有限公司、縉云宏基橡塑有限公司、縉云晨龍置業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他展開了自己的理想翅膀——打造“百年晨龍”、“世界晨龍”,他始終秉承著以自主研發、精益求精的理念打造“晨龍”品牌。晨龍鋸床也由個蹣跚學步的“孩子”,逐漸成長成人,成為鋸床行業的者。
個性追蹤一:
先做人,再做事!
03年,正當丁澤林雄心勃勃,集中力量提升技術品牌,將晨龍鋸床的方向定位于產品市場時,一個大單子上門了,客戶要求能鋸1米厚的專機,且三個月必須交貨。丁澤林明白,在鋸床行業,數遍全國能做專機的企業。這筆單子對于剛穩定的晨龍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當時丁澤林毫不猶豫地接下這筆訂單,簽了合同。親自到湖南請到了鋸床行業的專家徐師傅,全廠的技術骨干連戰三個月,眼看柳暗花明,專機定期完成了,可正在他喜氣洋洋等著客戶來提貨時,突然客戶來信,他們不要了。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冬天的一盆涼水,頓時將丁澤林從上到下澆了個透。
公司正值起步階段,面對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損失,丁澤林雖然心疼,但他堅持自己“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哲學,沒有因為暫時性的挫折而放棄晨龍的騰飛夢。在沒有追究客戶的違約責任的情況下,他端正心態,總結經驗,繼續進軍自主研發這條路。zui后這臺鋸床不但高價賣出,同年,中國航天部也成了晨龍鋸床的客戶。
丁澤林經常提倡“先做人,再做事,然后才做生意”。其實人無論做到什么程度,都只是一個推銷員,推銷產品、推銷夢想、推銷自己……先做好人,做一個言而有信,有責任感的人,用誠來取信于人。對待工作,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件事,以勤來打動人。
他說到了,更做到了!
做企業的過程中,他始終秉承以誠為本,以信立業,事業上的合作伙伴往往都會成為他人生旅途中的知心朋友。正直是他的信條,善良是他的品質,真誠奉獻是他的行事準則。許多投奔他而來的有志于事業的才俊,都是敬仰他的為人,為他寬廣的胸懷、遠大的眼光和做大事的氣魂所折服。他常說待人要授之以信,許多為晨龍市場開拓奮力打拼的銷售代表,都是因為丁澤林容人之肚量、識人之膽識、待人之誠摯而投靠他的。他總是說,晨龍就象是一所學校,如果在晨龍能讓有志者學到一點東西,那就是晨龍的驕傲,希望晨龍有更好的發展,有更多的人到晨龍來,那就是我的老師。許多曾經在晨龍做過事而因各種因由離開的人,說起晨龍無不為丁澤林的人格魅力所嘆服。
個性追蹤二:
職工冷暖掛心頭
丁澤林把企業職工看成是自己家庭一員,他喜歡以兄弟姐妹式的情感,善待他的員工。他說:員工是企業的財富,他們為企業獻出自己的才華、青春和智慧,我一定要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回報。因而,晨龍的食堂是壺鎮企業中的,晨龍節日的禮物是壺鎮企業中zui豐盛的,晨龍群體活動也是zui豐富多彩的。晨龍企業的員工都以自己能在晨龍中謀了一個職位而驕傲,“我是一個晨龍人”。當然,晨龍公司吸引人,不僅僅是待遇、福利豐厚,更是丁澤林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大家。自公司創辦以來,丁澤林董事長深深體會到只有員工才是企業的主人,深刻感受到員工無私付出的偉大。多年來一直強調要善待員工,并把“讓員工安居樂業”作為企業經營目的之一,體現了晨龍濃厚的人文氣息。為使員工擁有更多培訓機會,公司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經費請有關領導、老師來公司上課,以提高職工的專業水平,同時也提高企業文化建設和品位。從而創造了一個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
他注重解決職工關心的一些實際性問題。比如在生產車間幾乎每臺機床旁都裝有電風扇,加工件較重的崗位都配有吊車。公司的員工中有來自湖南、安徽、貴州外省的,也有來自本縣較山區的,為解決外來員工的住宿問題,丁澤林董事長抽資三十多萬元將職工宿舍樓1500多平方米重新裝修,每個房間都配有衛生間等,是我縣各企業中宿舍樓較好之一。
在他的領導下,公司于06年開始創辦《晨龍報》至今已近四年了,作為企業報,通過報道先進典型、企業規劃、目標等內容,起到了不少激勵作用;2007年,公司開始建立了員工的生日檔案,在每一個員工生日之際,為他們送上生日禮物和祝福。
丁澤林董事長始終不忘以人為本。今天的仙都水泥、晨龍鋸床有限公司迎來了真正發展的春天,這都歸功于丁澤林走了一條非凡而溫和的、富有儒家文化色彩的管理之路,善待職工、關心職工生活、維護職工權益、讓員工擁有一個親切健康、有凝聚力的工作環境。07年8月,丁澤林董事長獲得了“麗水市‘雙愛雙評’活動關愛員工企業家”榮譽稱號。
個性追蹤三:
感恩社會
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經常會提起每個曾經給予他幫助的人,還始終不忘回饋社會,關注著貧困群眾和社會弱勢群體。他說,一個企業家的成功,首先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回報社會是一個企業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006年,他贊助中央電視二臺“財富手拉手”活動15萬元;贊助省生產力中心“財富新觀念”活動8萬元;捐贈縣慈善總會30萬元,贊助縣婺劇促進會1萬元,贊助康莊工程1.38萬元;贊助公祭黃帝大典5萬元,贊助縣個(私)協會0.2萬元;贊助壺鎮鎮“露天大舞臺”2萬元;贊助胡源鄉康莊工程8萬元等等。
2007年,丁澤林贊助老區貧困戶0.5萬元,定向扶貧款(縉云縣慈善總會)1萬元,贊助縉云縣氣排球協會0.2萬元,贊助縉云縣老年書畫研究會0.2萬元,贊助青溪書畫社0.2萬元,贊助石明堂村水泥路款1萬元,贊助元旦杯籃球賽0.3萬元等等。
2008年,丁澤林一如既往地獻愛心,贊助水泥路2萬元,縣關心下一代1萬元,縣老年書畫研究會0.3萬元,縣老干部攝影研究會0.5萬元,革命老區特困戶1萬元……
幾年來,丁澤林在社會文化、助學、修路、扶貧及其他工藝活動中共捐款近百萬元,得到了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在今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丁澤林發動全體員工共捐款15萬多元,發動黨員繳納特殊黨費近2萬元。
丁澤林用勤勞的雙手托起了一個企業。他將畢生的心血傾注到這個企業,這個企業不僅解決了500人的就業問題,給社會作出的貢獻,是無法用數字比擬的。
他總說:一家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和諧是渾然一體的,家庭和諧、企業和諧得益于社會與國家的和諧與穩定,而國家與社會的繁榮穩定又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他用“和衡”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貫徹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之中,誓力打造一個“人和,事中,制衡,活源”的企業。
1985年,丁澤林退役,就職于縉云縣橡膠廠。先后擔任供銷科科長、晨龍橡膠集團副總。1996年,縉云縣橡膠廠由于技術沒有跟進、產品未能提升、管理機制僵化,企業處于發展低潮,他毅然決定只身南下深圳,到我國經濟改革前沿感受時代經濟浪潮沖擊,汲取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追尋自己事業發展舞臺,探索自己人生走向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途徑。
14到19歲那一段時光是一種壓縮性的經驗,告別童年投身社會,艱辛的經歷促使他快速地成長。短短幾年內,他為自己空白的人生確定了方向。困難和磨難教會了他如何克服逆境并從中汲取到力量,把精疲力竭的困境轉化為學習的機會,zui后轉化為奮斗的動力。如果說從1981年丁澤林參軍到1985年退伍被分配到縉云橡膠廠工作是他的過渡期,那么1996年他只身南下深圳便是他的轉折期。
2000年7月,有了一身抱負和滿懷理想追求的他,從深圳回來。他積極參與了企業體制改革,再次接手縉云縣橡膠廠,并于2000年7月進行資產重組,轉行為生產金屬帶鋸床,創建了浙江晨龍鋸床有限公司。丁澤林終于有了大展宏圖的平臺,也標志著他的輝煌事業的開始。
從此,丁澤林一路走來,伴隨著晨龍鋸床的日益壯大。
2004年,晨龍鋸床在“管理年”中迅速壯大;2005年晨龍鋸床在“質量年”中健康成長,實現產值達1.2億元;2006年晨龍鋸床在“創新年”中穩健發展,實現產值1.6億元;2007年晨龍鋸床在“管理創新,提質增效年”中強化,實現產值2.1億元;2008年晨龍鋸床在“完善、規范、創業、創新年”中延續,實現產值2.4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了15%。2009年晨龍鋸床又以“內修外練,深化管理”作為目標,不斷完善充實自己。
在生產規模上,公司已經成長為全國zui大的金屬帶鋸床生產廠家之一,也是全國zui大的金屬帶鋸床出口企業;在銷售規模上,擁有同行業規模zui大的銷售網絡,*穩定在15%以上,公司產品銷量名列同*。同時,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的打進了市場,公司的銷售戰略也從全國逐漸提升到戰略的高度;技術層面上,公司已是行業標準的單位之一,是“浙江省企業技術中心”,建有設施完備的研發中心、試驗車間,更匯聚了一批行業內堪稱的技術人才。
如今晨龍鋸床已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30余項,走在全國同行的前列,每臺專機都擁有晨龍鋸床3-4項技術。公司通過自主創新,逐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目前,公司70余個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在檢測外部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變化的過程中,保持對市場目標同步跟蹤的過程。晨龍對于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市場,給出不同的營銷方式和銷售管理方法。與此同時,產品的價格也份不同層次與類別,滿足全國各地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在重視國內市場的同時,不忘進軍國外,產品相繼出口德國、美國、意大利、印度、泰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
遙望2000年從橡膠轉行鋸床至今已滿九年,九年來,丁澤林矢志不移,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帶領晨龍人團結拼搏、艱苦創業,采取“一業為主,多元并舉,自我積累,滾動發展”的方針,以聯營、承包、購買等方式,使集團旗下擁有了:浙江晨龍鋸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都水泥有限公司、縉云宏基橡塑有限公司、縉云晨龍置業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他展開了自己的理想翅膀——打造“百年晨龍”、“世界晨龍”,他始終秉承著以自主研發、精益求精的理念打造“晨龍”品牌。晨龍鋸床也由個蹣跚學步的“孩子”,逐漸成長成人,成為鋸床行業的者。
個性追蹤一:
先做人,再做事!
03年,正當丁澤林雄心勃勃,集中力量提升技術品牌,將晨龍鋸床的方向定位于產品市場時,一個大單子上門了,客戶要求能鋸1米厚的專機,且三個月必須交貨。丁澤林明白,在鋸床行業,數遍全國能做專機的企業。這筆單子對于剛穩定的晨龍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當時丁澤林毫不猶豫地接下這筆訂單,簽了合同。親自到湖南請到了鋸床行業的專家徐師傅,全廠的技術骨干連戰三個月,眼看柳暗花明,專機定期完成了,可正在他喜氣洋洋等著客戶來提貨時,突然客戶來信,他們不要了。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冬天的一盆涼水,頓時將丁澤林從上到下澆了個透。
公司正值起步階段,面對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損失,丁澤林雖然心疼,但他堅持自己“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哲學,沒有因為暫時性的挫折而放棄晨龍的騰飛夢。在沒有追究客戶的違約責任的情況下,他端正心態,總結經驗,繼續進軍自主研發這條路。zui后這臺鋸床不但高價賣出,同年,中國航天部也成了晨龍鋸床的客戶。
丁澤林經常提倡“先做人,再做事,然后才做生意”。其實人無論做到什么程度,都只是一個推銷員,推銷產品、推銷夢想、推銷自己……先做好人,做一個言而有信,有責任感的人,用誠來取信于人。對待工作,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件事,以勤來打動人。
他說到了,更做到了!
做企業的過程中,他始終秉承以誠為本,以信立業,事業上的合作伙伴往往都會成為他人生旅途中的知心朋友。正直是他的信條,善良是他的品質,真誠奉獻是他的行事準則。許多投奔他而來的有志于事業的才俊,都是敬仰他的為人,為他寬廣的胸懷、遠大的眼光和做大事的氣魂所折服。他常說待人要授之以信,許多為晨龍市場開拓奮力打拼的銷售代表,都是因為丁澤林容人之肚量、識人之膽識、待人之誠摯而投靠他的。他總是說,晨龍就象是一所學校,如果在晨龍能讓有志者學到一點東西,那就是晨龍的驕傲,希望晨龍有更好的發展,有更多的人到晨龍來,那就是我的老師。許多曾經在晨龍做過事而因各種因由離開的人,說起晨龍無不為丁澤林的人格魅力所嘆服。
個性追蹤二:
職工冷暖掛心頭
丁澤林把企業職工看成是自己家庭一員,他喜歡以兄弟姐妹式的情感,善待他的員工。他說:員工是企業的財富,他們為企業獻出自己的才華、青春和智慧,我一定要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回報。因而,晨龍的食堂是壺鎮企業中的,晨龍節日的禮物是壺鎮企業中zui豐盛的,晨龍群體活動也是zui豐富多彩的。晨龍企業的員工都以自己能在晨龍中謀了一個職位而驕傲,“我是一個晨龍人”。當然,晨龍公司吸引人,不僅僅是待遇、福利豐厚,更是丁澤林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大家。自公司創辦以來,丁澤林董事長深深體會到只有員工才是企業的主人,深刻感受到員工無私付出的偉大。多年來一直強調要善待員工,并把“讓員工安居樂業”作為企業經營目的之一,體現了晨龍濃厚的人文氣息。為使員工擁有更多培訓機會,公司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經費請有關領導、老師來公司上課,以提高職工的專業水平,同時也提高企業文化建設和品位。從而創造了一個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
他注重解決職工關心的一些實際性問題。比如在生產車間幾乎每臺機床旁都裝有電風扇,加工件較重的崗位都配有吊車。公司的員工中有來自湖南、安徽、貴州外省的,也有來自本縣較山區的,為解決外來員工的住宿問題,丁澤林董事長抽資三十多萬元將職工宿舍樓1500多平方米重新裝修,每個房間都配有衛生間等,是我縣各企業中宿舍樓較好之一。
在他的領導下,公司于06年開始創辦《晨龍報》至今已近四年了,作為企業報,通過報道先進典型、企業規劃、目標等內容,起到了不少激勵作用;2007年,公司開始建立了員工的生日檔案,在每一個員工生日之際,為他們送上生日禮物和祝福。
丁澤林董事長始終不忘以人為本。今天的仙都水泥、晨龍鋸床有限公司迎來了真正發展的春天,這都歸功于丁澤林走了一條非凡而溫和的、富有儒家文化色彩的管理之路,善待職工、關心職工生活、維護職工權益、讓員工擁有一個親切健康、有凝聚力的工作環境。07年8月,丁澤林董事長獲得了“麗水市‘雙愛雙評’活動關愛員工企業家”榮譽稱號。
個性追蹤三:
感恩社會
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經常會提起每個曾經給予他幫助的人,還始終不忘回饋社會,關注著貧困群眾和社會弱勢群體。他說,一個企業家的成功,首先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回報社會是一個企業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006年,他贊助中央電視二臺“財富手拉手”活動15萬元;贊助省生產力中心“財富新觀念”活動8萬元;捐贈縣慈善總會30萬元,贊助縣婺劇促進會1萬元,贊助康莊工程1.38萬元;贊助公祭黃帝大典5萬元,贊助縣個(私)協會0.2萬元;贊助壺鎮鎮“露天大舞臺”2萬元;贊助胡源鄉康莊工程8萬元等等。
2007年,丁澤林贊助老區貧困戶0.5萬元,定向扶貧款(縉云縣慈善總會)1萬元,贊助縉云縣氣排球協會0.2萬元,贊助縉云縣老年書畫研究會0.2萬元,贊助青溪書畫社0.2萬元,贊助石明堂村水泥路款1萬元,贊助元旦杯籃球賽0.3萬元等等。
2008年,丁澤林一如既往地獻愛心,贊助水泥路2萬元,縣關心下一代1萬元,縣老年書畫研究會0.3萬元,縣老干部攝影研究會0.5萬元,革命老區特困戶1萬元……
幾年來,丁澤林在社會文化、助學、修路、扶貧及其他工藝活動中共捐款近百萬元,得到了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在今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丁澤林發動全體員工共捐款15萬多元,發動黨員繳納特殊黨費近2萬元。
丁澤林用勤勞的雙手托起了一個企業。他將畢生的心血傾注到這個企業,這個企業不僅解決了500人的就業問題,給社會作出的貢獻,是無法用數字比擬的。
他總說:一家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和諧是渾然一體的,家庭和諧、企業和諧得益于社會與國家的和諧與穩定,而國家與社會的繁榮穩定又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他用“和衡”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貫徹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之中,誓力打造一個“人和,事中,制衡,活源”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