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乳業兩*十年恩仇:一些公關公司成網絡黑社會 南通錦力機床 剪板機
閱讀:1084 發布時間:2010-10-22伊利說:蒙牛涉嫌網絡攻擊伊利,但不確定蒙牛和“激素門”有關。 警方說:破獲了蒙牛針對伊利的誹謗案,但卻對圣元只字未提。 于是,混戰成了對戰。
在蒙牛被爆為幕后黑手的兩天后,10月21日下午,曾被“激素門”傷得遍體鱗傷的圣元公司發了一份聲明。zui初,人們的確在等待圣元的立場,而現在,這份《聲明》卻沒有引起些許波瀾,更像是一段無力的獨白。
10月21日,記者再次來到蒙??偛?。丑聞并未讓“中國牛”看起來有何不同,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內的蒙牛廠區美景如畫,平靜如常。
總部辦公大樓前草坪的一個牌子上寫著:“樓里只是公司各方的協調人,并非領導。”而樓內的“協調人”卻沒有人愿意直面記者。只是有人給了記者一個北京的稱,負責接待媒體的部門在北京。
經過一番周折,記者拿到了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公司的總楊再飛的,其被指在事件中仍兼任蒙牛乳業總裁助理。記者楊的,先是無人接聽,后來變成了關機狀態。
就在半天前,楊再飛還通過媒體表示,他始終只有一職,就是博思智奇的總。并稱遵守法律、恪守職業操守是博思智奇公司一貫的原則。他本人從未要求、更不允許任何員工去做違反法律、攻擊競爭對手的事情。
然而,蒙牛乳業兒童奶負責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趙寧、郝歷平、馬野等4人被正式批捕已被證實。博思公關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網絡營銷顧問有限公司李友平和張明作為蒙牛相關公關項目的負責人被追逃。蒙牛與博思智奇的密切往來以及共同涉案卻讓楊再飛的推心置腹增添了幾分蒼白。
呼市同城“天然仇恨”
蒙牛與伊利再次起紛爭,這讓整個乳業行業人士深感擔憂,擔憂兩大*的連年攻戰,會毀掉中國整個乳業行業。
有人說,蒙牛從誕生之日開始,就與伊利有著“天然仇恨”。1998年,伊利副總裁牛根生突然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國生產經營,業績一直特別出色。
牛根生白手起家,據稱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蒙牛因此誕生。6年之后,蒙牛的銷售額和*就超過伊利成為全國*。
二者輪流把持國內乳業的前兩把交椅,各自的營銷策略也是的針鋒相對。
其中zui有代表性的要數2005年11月,伊利集團在呼和浩特市與北京奧組委簽約,正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乳制品贊助商。
第二天蒙牛即緊急向全國各媒體發出一封名為“關于奧運的稿件”的郵件,時任蒙牛副總裁的孫先紅表示,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曾建議伊利和蒙牛一起退出北京奧運贊助商的申請活動,理由是,此事花錢太多,代價太大,市委、市政府認為,同城伙伴不宜過分相爭,建議兩家一起退出北京奧運贊助商的申請活動,兩家企業也共同確認了《關于退出北京奧運合作伙伴申請活動的函》。
然后,伊利*成為奧運會乳業贊助商。蒙牛表示不滿。對這種說法,伊利予以否認,聲稱“沒這回事兒”。
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回答,“誰在撒謊”始終是筆“糊涂賬”。有一點卻很明白:那就是蒙牛的憤怒。
“兩家都不做還可以,如果一家做了,另一家肯定得跟,誰也輸不起。”
伸出來的都是黑手……
乳業專家王丁棉對記者表示,目前乳業行業zui不愿看到結果是有兩個:一是不愿看到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三聚氰胺事件國內乳業深受重擊,前不久又出現“性早熟”事件,連續出現讓人擔心;二是zui不想看到的是國內企業“窩里斗”,窩里斗不僅把圣元卷入其中,導致消費者對整個國內乳品企業不信任,不愿使用國產奶粉,這樣不僅打擊某一個企業,也危及整個產業。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強調,蒙牛和伊利雙方爭斗太多,“你整我我整你,歷史恩怨摻雜其中,讓乳業的競爭演變成了江湖之間的恩仇報復。結果是窩里斗,雙方受損、行業受損,外資品牌乘機而入,把國內市場白白讓給外資品牌。”
事實上,從2005年開始,中國乳業的“糊涂賬”就一本接一本,“幕后有人炒作”是當時大多數行業人士的判斷。
有乳業專家指出,中國乳品行業近十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其中一方面是得益于企業的營銷手法。但后來營銷的立足點卻慢慢走上了歪路,一是概念營銷泛濫,脫離了產品本身;二是開始熱衷于打擊同行,刻意炒作事件,同行間的攻訐越來越多,脫離了營銷本身。
利用網絡發文攻擊競爭對手,已經是“舊伎倆”了,也逐漸成為食品行業慣用的伎倆。“或許以后,我們習慣一種思維,網絡上伸出來的都是黑手。這樣下去,不會有贏家,只會兩敗俱傷。”就像現在,如果此次“誣陷門”僅僅是蒙牛對伊利,圣元的“激素門”與此無關。那么,伸向圣元的黑手又是誰呢?不管是誰,肯定與中國的奶粉企業脫不了干系。
曾是央視記者
自稱蒙牛智庫楊再飛包攬了
蒙牛外宣業務涉案公關公司
目前運轉正常
關公司中層對記者表示,他看到這一消息并沒有震驚,因為他聽說在一些小公關公司圈子中,這種事情還是“有點頻率的”,“找網絡寫手發帖、寫博客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一些公關公司
成網絡“黑社會”
這位人士表示,他們公關公司的客戶都是企業,客戶給他們的要求都很規范,其中包括不能誣蔑競爭對手,不能在網絡論壇上發布匿名消息,如果發布消息必須具名,“一般都在公司*博客上,都有發言人的名字。”
這位中層人士也透露,本土企業如果想要在營銷上搞點貓膩,都會找一些小的公關公司。一些公關企業之所以被稱為網絡“黑社會”,實在是因為其所作所為,擊破了公關行業zui起碼的道德底線。
“因為你發布不良信息,別人也會找公關公司發布,這樣做遲早都會揪出來,那時候你的品牌就毀掉了,何必呢?”該人士稱,其實公關就是要說自己,而非他人,“樹立自己的形象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