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生活條件的改善,此外還有國家大力的支持,國家對安全方面的逐漸重視,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逐漸替代人進行了很多工業領域的工作。工業機器人時代正在迎來自己的春天。
國外汽車行業、電子電器行業、工程機械等行業已經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以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避免了大量的工傷事故。諸多國家近半個世紀的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實踐表明,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是實現自動化生產,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推動企業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效手段。機器人技術是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高技術領域。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設備已成為自動化裝備的主流,國內機器人普及也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今天的機器人還未發展到非常智能的程度,但簡單的機器工人、機器助理已經漸漸深入工業領域,人們也越來越依賴*的科技去進行生產和生活。據消息稱,美國國會規定,到2015年前,三分之一的地面戰斗將使用機器人士兵。
由此引發了中國的危機感,加快了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步伐。在今年七月初召開的“2013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公開表示,經過對機器人產業的調研后,即將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機器人走向智能化、全民化,即將掀起制造業的革命。由此可見,工業中的機器人時代正在隆重的登上中國工業發展的舞臺。
目前智能裝備的產業規模約為3000億元,市場多被國外廠商壟斷,國內廠商市占率低,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為10%,工業機器人與裝備為20%,中檔數控機床為20%,數控機床為1%。而《規劃》制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1萬億元,國民經濟重點產業所需智能裝備及基礎制造裝備國內*達到50%;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2萬億元,國內*達到70%。
*用于補貼智能裝備制造的資金已經下達。*批落實補貼資金的智能制造裝備有19個項目,國家補貼資金9.5億元,現已正式啟動。尤其為支持智能制造裝備企業拓展市場,國家將劃撥*套補貼資金,補貼資金高達產品銷售價格的25%至50%。
機床企業也開始將機器人引入機床,機器人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制造業在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對于設備組成部件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精密性、表面質量等。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如航天、通信等。下游市場技術需求的轉變,對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數控機床的技術發展能夠適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則能夠起到推進作用,反之則會制約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