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拿著精美輕薄的手機,當我們坐著高速便捷的高鐵和飛機,很少把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景與機床行業聯系起來。然而事實卻是,機床這個“制造機器的‘機器’”,更是關乎綜合國力提升的“國之重器”。
盡管中國機床產業不斷壯大,但隨之而來的是國際技術加劇、自主研發遭遇瓶頸等重重困難,尤其是涉及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的機床仍受制于人,行業發展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困局。
造出中國人自己的機床,成為亟需應對的“時代命題”。
做機床行業新的“造風者”
國內現有的高精度機床之間的技術差距并不大,只需要通過增加重量等方法就可以實現高精度制造,但是高速機床卻要求機床結構重量要輕,這就會導致高速運行過程中發生震動,無法實現高精度。因此,高精度和高速兩種模式難以同時滿足。秦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嚴鑒鉑曾說,如果用一句話形象描述機床,那就是:遠看是機械產品,近看是工藝品,再細看其背后則是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的應用。比如數控機床的熱特性對加工精度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