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彎管工藝入門
閱讀:3049 發布時間:2021-10-16
彎管工藝入門
一:模具設計選型簡介
1. 一管一模 對于一根管子來說,無論有幾個彎,不管彎曲角度如何(不應大于180°),其彎曲半徑統一。既然一管一模,那么,對于不同直徑規格的管子,應該選取多大的彎曲半徑才適宜呢?最小彎曲半徑取決于材料特性、彎曲角度、彎曲后的管壁外側的變薄允許量和內側起皺的大小、以及彎曲處的橢圓度的大小。一般說來,最小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子外徑的2—2.5倍,最短直線段不應小于管子外徑的1.5—2倍,特殊情況除外。
2. 一管二模(復合模或多層模)
對于不能實現一管一模的情況,譬如客戶的裝配界面空間狹小,管路走向布局有限,導致一管多半徑或直線段較短的情況出現,這時,在設計彎管模時,考慮雙層模或多層模(目前我司的彎管設備最多支持3層模的設計),甚至是多層復合模。
3. 多管一模 我司所用的多管一模,就是同一直徑規格的管子應盡量采用同一種彎曲半徑。也就是使用同一套模具彎制不同形狀的管件。這樣,才能有利于限度地壓縮專用工藝設備,減少彎模的制造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在一般情況下,同一直徑規格的管子只采用一種彎曲半徑不一定能夠滿足實際位置的裝配需要。因此,相同直徑規格的管子可以選取2—4種彎曲半徑,以適應實際的需要。如果彎曲半徑取2D(這里D為管子外徑),那么2D、2.5D、3D、4D即可。當然,這種彎曲半徑的比例不是固定不變的,應按發動機空間布局的實際情況選定,但是半徑不宜選取過大。而彎曲半徑的規格也不宜過多,否則會失去多管一模所帶來的利益。 一根管子上采用同一個彎曲半徑(即一管一模)和同規格管子的彎曲半徑標準化(多管一模),這是當前國外彎管設計造型的特點和總的趨勢,是機械化和自動化代替手工勞動的必然結果,也是設計適應*的加工工藝和*的加工工藝促進設計的兩者的結合。
二:彎管橢圓度計算
彎管機在進行工作運行時,在內壓應力作用下,(內壓應力狀態參考配管力學)將使圓形的橫截面趨于橢圓,產生短軸及長軸。在長軸處產生附加應力,此應力屬于局部應力。橢圓度愈大,此附加應力也愈大,甚至形成高應力區,出現局部塑性變形,達到一定值后,將導致彎管承載能力減低而破壞。
所以,目前在技術規范中對彎管的橢圓度都有嚴格的規定。規定如下:
本規范適用于彎管工段,用于指導彎管工藝檢驗彎管質量
1. 彎管調整彎管模時,對有造型尺寸的彎管端必須予以保護,不允許破壞造型尺寸。*檢驗時必須檢測造型尺寸完好。
2. 彎管時適度控制速率,以防止硬管破裂、起皺及嚴重變形。(目視檢測)
3. 彎曲變形量測量。
3.1 在彎曲后,挑選變形的位置,用游標卡尺測量短軸尺寸,以下為計算公式:
變形量=(管徑-短軸m)/管徑×
3.2 對于壁厚≥1.0的硬管,變形量≤10%
對于壁厚<1.0的硬管,變形量≤15%
4. 彎后的硬管應能輕松放入彎管檢具,不得使用硬力壓入彎管檢具定位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