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及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平臺
閱讀:119 發布時間:2020-8-12文章預覽:
一、概述
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是軍工、航空航天、能源、發電設備、精密加工中心等行業需要的關鍵工藝裝備,是高性能數控加工中心.具有高效、高精度、高復合化的特點.能有效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質量和效率,因此在各行業內需求量逐年增加。國內目前少有生產高速高精并且性能穩定的加工中心制造廠家,國內市場對此類產品的需求主要依賴進口,而需求部門大多是國民經濟的重點行業和工部門,每年都要大量的從國外如德國、日本、美國等進口,進口設備不僅價格昂貴并且還受到各種制約,設備不易購進,而且維修及軎后服務的周期長、費用高。這些因素嚴重影響我國裝備制造業向發展的進程,所以,進行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及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平臺建設.夯實技術基礎,突破其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針對用戶需求,開發一批高檔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功能部件及自動生產線,對于裝備制造業,尤其是加工中心行業、汽車制造業、航空航天業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目前,我國數控加工中心產業自主開80I WMEM.2017年第3期發能力相對薄弱.尤其是數控加工中心在開發周期、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差距;較大,缺乏有效的創新機制來支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同時共性關鍵技術是提高產業創新能力的基礎,而共性關鍵技術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定機制保證下的人力、物力的持續投入;國內加工中心行業存在的另一八問題就是行業需求的驅動作用不明顯,我國高檔數控加工中心的需求90%以上依靠進口解決,嚴重阻礙了我國高檔數控加工中心的發展。因此,以重點行業用戶的需求為主導,開發針對性地高檔數控加工中心產品及成線技術,并建立長期穩定的研發流程與合作機制,從而有效地利用行業需求對產品創新的驅動作用,提升行業創新能力,是解決我國數控加工中心產業自主開發能力相對不強的有效方法。
“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及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平臺1是以沈陽加工中心為主體,建設起比較完備的科研設施條件,健全企業和“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平臺建設中優化全行業創新資源配置,充分利用已有資掘C,實施相關共性與關鍵技術的研究,突破單元技術瓶頸,開發一批高檔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功能部件和自動生產線.并使之成為高檔數控加工中心研究開發的重要技術支撐和人才集聚基地,從而提升行業在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研發上的創新能力。
在研發團隊建設上是以沈陽機.床為主體.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參與共同組建的核心研發團隊.在此基礎上通過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按需組建由“數控杻床高速精密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參加單位及行業用戶組成的科研團隊;通過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綜合性能實驗平臺、單元技術實驗平臺、數字化設計及知識管理平臺的建設,建成的研發設施和實驗檢測環境,支撐研發團隊從事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領域的高水平研究;通過對高速切削理論、高速加工中心動態綜合誤差補償等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突破高速主軸和高速運動部件等單元技術瓶頸,開發出高水平的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功能部件和自動生產線,以滿足航空航天、汽車、發電設備等領域重點客戶需求.并形成若干產品。通過創新能力建設,使平臺能夠長期、高效地進行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現有技術和創新技術的成果轉化。通過對核心技術的深入研究,將技術成果向行業轉移.使平臺成為高速/復合數控加工中心領域研究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和人才集聚基地,打造一個集整機研發、功能部件研發、關鍵技術研究、用戶工藝整體解決方案于一體的創新能力公共服務平臺,為提高我國高檔數控加工中心及裝備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做貢獻。
備注:為保證文章的完整度,本文核心內容都PDF格式顯示,如未有顯示請刷新或轉換瀏覽器嘗試!
結束語:
依托創新平臺項目的建設,項目承擔單位形成了一定的實驗和開發能力,在企業設備、設備的開發中起到了很明顯的支撐作用,平臺針對多臺份的樣機進行了功能驗證、完善。面向航空航天領域,累計支撐開發31臺套多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面向發電設備領域,累計支撐開發1.1臺套多軸聯動數控初■床產品復合數控裝備;面向汽車零部件加工行業,累計支撐開發35臺套加工中心及車削中心等.累計實現產業化目標5.36億元。
平臺通過建設及實施目前指導了東北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7家數控加工中心專項任務單位完成相關課題研究;累計向行業內轉移了實時熱誤差補償、伺服參數優化等30項技術研究成果.受到了技術受益方的好評;支撐了面向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的77臺套高檔數控加工中心產品的研發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