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機械人的四大類基礎資料!
閱讀:274 發布時間:2020-8-12第一部分
1.軸套類零件
這類零件一般有軸、襯套等零件,在視圖表達時,只要畫出一個基本視圖
在標注軸套類零件的尺寸時,常以它的軸線作為徑向尺寸基準
如圖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為Ra6.3的右軸肩,被選為長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準
2.盤蓋類零件
這類零件的基本形狀是扁平的盤狀,一般有端蓋、閥蓋、齒輪等零件,它們的主要結構大體上有回轉體,通常還帶有形狀的凸緣、均布的圓孔和肋等局部結構。在視圖選擇時,一般選擇過對稱面或回轉軸線的剖視圖作主視圖
在標注盤蓋類零件的尺寸時,通常選用通過軸孔的軸線作為徑向尺寸基準
3.叉架類零件
這類零件一般有撥叉、連桿、支座等零件。由于它們的加工位置多變,在選擇主視圖時,主要考慮工作位置和形狀特征。對其它視圖的選擇,常常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 的基本視圖,并且還要用適當的局部視圖、數控公號cncdar斷面圖等表達方法來表達零件的局部結構。踏腳座零件圖中所示視圖選擇表達方案清晰對于表達軸承和肋的寬度來說,右視圖
在標注叉架類零件的尺寸時,通常選用安裝基面
4.箱體類零件
一 般來說,這類零件的形狀、結構比前面三類零件復雜,而且加工位置的變化更多。這類零件一般有閥體、泵體、減速器箱體等零件。在選擇主視圖時,主要考慮工作 位置和形狀特征。選用其它視圖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剖視、斷面、局部視圖和斜視圖等多種輔助視圖,以清晰地表達零件的內外結構。
在標注尺寸方面,通常選用設計上要求的軸線
5.零件常見結構的尺寸注法
常見孔的尺寸注法(盲孔、螺紋孔、沉孔、锪平孔);倒角的尺寸注法。
盲 孔
螺紋孔
锪平孔
倒 角
第二部分
1.介紹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主要評定參數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表面上具有小間距的峰谷
(2)表面粗糙度的代號、符號及其標注 GB/T 131-1993規定了表面粗糙度代號及其注法。圖樣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號見下表
(3)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評定參數
1)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在取樣長度
2)輪廓高度
使用時選用Ra參數。
2.表面粗糙度的標注要求
(1) 表面粗糙度的代號標注示例
表面粗糙度高度參數Ra、Rz、Ry在代號中用數值標注時,除參數代號Ra可省略外,其余在參數值前需標注出相應的參數代號Rz或Ry,標注示例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表面粗糙度中數字及符號的方向
5) 表面粗糙度代(符號)在圖樣上的標注方法
(1)表面粗糙度代(符)號一般應注在可見輪廓線、尺寸界線或它們的延長線
(2)表面粗糙度代號中數字及符號的方向按規定標注。
3.表面粗糙度的標注示例
在同一圖樣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標注一次代(符)號,并盡可能地靠近有關的尺寸線。當空間狹小或不便標注時可以引出標注。 當零件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時,可統一標注在圖樣的右上角
零件上連續表面、重復要素
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齒輪、螺紋等工作表面
中心孔
需要將零件局部熱處理
第三部分
1.公差和基本偏差
1)標準公差(IT)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指在配合中,確定公差帶相對零線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線的那個偏差。當公差帶在零線的上方時,基本偏差為下偏差; 反之,則為上偏差。基本偏差共有28個,數控公號cncdar代號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寫為孔,小寫為軸。從基本偏差系列圖中可以看出:孔的基本偏差 A~H和軸的基本偏差k~zc為下偏差
基本偏差和標準公差,根據尺寸公差的定義有以下的計算式:
ES=EI+IT 或 EI=ES-IT ei=es-IT或 es=ei+IT
孔和軸的公差帶代號用基本偏差代號與公差帶等級代號組成。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稱為配合。根據使用要求的不同,孔和軸之間的配合有松有緊,因而國標規定配合種類:
1)間隙配合
孔與軸裝配時,有間隙(包括小間隙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
2)過渡配合
孔與軸裝配時,可能有間隙或過盈的配合。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互相交疊。
3)過盈配合
孔與軸裝配時有過盈(包括過盈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
基準制:
在制造配合的零件時,使其中一種零件作為基準件,它的基本偏差一定,通過改變另一種非基準件的基本偏差來獲得多種不同性質配合的制度稱為基準制。根據生產實際的需要,國家標準規定了兩種基準制。
1)基孔制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為一定的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配合的一種制度。見左下圖。基孔制的孔稱為基準孔,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其下偏差為零。
2)基軸制
基軸制--是指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配合的一種制度。見右下圖。基軸制的軸稱為基準軸,其基本偏差代號為h,其上偏差為零。
配合代號
配合代號由孔和軸的公差帶代號組成,寫成分數形式,分子為孔的公差帶代號,分母為軸的公差帶代號。數控公號cncdar凡是分子中含H的為基孔制配合,凡是分母中含h的為基軸制配合。
例如 φ25H7/g6的含義是指該配合的基本尺寸為φ25、基孔制的間隙配合,基準孔的公差帶為H7,(基本偏差為H公差等級為7級),軸的公差帶為g6(基本偏差為g,公差等級為6級)。
例如 φ25N7/h6 的含義是指該配合的基本尺寸為φ25、基軸制過渡配合,基準軸的公差帶為h6,(基本偏差為h,公差等級為6級),孔的公差帶為N7(基本偏差為N,公差等級為7級)。
公差與配合在圖樣上的標注
1)在裝配圖上標注公差與配合
2)在零件圖上的標注方法
2.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后,不僅存在尺寸誤差,而且會產生幾何形狀及相互位置
形位公差項目符號
1) 形狀和位置公差的代號
國家標準GB/T 1182-1996規定用代號來標注形狀和位置公差。在實際生產中,當無法用代號標注形位公差時,允許在技術要求中用文字說明。 形位公差代號
2) 形位公差標注示例
一根氣門閥桿,在圖中所標注的形位公差附近添加的文字,只是為了給讀者作說明而重復寫上的,在實際的圖樣中不需要重復注寫。
第四部分
1.零件上的鑄造結構
1) 鑄造圓角
當零件的毛坯為鑄件時,因鑄造工藝的要求,鑄件表面相交的轉角處都應做成圓角。鑄造圓角
用鑄造的方法制造零件毛坯時,為了便于在砂型中取出模樣,一般沿模樣拔模方向作成約1∶20的斜度,叫做拔模斜度。因此在鑄件上也有相應的拔模斜度,這種斜度在圖上可以不予標注,也不一定畫出,如下圖所示;時,可以在技術要求中用文字說明。
3) 鑄件厚度
當鑄件的壁厚不均勻時,鑄件在澆鑄后,因金屬冷卻速度不同,將產生裂紋和縮孔現象。因此,鑄件的壁厚應盡量均勻,見上圖;當采用不同壁厚連接時,應采用逐漸過渡的方式,見上圖。鑄件的壁厚尺寸一般采用直接注出。
2.零件上的機械加工結構
1)退刀槽
在零件切削加工時,為了便于退出刀具及保障裝配時相關零件的接觸面靠緊,在被加工表面臺階處應預先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輪越程槽。車削外圓時的退刀槽,數控公號cncdar其尺寸一般可按"槽寬×直徑"
用鉆頭鉆孔時,要求鉆頭軸線盡量垂直于被鉆孔的端面,以保障鉆孔準確和鉆頭折斷。三種鉆孔端面的正確結構
3)凸臺和凹坑
零件上與其他零件的接觸面,一般都要加工。為了減少加工面積,并保障零件表面之間有良好的接觸,常常在鑄件上設計出凸臺,凹坑。螺栓連接的支撐面凸臺
《機械人的四大類基礎資料!》內容來源于網絡,由重慶里博儀器收集整理,更多產品詳情可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