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信息 |
缸孔平臺珩磨工藝及評定方法缸孔平臺珩磨技術作為內燃機缸孔或缸套精加工的一種新工藝,初期主要用于高壓縮比的柴油機,近幾年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汽油機上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平臺珩磨技術可在缸孔或缸套表面形成一種特殊的結構,這種結構由具有儲油功能的深槽及深槽之間的微小支承平臺表面組成。典型的平臺珩磨形成的表面如圖1所示。
這種表面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 良好的表面耐磨性;
● 良好的油膜儲存性,可使用低摩擦力的活塞環;
● 降低機油消耗;
● 減少磨合時間(幾乎可省掉)。
1、缸孔平臺珩磨的工藝過程
為形成平臺珩磨表面,在大批量生產時一般需要進行粗珩、精珩、平臺珩磨三次珩磨,其作用分別是:
● 粗珩:預珩階段,主要是要形成幾何形狀正確的圓柱形孔和適合后續加工的基本表面粗糙度。
● 精珩:基礎平臺珩磨階段,形成均勻的交叉網紋。
● 平臺珩:平臺珩磨階段,形成平臺斷面。
要想獲得理想的表面平臺網紋結構,對精珩和平臺珩的同軸度要求很高,因此將兩個階段合并成一次加工更為合理,通過設計成有雙進給裝置和裝有精珩、平臺珩兩種珩磨條的珩磨頭,能夠實現一次裝夾即可完成精珩和平臺珩,消除了重復定位誤差的影響,可以減輕前加工的壓力和對機床過高精度的要求。
2、平臺珩磨表面質量的評定方法
由于采用國際標準中的Ra、Rz等參數不足以精確表示并測量平臺珩磨表面,因此,發動機制造商紛紛制定了自己的平臺珩磨表面標準。經過幾年的實踐和發展日趨完善,但至今沒有統一的平臺珩磨技術規范,由于一汽大眾公司及一汽轎車公司均采用德國設備和德國標準,這里主要介紹德國用于評定平臺珩磨表面質量的幾個參數及相應標準。
(1) 均峰谷高度Rz(DIN)(Meanpeak-to-valley height)
在濾波后輪廓的5個彼此相連的取樣長度范圍內局部峰谷高度Zi的算術平均值。即:
局部峰谷高度Z則是兩條平行于中線的,在取樣長度范圍內通過輪廓的點和點的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Rz(DIN)與國際標準中的Rz(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是不同的。
(2)波度Wt(Total wavinessheight)如圖3所示,波度為經過濾波輪廓的水平方向上的峰谷高度。
(3)核心剖面深度RK(Coreroughness depth)系列參數核心剖面深度RK(Core roughnessdepth)系列參數
包括核心剖面深度Rk、尖峰高度Rpk(Reduced peakheight)、溝痕深度Rvk(Reduced valleydepth)、尖峰材料比率Mr1(Peakmaterial ratio)、溝痕材料比率Mr2(Valley material ratio)等。
在發動機缸孔加工中的應用
經過工藝改進采用兩次珩磨,粗珩采用金剛石珩磨條,精珩采用普通碳化硅珩磨條,提高了珩磨的效率,表面質量控制接近于平臺珩磨的標準。為解決發動機機油消耗偏高的問題,又做了進一步的工藝改進,采用三次珩磨加工缸孔,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平臺網紋珩磨。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機床商務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