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數控機床的浸水后烘干和主體機構特點
閱讀:249 發布時間:2022-5-27數控機床浸水后的烘干要點
1、達到設定時間取出烘干的元器件、部件自然冷卻。
2、升溫速率:數控系統、驅動器、聯接線、編碼器等,烘箱溫度設定在70℃,保溫時間設定在4小時,升溫速率:普通。
3、機床電器、主電機、伺服電機、步進電機、變壓器等,烘箱溫度設定在100℃,保溫時間設定在1小時。
4、將受潮元器件、部件放入烘箱。
5、關閉烘箱門。
數控機床的主體機構有以下特點:
1、為了改進勞動條件、減少輔助時間、改進操作性、提升勞動生產率,采用了刀具自動夾緊裝置、刀庫與自動換刀裝置及自動排屑裝置等輔助裝置;
2、為適應連續的自動化加工和提升加工生產率,數控機床機械結構具有較不錯的靜、動態剛度和阻尼精度,以及較不錯的性,而且熱變形小;
3、為減小摩擦、去掉傳動間隙和獲得加工精度,愈多地采用了傳動部件,如滾珠絲杠副和滾動導軌、消隙齒輪傳動副等;
4、由于采用了不錯性能的無級變速主軸及伺服傳動系統,數控機床的限度傳動結構大為簡化,傳動鏈也縮短;
數控機床從構造上可以分為數控系統(CNC)和機床兩大塊,數控系統主要根據輸入程序完成對工作臺的位置、主軸啟停、換向、變速、刀具的選擇、液壓系統、冷卻系統、潤滑系統等的控制工作。而機床為了完成零件的加工須進行兩大運動:主運動和進給運動。數控機床的主運動和進給運動在動作上除了接受CNC的控制外,在機械結構上應具有響應快、高穩定性的特點。
1、低慣量,進給系統由于經常需進行起動、停止、變速或反向,若機械傳動裝置慣量大,會增大負載并使系統動態性能變差。因此在達到強度與剛度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減小運動部件的重量以及各傳動元件的尺寸,以提升傳動部件對指令的響應能力。
2、低摩擦,進給傳動系統要求運動平穩,定位準確,響應特性好,減小運動件的摩擦阻力和動、靜摩擦系數之差,在進給傳動系統中出現普遍采用滾珠絲桿螺母副。
3、高傳動剛度進給傳動系統的高傳動剛度主要取決于絲桿螺母副(直線運動)或蝸輪蝸桿副(回轉的運動)及其支承部件的剛度。剛度不足與摩擦阻力一起會導致工作臺產生爬行現象以及造成反向死區,影響傳動準確性。縮短傳動鏈,正確選擇絲桿尺寸以及對絲桿螺母副及支承部件等預緊是提升傳動剛度的途徑。
4、高諧振為提升進給系統的抗振性,應使機械構件具有高的固有頻率和適當的阻尼,一般要求機械傳動系統的固有頻率應高于伺服驅動系統固有頻率的2~3倍。
5、無間隙,機械間隙是造成進給系統反向死區的另一主要原因,因此對傳動鏈的各個環節,包括:齒輪副、絲桿螺母副、聯軸器及其支承部件等等均應采用間隙的結構措施。
數控機床出現幾何誤差的類型與算法
1、熱變形誤差:因為機床的內部熱源和環境熱擾動導致機床的結構熱變形而產生的誤差。
2、機床的振動誤差:在切削加工時,數控機床因為工藝的柔性和工序的多變,其運行狀態有愈大的可能性落入不不亂區域,從而激起強烈的顫振。導致加工工件的表面質量和幾何外形誤差。
3、外界干擾誤差:因為環境和運行工況的變化所引起的隨機誤差。
4、機床的原始制造誤差:是指由組成機床各部件工作表面的幾何外形、表面質量、相互之間的位置誤差所引起的機床運動誤差,是數控機床幾何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5、檢測系統的測試誤差:(1)因為丈量傳感器的制造誤差及其在機床上的安裝誤差引起的丈量傳感器反饋系統本身的誤差;(2)因為機床零件和機構誤差以及在使用中的變形導致丈量傳感器泛起的誤差。
6、切削負荷造成工藝系統變形所導致的誤差:包括機床、刀具、工件和夾具變形所導致的誤差。這種誤差又稱為“讓刀”,它造成加工零件的外形畸變,當加工薄壁工件或使用細長刀具時,這一誤差愈為嚴峻。
7、機床的控制系統誤差:包括機床軸系的伺服誤差(輪廓跟隨誤差),數控插補算法誤差。
8、其它誤差:如編程和操縱錯誤帶來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