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開封IC厭氧反應器廠家
開封IC厭氧反應器廠家
IC厭氧反應器的基本原理及特點
1.1 IC厭氧反應器的基本原理
IC厭氧反應器由兩個UASB反應器上下疊加串聯而成,其高度可達16~25m,高徑比一般為4~8,主要由5個部分組成:布水區、*反應室、第二反應室、內循環系統和出水區,其中內循環系統是IC工藝的核心結構。IC厭氧反應器的結構示意圖如下。
廢水首*入反應器底部的混合區,并與來自回流管的內循環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進入*反應室進行污染物的生化降解,此處的COD容積負荷很高,大部分進水COD在此處被降解,并產生大量沼氣。沼氣由下層三相分離器收集,并沿著回流管上升。沼氣上升的同時把*反應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厭氧反應器頂部的氣液分離器,沼氣在此處與泥水分離并被導出反應器。泥水混合物則沿著回流管返回反應器底部,并與進水充分混合進入*反應室,形成內循環。經過*反應室處理過的污水,會自動進入第二反應室繼續處理。產生的沼氣由第二反應室的集氣罩收集,通過提升管進入氣液分離器。第二反應室中的混合液在沉淀區進行固液分離,處理過的上清液由出水管排出,沉淀的污泥可自動返回到第二反應室。
1.2 IC厭氧反應器的工藝特點
IC厭氧反應器*的內循環系統,加強了廢水中有機物和顆粒污泥間的傳質,從而大幅提高了反應器的COD容積負荷,IC厭氧反應器的有機負荷是普通UASB反應器的3倍左右,同時反應器在保證去除效果的條件下,能達到較低的水力停留時間。IC厭氧反應器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氣提式反應器,其提升動力源自反應器中的自產沼氣,這樣反應器不必通過外力實現強制循環,節省了能耗。反應器中內循環系統的形成使得反應器內*反應室的實際水量遠大于進口水量,內循環水稀釋了進水,提高了反應器的抗沖擊能力和酸堿調節能力。在處理相同的廢水時,IC厭氧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是普通UASB的4倍左右,因此其所需的體積僅為UASB的1/4~1/3,利于節省基建投資,而且IC厭氧反應器具有很大的高徑比,占地面積非常小。
厭氧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將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還原,同時產生甲烷氣體的一種經濟而有效的處理技術。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厭氧消化),就是在在無分子氧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厭氧與好氧過程的根本區別,就是不以分子態氧作為受氫體,而以化合態的氧、碳、硫、氫等作為受氫體。
IC厭氧反應器的啟動
由于目前國內已建立了許多生產性UASB裝置,所以可以采用UASB反應器的顆粒污泥作為IC厭氧反應器啟動時的接種污泥。當采用UASB反應器的接種污泥作為IC厭氧反應器的接種污泥時,則從UASB反應器的顆粒污泥演變為IC厭氧反應器的顆粒污泥,一般需要1~2個月的啟動過程。丁麗麗等[4]采用UASB中的顆粒污泥接種IC厭氧反應器處理人工合成廢水,反應器初次啟動在40天內完成。王克浩等采用自行設計的一套IC厭氧反應器裝置,接種啤酒廠生產廢水消化污泥,采用人工配水對其進行啟動運行,歷時60天時間完成了反應器的啟動。IC厭氧反應器的啟動時間雖然比UASB要短,但要達到反應器內部的無動力內循環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現今,如何快速地啟動反應器成為了學者們研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