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今年8月,*篩選出了三千多個PM2.5濃度較高、排放較重的熱點網格,主要地區為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將*實行“千里眼計劃”,接下來將逐步擴大“千里眼計劃”實施范圍,首先全面實現對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三大重點區域的熱點網格監管全覆蓋。
“千里眼計劃”主要是通過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能及時發現PM2.5濃度較高的地區,提高環保監管職能。正藍環保公司小編通過查閱各方資料,下面為您介紹“千里眼”的有關知識。
“千里眼”怎么觀察大氣污染范圍
太空中的高分系列衛星、氣象衛星和其他相關衛星均為“千里眼”提供著PM2.5等污染物濃度、土地利用分類、工業熱點、夜間燈光等數據。在這些衛星技術手段的幫助下,“千里眼”不僅看得更遠,而且聚焦更準、視野更寬。
“千里眼”借助地面氣象站、各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和環境部在部分熱點網格內布設的地面監測微站,獲得了溫度、濕度、風速等高分辨率氣象數據及PM2.5等污染物的實時監測數據。
與此同時,環境部還與各相關部門實現聯動機制,通過為“千里眼”提供現場監察、工業企業用電等數據以及精細化氣象和擴散條件建模、互聯網多源大數據融合和人工智能技術,“千里眼”將對重點區域內的網格進行PM2.5的濃度評估,篩選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占比較大的網格,自動識別出歷*污染排放嚴重的微觀區域,這些區域就成了“千里眼”重點監管的熱點網格。
此外,“千里眼計劃”還用于指導各城市*門開展報警小格子的現場檢查,如果存在*報警或反復報警的小格子,*將要求所在縣(市、區)的強化督查組重點關注,并在*的“兩微一端”、門戶網上向社會公開。
“千里眼”怎么判斷大氣污染范圍
“千里眼”每天依靠衛星對熱點網格內的PM2.5濃度進行監測。衛星相當于“千里眼”的眼睛,用于監測不同網格之間的濃度差異及網格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但由于云層的遮擋及其他惡劣天氣的影響,衛星監測的PM2.5濃度會存在缺失或偏差,“千里眼”還要借助地面監測站點來糾正數據錯誤。地面監測站點要適當的延長監測時間,抵消相關影響因素帶來的系統誤差。經過天空和地面兩種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從而得每個熱點網格準確的數據。
通過天空和地面收集的空氣質量監測的歷史數據分析,“千里眼”就可以對同一時間段不同網格之間,及同一網格不同時間段之間的PM2.5濃度進行比較,從而及時獲得準確的大氣污染信息。
“千里眼”怎么宣布大氣污染范圍
根據“千里眼計劃”,*每月會對重點區域各個城市的熱點網格進行評估,選出各城市的預警網格。
環保部門每個月都會通過“千里眼計劃”提供的數據,對重污染區域的城市熱點網絡進行評估,選出預警網格,重點城市重點督查。環保部將對1年內連續預警達到3次或累計預警達到6次的熱點網格,采取公開通報、派駐工作組和公開約談網格所在縣(區、市)政府負責人等措施。各城市的每個月預警網格名單,以及上述措施,將通過*門戶網、中國環境報等渠道向社會公開,督促地方解決環境問題,改善城市環境。
通過對“千里眼”的詳細講解,相信大家已經對“千里眼計劃”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通俗來說“千里眼”就是運用高科技的手段,隨時能監測到大氣污染的范圍和程度。“千里眼”相當于環保部門的眼睛,一切想通過投機取巧、蒙混過關的企業,都將在高科技面前陷于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