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天水耐用型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主要源于日常生活,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其中包括化糞池溢流出水,廚房洗滌水以及其它洗滌用水等,生活污水的特性主要是:
|
(1)氮、磷、硫含量高,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纖維素、淀粉、糖類、脂肪、蛋白質和尿素等;
(2)含有大量合成洗滌劑和磷,洗滌劑不容易被生物降解,磷可以引起水體富營養化;
(3)含有多種微生物,如每毫升生活污水中就含有幾百萬個細菌,并含有多種病原體。生活污水的化學好氧量(COD)含量不高,一般在250~500mg/l之間,PH值在6~9之間。采用微波水處理工藝時,水中污染物是在敏化劑與微波的共同作用下,發生劇烈的催化、物理化學反應,轉化成不可溶物質或氣體從水中分離,水中的大分子、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在微波及敏化劑的共同作用下,被分解為小分子,與敏化劑結合生成速沉絮體物去除;氨氮轉化為氨氣逸出;水中磷轉化為不可溶解磷酸鹽沉淀去除。
天水耐用型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適宜推廣情況分析
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較多,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選擇適宜于本地區的*處理工藝才能取得zui大的投資效益。
對于人口較集中的經濟較發達地區,宜采用污水處理廠;對于人口較集中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宜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對于有經濟能力的小型居民點或獨立單位可采用分散處理設施;對于欠發達地區的小型居民點可采用土地處理技術或小型人工濕地技術。
寒冷地區應偏重于采用物理化學處理技術,一般地區則可采用生物技術。山區居民可利用地勢條件采用無壓自流工藝,平原地區可利用坑洼地帶以減少土地占用和能源消費。電力不足地區宜采用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臭氣停留時間
臭氣在生物濾床中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了其處理效果。停留時間過短,臭氣中污染成分還未充分被生物膜吸收,就被排除床體,無法使zui大量的臭氣被降解轉化;假如停留時間過長,則會使床體體積過大,增加投資。因此在生物濾床的設計時有必要確定公道的停留時間。文獻先容[5,6,9,],以往除肉食加工廠廢氣為主的生物濾床停留時間為15s;以往除三氯酚為主的生物濾床停留時間為3h;以往除H2S為主的生物濾床停留時間為23s。針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臭氣,郝桂玉[19]考察了國外部分污水處理廠生物除臭裝置停留時間,以為污水處理廠除臭生物濾床停留時間一般為2-8.5min。
系統分類與結構
土地法的處理機理與生物濾池類似,此法可分為地表漫流、快速濾池和慢速濾池三種不同方式;污水灌溉可分為旱田灌溉和水田灌溉,前者的機理與生物濾池類似,而后者則與氧化塘相近。
一個完整的土地處理系統應由以下各部分組成:
(1)污水調節、儲存構筑物;
(2)污水輸送、分配和控制裝置;
(3)污水預處理裝置;
(4)凈化田;
(5)出水收集和利用裝置。
工藝確定
常規水處理工藝可分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一般適用于水量較小(一般在5000T/D以下)、水質較為穩定、濃度不是很高的低濃度污水水質,同時由于生物膜培養較快(一般夏天為7-10天,冬天為15-20天),系統調試好
后運行穩定,可操作性較強。活性污泥法一般用于水量較大,水質有一定的波動,中等濃度或高濃度水質,同時由于活性污泥培養時間較長(一般需要30天左右),系統運行中操作管理較繁,對操作人員有一定的要求。
污水水質按常規設定:CODCr ≤300mg/l,BOD5 ≤200mg/l,及結合我廠以往工程實例,*使用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擬用A/O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為主體的生化處理方法。
運行原理
生活污水匯集到調節池中,秋、冬季向池內通蒸汽,保持調節池水溫在20℃左右。調節池的潛水泵由液位控制系統控制,以約100m3/h的流量將污水抽至MBBR 底部進水。MBBR 為鋼筋混凝土構筑物,為了提高運行的靈活性,將其分隔為2座。每座MBBR長5m ,寬5m ,高6m 有效容積約120m3,池內投加約30%的填料。曝氣采用工廠風,填料掛膜之前氣水比約為5:1 此時剛好可以使填料*流化,掛膜啟動成功之后,氣水比可以降低到約4∶1。污水在MBBR中的HRT約2.4 h,經填料上的生物膜處理,從反應器上方溢流口出水。為了避免堵塞,并且很好地阻攔填料,設計溢流口與反應器同寬,出水處篩板選用孔寬約6 mm不銹鋼絲網。MBBR 出水重力自流進入輻流式沉淀池,絮凝劑通過計量泵注入沉淀池進水管道內,并在管道內完成攪拌、混合。沉淀池出水重力自流進入中間水池,該池內的潛水泵由液拉控制系統控制,以約100m3/h的流量將水注入纖維球過濾罐。一般情況下,纖維球過濾罐的出水能夠達到回用水要求,可以不經過活性炭過濾罐,直接投氯消毒后補充到循環冷卻水管路中去,否則,還須經過活性炭過濾罐,再進入消毒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