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碳鋼材質設備的除臭措施介紹;
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的同時,會產生的具有異味的副產品。臭氣的主要成份是硫化氫(H2S)、氨、四硫醇類等,主要來自腐化污水和污泥。H2S在空氣中會有一部分氧化成為SO2,一般空氣中30%的SO2是由H2S轉化過來的。這些臭氣難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為了減少臭氣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很多要求比較嚴格的小型污水處理廠內,設置了生物除臭措施。常用的方法有:化學吸收法、生物法、土壤法三大類。
(1)化學吸收法是通過化學藥劑(主要是堿液)吸收空氣中的H2S等污染物。脫臭裝置由脫臭罐各及再生塔組成。罐體直徑與高度之比一般為:1:5左右,臭氣由通風設備收集,通過風道從罐體下部進入脫臭罐。用濃度為2%-3%的碳酸鈉溶液作為臭氣吸收劑。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耐沖擊負荷能力強;缺點是藥劑需定期更換,運行費用較高。
(2)生物法是通過附著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來降解空氣中的臭味,生物膜生長、成熟并達到生物降解能力過程是一個生物培養的過程。生物膜中微生物需要的養料來自于污水中有機物,對于污水處理廠一般采用原污水對填料進行噴淋。除臭罐空池停留時間為1-3min(可視臭氣濃度變化),進氣流速2-3m/s。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加強管理的情況下,處理效果良好,運行費用很低(相對于其它兩種方法),缺點是:處理效果受進氣濃度影響,不太穩定,對于噴淋污水中有機物濃度有一定要求。
斜管沉淀去除好氧池污泥
污水中通過好氧池后,污泥(好氧菌種)隨池出水較多,必須通過高效率沉淀作用使好氧菌種沉淀下來,采用斜管沉淀工藝,是淺層沉淀理論,強化沉淀的能力,從而污水得以澄清,沉淀下來的污泥(好氧菌種)通過泵回流到厭氧池重復使用。
總體工程設計說明
1總平面布置原則
結合工程場地的地形、地貌,力求使工藝設備布置集中,并使污水污泥流程流向短,節約用地,同時考慮清污分流。
2 豎向布置
豎向布置盡量利用場地的地形高差使污水重力自流,減少水力提升設備,降低運行能耗。道路保持原地形的坡降,場地雨水徑流排入道路,沿坡降匯流至排水溝進行排放。
具體優點如下:
1.設備可埋入地表以下(也可放置于地面上),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廣場用地;
2.設備不占地表面積,不需蓋房,更不需采暖保溫;
3.設備運行費用低廉;
4.設備可根據設定的水位控制模式,實現全自動運行;
5.設備處理效果好,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標準或各種標準;
處理工段改造設計
1、細格柵井
原有格柵井,增加細格柵一片。
2、調節池
原有調節池進行清理。內設1套液位自控系統,污水提升泵2臺,一用一備,型號: WQ5-10-0.75,水力停留時間:大于4.0h。
3、厭氧水解池
原有進行改造,設計有效水深:3.5m;有效容積:200 m3;水力負荷:0.8m3/(m2·h);力停留時間:4.0d。
池內布置組合填料,每格單元設置污泥泵共4臺,型號:WQ5-10-0.75
4、混凝沉淀池
原有池體進行改造,分兩格設置*格為快速反應區,水力停留時間:15min,快速攪拌,內設1臺機械攪拌機,型號:JBX-50;第二格為絮凝反應區,水力停留時間:30min,中速攪拌,內設1臺機械攪拌機,型號:JBX-50;第三格為沉淀區,水力停留時間:2.5h。內設1套重力排泥系統。
輔助設備有2臺加藥機,型號:JY-100型。
5、氣浮池
原有進行改造,設備1臺刮渣機,型號根據池體選配,修曝氣系統。
6、接觸氧化池
原有池體進行改造,更換填料,修復曝氣系統。
配套設備羅茨風機2臺,型號:原有。1臺需維修。
設計有效水深:3.0m;有效容積:200 m3;水力停留時間:≥24h。
7、沉淀池:原有改造,更換堰板。
8、污泥濃縮池:原有改造
9、污泥干化場: 新建
本生化污水處理設備的反響池選用了生物觸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本生化污水處理設備選用的鼓風機除選用常規的消聲辦法(如隔振墊、消聲器等)外,還在鼓風機房入口處設備消音設備,使設備作業時的噪聲小于A聲級50db(分貝),對周圍環境根柢上無影響。
本生化污水處理設備選用潛水排污泵,其排污才干強,無阻塞,能有用的經過30~80mm的固體顆粒。調度池水泵的選用撕裂型潛水排污泵,其撕裂組織能把長纖維撕裂,無需在泵上加濾網。每套設備配有2臺水泵,其間一臺備用,水泵配有電氣保護開關及浮球開關,自動耦合設備。
全部設備處理體系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體系和設備缺陷報警體系,對電動機配有短路保護、零壓保護、過載保護、斷相保護。作業安全可靠,平常一般不需要專人辦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保護和保護,抵達無人值守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