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蘇州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性能
特點介紹:
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采用以生物處理工藝為主,集生物降解,污泥沉降,氧化消毒等工藝而開發的新型污水處理設備。具有一次性投資小,占地少,運行費用低,產泥量少,自控程度高等優點。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配套全自動電器控制系統及設備損壞報警系統,設備可靠性好,因此平時無需專人管理,只需每月季度的維護和保養。
一體化污水處理材質可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或是鋼結構,也可做成玻璃鋼。
蘇州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性能
構造:
I型填料
該填料選用優質PVC制成的新型折波填料,填料間距30mm比表面積達400m2/m3以上,不堵塞,表面有波紋、易掛膜。
該填料具有質量輕、安裝合理、組裝后配水均勻、不會造成死角現象,有利于生物膜的生長,提高生物量與生物的活性。
II型填料
該填料選用特制塑料和樹脂組成,結構科學、新穎、填料比表面積達1000 m2/m3,比重輕0.97g/cm3,不堵塞、易掛膜。
該填料是由纖絲球體,網絡外殼和通心多孔柱體組成的球形填料,只須直接投加、不須固定、難降解物質去除效果好,氮、磷、硫化物去除效率高,無剩余污泥產生。
粗格柵
主要用來攔截生活污水中的懸浮雜物,以防止其堵塞水泵及管道,影響污水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
沉砂沉淀池
該池的設置主要是強化預處理的作用,其功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沉淀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雜質,保證污水提升泵不堵塞卡死,大大延長了提升泵的使用壽命,同時便于沉積物的清理工作,延長后續調節池的有效容積。
二、隔除水中的浮油、浮渣,減輕后續處理負荷。
MBR反應池
MBR膜生物反應池主要由膜組件和膜生物反應器兩部分構成。大量的微生物(活性污泥)在生物反應器內與基質(廢水中的可降解有機物等)充分接觸,通過氧化分解作用進行新陳代謝以維持自身生長、繁殖,同時使有機污染物降解。膜組件通過機械篩分、截留等作用對廢水和污泥混合液進行固液分離。
使用條件;
⑴ 使用溫度5℃~45℃,pH2~10
⑵ 建議氣水比20:1~30:1 (根據污水的具體情況,確定氣水比)
⑶ 產水量按0.02Mpa負壓下10L/㎡h
⑷ 處理污水時,首先考慮原水中是否存在對膜組件有損害的有機物,以及這些物質的可降解性。
⑸ 當水中含有油脂時,過濾中會覆蓋膜表面,從而有可能堵塞微細孔,因此原水好不要含過多油脂。
⑹ 在MBR運轉初期,污泥起泡時請使用高級乙醇系列消泡劑,不要使用硅膠系列消泡劑(對膜可能造成污染)。
⑺ 生物曝氣池內的水溫好保持在15℃~35℃內。
⑻ 在膜分離活性污泥法中使用過的膜組件,存放時必須清洗,清洗之后水槽中灌滿自來水,將膜浸入其中。平時膜片應避免陽光直射,*保存時,要防止水中微生物繁殖、腐壞,要每月1~4次頻率換水,防凍。重新使用時用300mg/L的次氯酸鈉進行浸漬清洗。
⑼ 勿將膜纖維碰斷、劃傷、受力伸長,造成損壞。
⑽ 運行3個月至6個月后,應進行1次清洗。
⑾ MBR運行可以通過時間來控制,出水10分鐘,停1-2分鐘。曝氣系統應一直運行。
注:膜組件的實際使用數據以工程現場實際情況而定。
工藝設施:
(1)格柵
在污水進入調節池前設置一道格柵,用以去除污水中的軟性纏繞物、較大固顆粒雜物及飄浮物,從而保護后續工作水泵使用壽命并降低系統處理工作負荷。格柵井設置鋼筋砼結構,格柵采用手動框式。
(2)調節池(集水池) 污水經格柵處理后進入調節池進行水量、水質的調節均化,保證后續生化處理系統水量、水質的均衡、穩定、又對污水中有機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效,提高整個系統的抗沖擊性能和處理效果。 調節池設計為鋼筋砼結構。
(3)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由池體、填料和布水系統組成。生物的厭氧發酵分為四個階段:水解階段;酸化階段;酸性衰退階段及甲烷化階段。在水解階段,固體物質降解為溶解性物質,大分子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厭氧反應池是把反應控制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前,故水力停留時間短,效率高,同時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水解酸化池啟動后,污水由布水系統進入池體,由池底向上流動,經細菌形成的污泥層和填料層時,污泥層對懸浮物、有機物進行吸附、網捕、生物學絮凝、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在降解COD的同時也得以澄清。填料層的設置為提高水解酸化池污泥層的穩定性及微生物量起到積極作用,并起到了較強的截流作用,對去除水體的SS有較好的效果。
另外,兼氧狀態下的水解酸化池內很適合反硝化菌的生長。水解酸化池利用原水中豐富的碳源,對來自生物接觸氧化池的硝化混合液進行反硝化,將水中的硝態氮還原為N2排出,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 水解酸化工藝水力停留時間短,一般為3-6小時,COD去除率20-30%,同時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COD容積負荷為1-3kgCOD/。
(4)接觸氧化池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主要由填料、曝氣系統、進出水系統組成。通過投加填料,培養產生生物膜,有效的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濃度。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停留時間短、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率高、污泥產量低。接觸氧化池分為兩級,總停留時間為3-6h,氣水比8-12:1,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5)MBR膜池 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為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之新型態廢水處理系統。以膜組件取代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提高生物處理有機負荷,從而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并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內之膜分離設備截留槽內的活性污泥與大分子有機物。膜生物反應器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較長的微生物,可實現對污水深度凈化,同時硝化菌在系統內能充分繁殖,其硝化效果明顯,對深度除磷脫氮提供可能。
(6)清水池 清水池主要用于儲存膜抽吸出水,便于膜反洗及中水回用。
(7)污泥池 定期監測MBR膜池內污泥濃度,當污泥濃度過高時,通過污泥泵排放至污泥池,污泥池內敷設曝氣管,使污泥進行好氧消化,經消化后所剩的污泥量極少,一般每年只需用吸糞車運出2-3次即可。
(8)設備間 設備間內主要有電器設備、風機、抽吸泵、反洗泵、加藥設備等。設計時嚴格控制,防止曝氣時污水倒灌。兩臺風機交替使用,為污水生物氧化及污泥好氣消化提供足夠的空氣。也可使用水下曝氣機提供空氣,無噪音,并可不建泵房;兩臺抽吸泵交替使用,并定期對膜系統進行加藥反洗。
(9)整個設備的基礎或坑池視用戶要求制作,可直接挖坑修平,裝進設備后再將土埋上,也可先做磚墻結構成或混凝土結構的整池基礎,設備就位后再蓋上平板,同時設備與池邊留有適當查修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