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瑞典skf公司ovako廠于1991年投入的新車間沿用模鑄生產軸承鋼,美國timken公司沒有采用連鑄。1991年和1997年在astm舉辦的軸承鋼會議,軸承鋼連鑄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課題;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片文章報道,*解決了軸承鋼連鑄坯的中心碳偏析問題;
軸承鋼的連鑄工藝一般應包括:鋼包和中間包烘烤、下渣監測、留鋼及中間包鋼水加熱,全程無氧化保護澆注,結晶器頁面自動控制,結晶器小振幅高頻率振動,結晶器二冷末端電磁攪拌,輕壓下技術。
鋼液準備
溫度控制
連鑄機的選擇
拉速和二冷的控制
保護澆鑄
連鑄電磁攪拌
連鑄軸承鋼的碳化物特性及其均勻化技術
鑄坯斷面、壓縮比及輕壓下
連鑄坯的質量
1 鋼液準備
嚴格控制化學成分
較少或消除鑄坯內裂和偏析裂,mn/s≥30,鋼液殘鋁量0.01%-0.015%——堵水口,減少al2o3
2 溫度控制
冷卻強度比模鑄大,凝固界面的溫度梯度高,柱狀晶發達,樹枝晶相遇,產生“搭橋"現象。因此,連鑄坯心部產生周期性斷續的縮孔與偏析;
鑄坯凝固時柱狀晶發達因素中,過熱度、二冷強度等是導致偏析與縮孔主要因素。影響連鑄坯低倍質量的連鑄工藝參數中,過熱度占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