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快中國產教融合三年計劃(2023-2025)
前言
近日,江蘇省第五批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名單正式公布,通快(中國)有限公司位列其中。經過三年多的產教融合實踐,通快與合作院校在人才培養、科研和教學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為進一步在產教融合方面的摸索實踐提供了經驗支撐。
通快(中國)有限公司
產教融合三年規劃
2023年度正值通快集團成立100周年之際,通快中國將繼續以企業價值觀為基礎、以豐富的智能制造技術培訓資源為依托,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關于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發改社會【2019】590號),以及《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8】48號)的精神,現面向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蘇州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及相關部門,以及廣大社會通報通快(中國)有限公司產教融合三年規劃。
01
指導思想
2023年-2025年,公司將進一步鞏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種企業技術及培訓資源,著力解決制約校企合作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積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堅持“政校企行四方聯動,教產學研立體推進”的校企合作方針,面向市場,面向行業,創新“融合辦學、融合育人、融合就業、融合發展”的緊密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與體制,努力實現校企人才共享和技術共享、校企文化互補、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全面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社會影響力。
02
合作院校
秉承地域優先、專業對口優先、現行合作方優先的原則選擇地區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
太倉市: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省太中專
蘇州市:蘇州大學、常熟理工學院
其他省市: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江蘇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
03
融合思路
1
關注產業發展趨勢及需求
激發產教融合活力把舵定向
伴隨著世界性生產模式與技術發展,現代產業的經濟轉型必然對人才轉型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促使社會各方資源通力合作,進一步改進人才培養的合作模式,延伸到共同提升校企師資力量、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建訂單班、共同開發教學實訓課程體系、畢業生論文與見習一站式合作等舉措,充分激發產教融合的活力,資源互補、發展共贏,提升企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技術等儲備把舵定向。
2
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多方位融合
人才培養、教學和科研合作
通快中國將著眼于與更多國內外高校、職業院校開展雙元制人才培養,廣泛吸納畢業生見習就業、論文及課題合作,共建聯合職業培訓中心、實驗/實訓室等。其中,以雙元制職業人才培養項目作為工作重點,深度挖掘各類職業人才培養項目合作點、貼近培養核心。
3
以企業社會責任為落腳點
為高校學生實習就業保駕護航
高校學生通過校企合作的深化推進項目,在校期間即可獲得機會參與工廠見習、職業體驗、職業分享會、企業開放日等活動,打破從學校進入社會和企業的壁壘。通快中國將繼續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推進公益就業指導項目“礪芒青年”的建設工作,持續加強與社會多方教育機構的合作。
04
重點任務
1
強化企業雙元制職業培訓中心的建設
進一步細化培訓項目體系及目標要求,組建和發展高素質的培訓師團隊,繼續加強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崗位培訓項目活頁教材。
2
開展多元化、多層次的校企合作活動
從淺層次的參觀交流活動,到技術溝通、職業分享,進一步深化到雙元制職業人才培養項目、共建產教融合實驗室、共研技術課題等。
05
預期成果
1. 積極依托校企雙方的資源優勢,每年合作開發3門及以上培訓課程(含理論教學內容及實訓項目與活頁教材)。
2. 每年招聘雙元制學徒/培訓生16名,高校見習生10名左右。
3. 每年培養企業兼職培訓師2名,同時進一步完善兼職培訓師職業生涯發展制度及績效考評制度。
06
保障措施
1
培訓資源保障
企業雙元制職業培訓中心為學生提供滿足理論研討和實訓教學要求的場所、設備和人力資源保障,包括培訓管理專員及專兼職雙元制培訓師隊伍。除此以外,企業還將提供非常豐富的內部通用類培訓資源,為學徒/培訓生在企業的培訓提供了全方位的資源保障。
2
管理制度保障
通快中國制定了學徒管理條例、安全管理條例及學徒過程性評價制度、績效評估制度等,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的推進提供了管理制度保障。此外,培訓師與培訓生的互評制度將為進一步提升培訓師素質提供最直接的反饋。
3
資金及政策保障
政校企行高關注度產教融合項目的建設與發展,并提供強有力的資金與政策支持,有效地保障項目的運行及企業雙元制職業培訓中心的運營。校企雙方合理、科學規劃資源配備,高質量、高標準地共建產教融合平臺及重點項目,同時對于產教融合項目的未來發展制定遞進式期望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