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站在進口機床的肩膀上----沈陽海默
閱讀:470 發布時間:2015-11-4在當今世界,各個行業都在激烈的競爭以謀求生存發展,努力都做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活下來,那么差的是什么?想起了牛頓的一句話,“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如果可以請把目光放的遠一點、遠一點、再遠一點。
現如今越是發達國家對于工業的重視就越高,隨著科技的發展機電一體化的全自動機床逐漸成為有力助推國民經濟前進發展的力量。如果仔細追溯數控機床的發展史,時間可以倒回到20世紀80年代,由于客戶需求旺盛并且對于機床的種類要求多樣,市場的急迫需求強力促進了數控機床的發展,以歐美為主導的數控機床逐漸占領了整個市場。從那時起,數控機床的市場就一直被歐美機床所壟斷,他人毫無插足之地。
發達國家機床發展歷程
1952美國研究出世界上*臺數控機床,1958年制造出加工中心。作為工業強國的“德國"也毫不示弱,德國一直以來就將機床放在了重要的戰略位置,政府更是大力扶持機床工業的發展,因此在1956年德國研發出了*臺數控機床。儼然歐美機床的起步相對于亞洲來說是比較早的,但身在亞洲的日本卻是厚積薄發奮起直追,于1958年研制出*臺數控機床。隨后日本機床產業的發展更是勢不可擋,1978年數控機床產量以7342臺遠穿超美國的5688臺,時至今日,日本在機床產業里的大哥的地位依然無人能超,產量和出口始終居世界*。
中國*臺數控機床的誕生史及發展之路
1958年也許值得紀念的一年,繼日本之后,中國也于1958年研制出*臺數控機床。我國的*臺數控機床可謂是一臺有故事的機床,簡單的說可以用兩個階段來總結它的這場誕生。*階段就是我們自身對于數控機床缺乏認知和了解,并且在人員的利用上存在諸多問題,結合主客觀原因我國的*臺數控機床夭折,項目擱置。第二段就是走出吸取*技術的階段,我國先后從日、美、德等國家引進*技術并且與其合作生產,從此我國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并發展起來。
我國的*臺數控機床可謂是在難產里艱難活下來的娃,要想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發展起來,那么后天必須加倍加倍的努力。要想改變目前的格局,國產機床必須要走上智能之路。自2014年以來,我國機床行業加速了產業結構調整,在整體穩定性和機床智能化方面下足了力氣。要加速國產機床真正實現全自動智能化生產,*脫掉貌似神離的偽裝,就要做有中國特色、有中國品質的數控機床。
引進日本*機床技術——沈陽海默數控機床誕生了
從1958年誕生*臺數控機床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時間,日本機床依然屹立于世界機床榜的*。就像中國*臺數控機床的誕生一樣,當時借助了很多外界的力量,充分融合了各方資源。沈陽海默在擁有龐大技術力量支持的同時引進更為*的日本機床制造技術,在沈陽海默的工廠里先后誕生了沈陽海默數控內圓磨床、數控雙端面磨床等。
懂得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去融合可利用的資源其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風景。沈陽海默數控機床加工精度小于2微米,可自動上下料自動檢測實現智能化生產,在國內擁有大量的客戶群體并遠銷海外。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樣你就可以望得更遠、走得更遠。
本文轉自沈陽海默數控機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