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志文:從技校生鉆研奮斗成銑工狀元
2018年12月20日 13:18機床商務網點擊:2079
說起寧志文,他的從業經歷讓很多人都覺得無比好奇,從農村娃、技校生到如今技術相當過硬的大工匠,寧志文這一路上是如何走來的呢?
一、
每天,寧志文都會穿過一條步滿機械設備的通道,來到他再熟悉不過的“老伙計”——銑床跟前。銑削、鉆削、鏜孔……三十多年,在這個方寸天地里,他們通力合作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精密的作品。
在山西百一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連鑄設備分廠,上至領導、下至工友都知道,只要是寧志文加工的產品,就意味著年檢合格。寧志文的工友說:“寧志文從來就沒有超差過,像我們有時候還有超差,他就從來沒有,責任心非常的強。”
誰都沒想到的是,這樣一位傳統機械行業的“武林高手”,山西省第四屆職工技能比武大賽名的獲得者,初入行時,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
時間回到1986年,當時高中畢業在家務農的寧志文應招從運城來到太原,放下鋤頭成為了一名銑工。也許是天生就該吃這碗飯,學徒剛三個月,寧志文已經能獨立站在銑床前完成一些簡單的加工。
沒想到,寧志文這一站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來他在銑工這個崗位上從未離開。
對此,山西百一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連鑄設備裝備分廠的廠長王明杰由衷感慨道:“(寧志文)從1986年到2018年,三十多年,一直就從事銑工工作,真難得”
二、
傳統機械制造行業有一句行話:七分靠刀具、三分靠手藝。這句話放在寧志文身上更為貼切,在他工作的車間里有一個百寶箱,里面藏著十幾種規格的銑刀。他幾十年致勝的法寶就在這些銑刀上。
在寧志文看來,一把好的銑刀既要耐用又要功能也得強,所以他在銑刀上下足了功夫。他做出的銑刀、改良出的工具在整個系統內都受到了認可。
從事傳統機械制造的人都知道,銑床的作用就是用銑刀對工件多種表面進行加工,通常銑刀以旋轉運動為主,被加工的零部件在銑刀的旋轉運動中被加工成平面、溝槽以及各種曲面,加工的精度論絲來衡量。
從兵工廠到太鋼精密配件廠,再到現在山西百一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連鑄裝備分廠,只要經他手加工的零部件,無論尺度、精度還是光潔度都能一次成型、合格,但在加工特殊材料制成的復雜工件時,寧志文發現傳統的銑刀很難勝任。即便勉強完成,費工不說,完工的成品也差強人意。
于是,寧志文對銑刀進行了簡單而又巧妙的改進,這一改進讓銑刀完全勝任了加工工作,變成了一把神奇無比的“利器”。
如果把寧志文比作武林高手,改良的銑刀只是他手中的刀劍,而修煉“內功”則是他的致勝關鍵。
和寧志文朝昔相伴的工友發現,每一次加工零部件的時候,他總是不著急“出刀亮劍”。其他人都在邊看圖紙邊干活時,寧志文卻不一樣,他每次都是先消化弄懂了圖紙之后才會開始干。
三十多年,寧志文和很多傳統機械行業的技術高手一樣,憑借扎實的功底不斷創新,一步步走到了現在。他獲得過省、市技術能手、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無數榮譽。但隨著傳統機械制造技術被數控技術以及3D技術的逐漸取代,寧志文也時常陷入沉思之中。難道昔日的英雄即將告別歷史舞臺,沒有用武之地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如今已經知天命的寧志文,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后終選擇了堅持和學習。他表示,只要傳統機械行業還存在一天,他就一天不會離開他終身熱愛的事業。如果有一天他的老伙計——銑床不在了,他還會在新的技術領域大顯身手。
(視頻來源太原電視臺《訪談時代新人·晉陽工匠》,由本網編輯聽視頻整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