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雙錢:金屬雕花 35年零瑕疵
2018年11月14日 16:20機床商務網點擊:5739
【中國機床商務網欄目 行業精英】能夠研發大型的客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在這樣一個現代工業體系相對頂端的產業當中,手工業的工人正在逐步減少,但是他們卻是不可替代的。就算是在波音空客這樣的公司當中,手工工匠也是獨當一面不可或缺的。在我國就有這樣一位手藝人,他的名字叫胡雙錢,他是一名鉗工,35年的時間里經他雙手加工過數十萬件飛機零件卻沒有出現過一件次品。
C919的首架飛機正在為早日首飛做準備,在這架有著數百萬個零部件的大飛機上,有百分之八十的零件屬于我國設計生產,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技師胡雙錢正在打磨大飛機上的一個精密零件,在這件現代化數控車床的廠房里,所有工作都靠手工來完成的胡雙錢像一位有些過時的“老古董”,他的抽屜里裝滿了和他同一年代的老式工具。在這樣一個3000平方米大的現代化廠房里,胡雙錢和他的鉗工班組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但是打磨、鉆孔、拋光、對重要零件的細微調整等大飛機需要的精細活都只能手工完成。胡雙錢表示,有些角度很小的直角的零件,機床的刀具伸不進去,所以要靠手工來修銼,并且有的零件如果緊急要用,靠數控機床來做還要先去編程,而通過我們機械加工來做就可以用短的時間將其做出。
航空工業要的就是精細活,大飛機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達到十分之一毫米級,相當于人類頭發絲的三分之一。胡雙錢在這個車間里已經工作的35年,經他手完成的零件沒有出過一個次品。
在中國工業民用航空工業生產一線,很少有人能比“老胡”更有發言權。1980年,從小就喜歡飛機的胡雙錢剛剛進廠,就見證了中國人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次嘗試——運10首飛。胡雙錢回憶道:“當時飛機一下子就騰空上去了,那個試飛情景一直在我現在的腦海里面,記憶猶新。”
然而當時試飛成功的喜悅還沒有散去,運10便因為多種原因,終下馬。原本聚集了中國航空精英的上海飛機制造廠突然冷了下來,當時廠門口停滿了上海各大工業企業招聘技術員工的專車,私營企業的老板甚至為他開出了三倍工資的高薪,但胡雙錢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2015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正式立項,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再次被點燃。大飛機的制造讓胡雙錢又忙了起來,不僅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
有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了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一個零件要100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胡雙錢如此說到。
0.24毫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致編程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部件,那時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銑鉆床,連圖紙都沒有。僅用了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當這場“金屬雕花”完成之后,零件一次性通過檢驗,送去安裝。
胡雙錢的同事曹俊杰表示,有難件、特急件總會想到老胡,半夜三更將其叫來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胡雙錢對家里的照顧就相對減少了許多。如今,胡雙錢一周有6天要“泡”在車間里,一張僅有的全家福還是2006年照的。一年多前,一家人從住了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搬了出來,貸款買了這套位于上海寶山區的70平米新家。作為一線工人,老胡沒有給家里掙來更多的錢,卻帶回了一摞摞的獎狀、證書。
如今,距離老胡退休的時間越來越近,回想自己的一生,老胡說道:“我是708工程(運10)進來的,到我退休的話,正好在這參加C919,如果年齡允許的話,好再干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點貢獻,這就是好的,是我的理想。”
(視頻來源:CCTV13新聞頻道欄目——[24小時]大國工匠 航空“手藝人”:胡雙錢,本網編輯根據視頻整理)
(視頻來源:CCTV13新聞頻道欄目——[24小時]大國工匠 航空“手藝人”:胡雙錢,本網編輯根據視頻整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今日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