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李想:唯有匠心 方能獨具
2017年09月19日 09:50機床商務網點擊:3550作者:杜學勝 尚志亮
【中國機床商務網欄目 行業精英】咫尺平臺歷人生,技能大賽勇奪魁。在不久前舉辦的第十三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上,中國航發黎明職工李想憑借深厚功底和穩健的發揮,奪得模具鉗工名。
入廠15年來,他在鉗工崗位上,用專注和執著丈量產品的尺度,打磨零件的精度,保證質量的高度。工作認真、求知上進的他先后獲評“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集團青年崗位能手”“遼寧省杰出青年崗位能手”“沈陽市技術標兵”“沈陽市技術能手”“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曾連續兩屆在黎明職工職業技能運動會上獲得鉗工名。
“想下棋,找高手”
今年34歲的李想,是黎明工裝制造廠夾具工部鉗工、技師、公司三級技術能手,主要從事各類工裝的鉗工裝配工作。
李想所在的這個廠,涌現過3位全國勞模、多位大國工匠。俗話說:“想下棋,找高手。”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李想一有時間就來到公司技能專家孫家宇工作臺前請教、學習,并拜孫家宇為師。白天,他跟在師傅身邊看加工難度大的工裝裝配;晚上回家,對照書本上的內容研究消化白天學到的技能。功到自然成。經過日積月累的努力鉆研,如今李想已成長為工廠的技能先鋒、工匠新秀。
臺前十分鐘,臺后十年功
在技能賽場上,他奮勇爭先獲榮譽;在生產現場中,他攻堅克難保交付。
李想在打銼零件時,雙腿叉開成弓形,身體前傾,雙手握緊銼刀兩端,穩穩地壓住零件,向前用力推動……
李想說,就這一個基本動作,他練了15年,揮動銼刀成千上百萬次。這個過程必須要全神貫注,手上的銼刀不能有一點抖動,不然零件表面就不平整,不是前后低中間鼓,就是偏向一面。這是練手頭上的功夫和感覺。
李想的銼削絕技是,使用銼刀銼削平面后,用百分表、刀刃尺測量加工表面,對基準面的平行度及垂直度可達到0.01mm以內,加工表面本身平面度可達到0.005mm以內。
他的過人之處還有鉆孔加工。普通鉆床加工孔徑尺寸及位置度保證0.02mm。使用高度尺、劃線樣沖打點后,用普通鉆床進行鉆鉸孔,加工后保證孔中心至工件基準面尺寸誤差在0.02mm以內,兩孔孔距誤差0.02mm以內,成功率超過70%。
打鐵還需自身硬
有了過硬的技能才能擔當重任。近年來,他不斷解決型號研制、技術革新及新設備引進、使用、維護中的技術難題。
一次,工廠急需對產品截面測具進行排故檢測。該工裝結構復雜,型面要求精度極高,連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都表示這項任務不可能完成。面對加工難題,李想深思熟慮后進行了多次試驗,與三坐標檢驗人員合作,終找出了誤差原因。隨后,他和工藝人員一起研究工藝,消除瓶頸,固化了相關工藝,改善后該工裝提率近10%。
在鈦合金機匣機化學銑加工課題的攻關中,在沒有此項技術和經驗可供參考的情況下,李想經過50多次的反復試驗,終解決了焊接變形、表面覆涂等難題,成功完成了該套工裝的研制,保證了課題的順利進行。其出色表現,受到了公司通報嘉獎。
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他,每月完成工時均在500小時以上,為工廠順利完成全年任務做出了突出貢獻。2016年,他裝配交付工裝百余項,加工的工裝無超差交付紀錄,開創了夾具工部制造工裝速度快、質量好的紀錄。
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加倍努力在崗位上,為保交付、保質量、保攻堅,貢獻新的力量。
(原標題: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李想:唯有匠心 方能獨具)
(原標題: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李想:唯有匠心 方能獨具)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hzzhongling.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今日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