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臺16條措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科技強省建設。《若干措施》圍繞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打造高水平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載體平臺、大力支持科技人才轉化成果、促進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提升科技金融賦能成果轉化水平、改革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激勵機制八個方面,提出了十六條措施。
廣東:支持珠三角九市與港澳聯合共建科創制造、人工智能等合作平臺
《中共廣東省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意見》發布,其中提及,健全大灣區產業科技創新合作機制。服務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運行機制,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健全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等聯動發展機制,推進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建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完善面向港澳科技項目資金管理制度,探索“雙向科創飛地”模式。完善促進產業優勢互補協作聯動發展的體制機制,支持珠三角九市與港澳聯合共建科創制造、人工智能、綠色經濟等合作平臺,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發揮改革創新示范引領作用。
上海:上海已基本建成區塊鏈數字底座 預計年資金交易量數萬億元
上海市數據局二級巡視員錢曉11月26日在第三屆算力網絡與數字經濟論壇暨2024年“算力浦江”總結大會上致辭時表示,上海市數據局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瞄準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等需求,致力于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為上海的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支撐。錢曉表示,上海市數據局加快推動云、網、區塊鏈、算力等基礎設施布局,以促進資源共享共用。基本建成區塊鏈數字底座,完成千臺一體機組網,已與超70家鏈主企業深度合作,探索100余個應用場景。待完成上線后,預計可帶動上鏈企業規模超20萬家,年資金量數萬億元。按照國家數據局統一部署,探索打造上海市算力資源監測調度平臺,進一步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體系。
河南鄭州:2024世界傳感器大會將于12月1日在鄭州舉辦
從鄭州高新區管委會了解到,2024世界傳感器大會將于12月1日~2日在鄭州舉辦。據了解,本次大會以“感知世界 智創未來”為主題,由“一會兩賽一峰會”組成,其中“一會”包含2024世界傳感器大會及7場分會場活動;“兩賽”由2024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創業大賽、首屆“商都杯”傳感器創業項目路演大賽組成;“一峰會”是指第二屆國際傳感器企業家峰會。
福建龍巖:《龍巖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二條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工作部署,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龍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龍巖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二條措施》。
湖北武漢:為創新成果實時存證,武漢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平臺上線
為自身的創新成果實時保存憑證、固定侵權證據、查驗知識產權真偽……11月29日,武漢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正式上線,上述功能該平臺均能實現。現實中知識產權的維權往往存在“存證難、舉證難、維權成本高”的難題,而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可為創新主體提供可存、可信、可驗、可追溯的鏈上證據。2022年,知識產權保護就被納入武漢市區塊鏈建設應用場景之一。該市市場監管局(武漢市知識產權局)一直在探索區塊鏈技術在知識產權保護場景的應用。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建設目標是實現知識產權的實時存證和確權。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對知識產權創造過程的實時存證,確保知識產權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有效解決電子數據存證難和認證難的問題,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廣東深圳:鼓勵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能夠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科技型上市公司
深圳發布《深圳市推動并購重組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5-2027)(公開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支持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提升投資價值,助力深圳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發展壯大,增強產業經濟發展新優勢。鼓勵聚焦新質生產力的“硬科技”“三創四新”屬性尤其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以及新賽道和未來產業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能夠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科技型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持續做大做強。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深圳在金融科技、綠色低碳等新興領域先行先試開展上市公司并購重組。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