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近日,西安煤礦機械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450米超長工作面智能化采煤機在400米深的礦井下以每分鐘10米的速度向前行駛。與此同時,66個采煤刀頭同時轉動,一天開采量高達4.6萬噸。這是陜西省國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縮影。
今年是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陜西省國資委要求省屬企業把改革內容分解成具體任務,及時解決改革過程中的問題,確保全省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各項任務有序推進、見到實效。
細分改革任務全力攻堅
2023年10月,陜西印發《陜西省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明確今后3年陜西省國企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標志著新一輪國企改革正式啟動。《實施方案》明確今年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任務的70%。
延長石油印發提升行動工作方案及工作臺賬,確定了8個方面、27項改革任務、69項具體措施,形成九大類37項改革措施。陜建控股集團已根據工作臺賬分解了70項改革任務。其中,治理提升、專項任務、安全發展等改革任務全部啟動,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陜煤集團組織集團下屬各級企業召開專題動員部署會,迅速建立上下聯動、業務協同的改革體系。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整體任務完成率達到32.39%,并指導21戶二級企業制定了工作臺賬,明確改革目標、工作措施、完成時限等。陜西交控建立國企改革工作臺賬94項,形成改革項目、制度、預期標志性成果“三個清單”,確保改革任務全面覆蓋,并推動改革重要指標納入年度目標考核。法士特成立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整體謀劃、統籌推進實施方案落實工作,同時成立工作小組定期跟進完成情況。陜藥集團要求到2024年年底完成50項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重點任務,進度達到總任務的75%。陜西外經貿集團建立了分管領導牽頭的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重點難點問題部門工作協調機制,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已完成改革任務19項,占全部改革任務的33.93%。
把科技創新放在首位
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后,陜西省國資委加大對企業創新發展和新產業培育的考核力度,并分別從科技創新投入、平臺建設、成果產出、創新影響力、人才引培5個方面設置30余項考核指標。
陜汽控股不斷在海外市場實現突破,離不開科技創新帶來的產品優勢。去年,陜汽控股組建48個核心技術攻關跨部門協作團隊,圍繞產品技術、制造工藝、信息技術、產業化零部件等領域進行技術攻關。目前,自動駕駛、固態底盤等40余項關鍵技術研發落地應用。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進一步健全創新體系,完善創新激勵機制,重獎激勵科技創新,加大獎勵激勵力度,提升創新動力和活力,同時設立陜西有色金屬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聯創科技鉬產業創新中心、鈦產業創新中心等11個產業創新中心,大力推進科技攻關。2023年底,秦創原·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一期)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建成,秦川中央研究院、秦川精密裝備公司等在此落戶。秦川集團通過打造研發創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地,進一步推動高端數控機床及其關鍵功能部件產業化、智能制造及系統集成產業化。作為陜西工業母機龍頭企業,2023年,秦川機床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攻克了高精高效磨齒機主軸數字化裝配、車銑中心熱變形誤差補償等25項關鍵核心技術。
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后,省屬企業成為培育新興產業的“急行軍”。
在位于商洛化工產業園的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氟硅化工有限公司廠區,聞不到一絲化工品的味道。該公司的電子級氫氟酸主要用于光伏硅片表面清洗、制絨等流程。該公司為實現原料自給和降本增效,正在加快礦山開發,初步形成采礦、選礦、氟化工精細化學品生產全鏈條。2023年,陜煤集團新興產業投資82.26億元,占投資總額的32.93%,高于省屬企業平均20個百分點。陜投集團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聚焦現代能源、大數據、生物醫藥、半導體、國防工業等新賽道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緊抓國家信創工程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加快構建以“盤古計算機 鯤鵬服務器”為算力底座的先進計算產業生態,打造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計算產業基地。陜建控股集團在做強做優主業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布局發展,重點開拓光伏、風能、氫能、生物質能、工業固體廢物、城鄉生活垃圾綜合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與節水等生態環保及資源循環利用等市場。
一季度,陜西省屬企業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投資額達242億元。
深化經營機制 激發企業活力
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是國企改革的“硬骨頭”。截至目前,省屬企業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631人,占管理人員總人數的3.39%,搬走了“鐵交椅”,讓管理人員能上能下。
新一輪國企改革重在深化提升,將進一步健全市場化薪酬制度,加大收入分配向核心關鍵人才和一線苦臟險累崗位傾斜力度,推動監管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分配制度改革里的薪酬差異化改革后,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高了,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意識不斷增強,設備運轉異常和跑冒滴漏問題總能及時發現。”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廠聯合三車間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以來,陜投集團下屬48家企業依據績效考核結果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累計89人,占比達到4.17%。此外,該集團構建了系統分級分類的全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建立“按業績貢獻決定薪酬”的分配機制。陜藥集團實施全級次全資控股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員績效考核,員工公開招聘比例達到100%,干部員工積極性、活力不斷增強,上下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省屬企業要建立起管理、技術、技能為主的多序列崗位管理體系,實現“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陜汽控股推行工資與企業經營目標掛鉤,一崗一薪、易崗易薪,破除平均主義、“高水平大鍋飯”,充分體現績效激勵約束效果,提高內部薪酬公平性。該公司將薪酬待遇向公司緊缺的高精尖技術人才及一線高技能人才傾斜。在同類別崗位上,骨干員工薪酬收入遠高于本崗位平均薪酬。陜煤集團進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向關鍵崗位骨干人才和一線員工傾斜力度,煤炭生產企業一二三線員工收入比例逐步調整到2.5∶1.5∶1。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