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園上空的藍天(新松工程師 攝)
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讓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新松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上篇)》中,我們共同回顧了新松在新能源行業、核能、工業尾氣處理等領域的貢獻,今天再來聊聊新松還在哪些領域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做出了貢獻!
“手眼”結合——
大幅提升光電轉化率!
太陽能資源分布廣泛且用之不竭,已成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用光伏電池一般為多晶硅和單晶硅電池,但其原材料供應能力有限且價格波動大。為從技術上解決對原材料的依賴,聚光太陽電池受到行業的高度重視,其中尤以砷化鎵太陽能電池最具代表性。
▲ 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全球第一(圖片來自新華網)
砷化鎵太陽能電池運用凸透鏡原理,將太陽光聚焦到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并投射至太陽能電池上,凸透鏡與半導體單元的對位精度,直接影響著光電轉化率。在傳統人工裝配環節中,工人主要憑借肉眼與經驗進行裝配,導致產品一致性差且光電轉化率較低。為了改變這一行業痛點,新松與廣東某知名智慧能源企業通力合作,早在2014年就基于工業機器人和機器視覺技術,成功打造砷化鎵太陽能電池智能裝配線。
▲新松工業機器人搬運太陽能面板
在該項目中,新松為用戶提供了包括工業機器人,上料、涂膠、壓裝工作臺以及自動化輸送線在內的全套產線設備。項目運用工業機器人完成對太陽能面板的柔性化搬運,通過機器視覺準確識別mark點,浮動裝置高效調整基板位姿,達到聚光單元與半導體單元的最佳對位精度,完成鋁框與太陽能電池基板的組裝,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及光電轉化率。該項目不僅是用戶的首條太陽能電池智能裝配線,同時也為國產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升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安全高效——
為“最干凈的化石能源”打造運輸載體
液化天然氣簡稱LNG,被公認為地球上最干凈的化石能源,無論是工業還是民用,都是清潔、高效的生態型優質能源和燃料。其制造過程是先將氣田生產的天然氣凈化處理,經一連串超低溫液化后,然后用專用船或油罐車運輸,而LNG罐式集裝箱是保障運輸安全、高效的重要載體。
▲LNG罐式集裝箱智能制造
新松攜手中遠海運,成功打造LNG罐式集裝箱智能制造生產線。本智能化產線以智能工廠為依托,以兩化融合為目標,以關鍵工序智能化為核心,通過物流、信息流推動生產流,具有信息化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建立了從產品設計、生產、管理到服務的全生命周期智慧體系,打造中國重裝產品制造的“智慧工廠”新標桿。
水能守護者——
鋼鐵衛士駐守長江第一壩
水電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地球傳統能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普遍優先開發水電,大力利用水能資源。中國不論是已探明的水能資源蘊藏量,還是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都居世界第一位。葛洲壩水利樞紐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每年汛期,長江流域區域性洪水頻發,浮渣堆積壩前,致使攔污柵壓差增大,機組發電水頭降低,嚴重時可造成機組非計劃停運。
▲智能清污機器人在葛洲壩
為了切實解決多種類、大體量、高強度的清漂難題,新松成功研發出安全高效地智能清污機器人。新松智能清污機器人整機高20米,配有一對液壓伸縮鋼臂,伸縮臂行程可達15米,最大升降速度每分鐘8米,主要承擔電站攔污柵前的清污任務,可快速完成不同水深條件下,從細小浮渣到合抱大樹等各種大小漂浮物的打撈、抓取工作。此外,它能遠程配合中控室,實現機組攔污柵壓差判斷、清漂定位、加壓抓取、料斗緩存、快速裝卸等功能,同時自帶排水系統,可有效避免清漂過程對壩面造成的二次污染。
至此,《新松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系列撒花完結,感謝小伙伴們的關注和支持!
未來,新松將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持續奮斗,努力締造一個空氣香甜、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麗中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