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本周機床頭條》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周有哪些行業要聞吧!
1、第三季度訂單量同比下降29%,二次疫情深刻影響德國機床行業
2020年第三季度,德國機床行業的訂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9%,來自德國國內的訂單下降了26%,國外訂單減少了30%。從1月到9月,整體訂單下降了33%。國內訂單比上年下降27%。國外訂單減少了36%。
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VDW)總經理Wilfried Schafer博士表示:“二次疫情已完全席卷了機床行業。”“隨著第三季度經濟指標的上升,短期改善的希望正在逐漸減弱。第三季度的訂單量保持在前幾個月的低水平。”
本站點評:目前,德國和許多歐洲國家已實行了部分封鎖。對于機床行業而言,這是一個高度不確定且充滿挑戰的環境。據VDW預計,德國機床行業今年產量將下降30%左右,虧損將達50億歐元。整個歐洲地區的機床產業十分緊張,相比之下,中國地區的產業則恢復得很快速。
2、華中數控組織召開行業需求與強國智能裝備研討會
2020年11月13日,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指導,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沈陽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和沈陽華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一場研討會在沈陽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航空復雜結構件智能制造生產基地現場召開。
會議以“和正固本同頻興邦”為主題,來自全國機床制造企業的代表,航空航天、汽車、3C等重點領域用戶代表等共計百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華中數控田茂勝總裁主持。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毛予鋒常務副理事長受邀出席會議并參與企業交流。
本站點評:由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沈陽航空產業集團、沈陽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建設的航空復雜結構件智能制造生產基地項目,共有國產高檔數控機床57臺,其中配套華中數控系統的機床49臺(五軸機床33臺)。該基地項目是國內航空航天領域首條全部應用國產高檔數控設備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同時也是航空航天領域配套華中8型五軸數控系統多的智能制造生產線,是國產數控機床、國產數控系統與航空工業合作的有益探索。
3、華東數控新推高精密磨床
近日,記者從華東數控方面獲悉,公司在高精密數控機床產品研發上取得新進展,推出了各項性能可媲美國外同類型產品的MGK高精密數控外圓磨床。今年以來,公司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持續聚焦機床主業,生產經營持續改善,據此前公司披露的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40.84%,特別是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36.27萬元,同比增長66.82%。
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上市的MGK高精密數控外圓磨床是公司新的研發成果。該產品實現了高精度、高剛性、高穩定性,在媲美國外同類型機床的同時,因為價廉物美,一經上市就備受行業關注,成為公司實現替代進口的一款主力高精密數控機床。
本站點評:據了解,自威海威高醫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為大股東后,華東數控的無效資產及訴訟等歷史遺留問題已基本處理完畢,公司的資金及運營已經進入良性循環。如今輕裝上陣的華東數控,由于戰略轉型方向準確,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公司也作出了“未來企業的經營業績將持續改善”的判斷。
4、齊齊哈爾市精密超精密制造產業發展規劃正式啟動
11月28日,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舉行齊齊哈爾市精密超精密制造產業發展規劃啟動儀式及新聞發布會,這也意味著該市精密超精密制造產業發展十年藍圖正式“揭幕”。
下一步,齊齊哈爾將全面實施精密超精密制造產業發展規劃,以產品化、高精度、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為目標,重點推進“1+2+3+4+N”產業體系建設,即建設1個主題園區、2個研究院、3個中心、4個專業產業園、發展N個產業領域。優先發展精密超精密部件制造、精密超精密鑄鍛造、精密超精密數控機床等產業領域,適時啟動精密超精密材料制造、精密超精密光學儀器、精密超精密計量檢測設備制造、精密超精密刀具和熱處理能力等5個領域,著力提升設計創新能力、精密加工能力、計量檢測能力、制造工藝水平、智能化程度和后處理能力,把齊齊哈爾打造成為全國大精密超精密制造產業基地。
本站點評:據了解,齊齊哈爾是一座老工業基地城市,歷經70多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國家重要的裝備制造產業基地,承擔著國防安全、產業安全,掌握著國家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中國一重、中車齊車、齊二機床、齊重數控等研制生產的大型礦山采掘設備、大型成套連鑄連軋設備、重型數控機床、核電設備關鍵部件、鐵路貨車車輛等裝備填補了我國多項裝備技術領域的空白,代表著國家裝備制造業的高水平,并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齊齊哈爾一直積極探索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全力推進12大重點產業,裝備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5、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擬認定名單公示,一座老牌機床廠遺址入選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公示了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擬認定名單,包括北京電報大樓、天津海鷗表業手表制作生產線、長春電影制片廠等62處工業遺產。其中,德州機床廠作為機床產業遺址榜上有名。
德州機床廠肇始于1940年抗日戰爭時期,舊址建筑群始建于1951年,時為德州建華鐵工廠,位于德城區富源大街1369號,緊鄰京滬鐵路,占地約36畝。該建筑群包括職工大禮堂、辦公樓、機床博物館、防空洞等核心物項,不但具有蘇式建筑典型的文化特征,也融合了中國建筑獨有的元素和符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新中國發展過程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它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輝煌成就和發展歷程。附設博物館體現了德州市近代工業特別是機床工業的發展歷史。
本站點評:工業遺產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筑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跡,承載了城市記憶,是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了我國工業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信息,見證了國家和工業發展的歷史進程。申報范圍為1980年前建成的廠房、車間、礦區等生產和儲運設施,以及其他與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2017年~2019年,工信部先后認定發布了三批共102項國家工業遺產名錄,在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申報認定工作中,各地申報踴躍,申報數量達到近200項,同比增長50%。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