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機床頭條】觀眾老爺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本周機床頭條》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周有哪些行業要聞吧!
1、2020年三季度機床工具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出爐
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報道,2020年機床工具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1、2月份曾大幅下滑,3月后逐月轉好,進入三季度呈現出加速回升態勢。從2020年1-9月的統計數據看,營業收入降幅持續收窄,利潤總額加快增長,金屬加工機床的產量和訂單增速明顯加快。
根據國統局規上企業統計數據顯示,機床工具行業2020年1-9月累計完成營業收入4725.8億元,同比降低4.4%,降幅較1-6月份收窄3.2個百分點;2020年1-9月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84.9億元,同比增長8.0%,1-6月為同比降低2.5%。
2020年1-9月機床工具行業虧損為20.1%,比1-6月收窄4.0個百分點。其中,金屬成形機床行業虧損面大,為26.6%;金屬切削機床行業虧損面為25.5%;工量具及量儀行業虧損面為15.0%;磨料磨具行業虧損面為19.0%。以上各分行業虧損面均比今年1-6月明顯收窄。
本站點評: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表示,綜上各種因素,預計機床工具行業全年主要經濟指標有望與上年持平,其中利潤總額可有5-10%的增長。2021年按正常發展趨勢,機床工具行業應呈平穩恢復性增長態勢,主要經濟指標有望實現正增長。但環境和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可能對行業的發展帶來沖擊。
2、2021年1月起,DMG MORI的機床生產將完全達到碳中性
2021年起,DMG MORI生產的全部機床將從原材料到產品交付的全過程達到氣候中性。DMG MORI的生產解決方案還幫助客戶在生產中節省更多能源。此外,DMG MORI機床在綠色產品生產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據悉,2020年5月以來,DMG MORI在包括自身價值創造環節中的“公司碳足跡”方面已實現氣候中性。在各個領域,DMG MORI都避免碳排放,例如我們使用現代化的供熱、通風和冷卻技術。同時,DMG MORI使用自己發電的綠色能源,并且幾乎每一家工廠都只購買綠色電能。目前,對于剩余、尚無法避免的碳排放,DMG MORI投資購買環境可持續、認證的環保項目進行補償。
本站點評: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為環保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作為機床企業之一的DMG MORI身體力行地去做環保,無疑為行業起到了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前不久,我國剛宣布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聽從號召,重視環境保護,熱愛關心我們共同的家園。
3、山東機床附件產業集群誕生共享工廠!
11月17日,平原機床附件產業集群共享工廠——平原鑫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正式投用。據鑫盛精密總經理潘炳峰介紹,共享工廠的設備基本上都是各廠利用率很低的半閑置設備,他們通過長期租賃的方式實行“整租零用”。共享工廠收取加工費,然后再按照每個工序分配給操作工人,差價就是企業的毛利潤。除了設備之外,海爾海創匯與平原縣政府平臺共同出資設立的平原海創匯公司還創設了“原材料和標準件共享倉庫”,對全產業集群開放。
“早在半年前,我們就已經在訂單共享方面嘗到了甜頭。”新三板掛牌企業山東征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峰說,“半年前,美國一家公司給征宙機械下了一個12000支夾頭的訂單,這個訂單要求的精度高,加之時間緊迫,光靠征宙機械生產肯定耽誤工期。不然就得空運,但成本會上升25%左右。于是,我們將訂單分散到3個生產廠家,后按期交貨,贏得了客戶信任。現在夾頭訂單一個個紛至沓來,成為我們的一項常規業務了。如果什么產品都自己干,老是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那么不論是成本還是效率,都不一定是的。”
本站點評:德州是機床附件附件之鄉,機床附件生產廠家星羅棋布,產品種類眾多,但每個工廠的訂單與產能之間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匹配。如今,共享工廠的創立,為各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原先各廠之間也經常互相調貨,實現了“庫存共享”,極大提升了產業集群共享的廣度和深度,是一個很好的舉措。
4、數控機床專項成果與航空領域對接會在沈陽召開
11月13日,受數控機床專項辦委托,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和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在沈陽航空制造公司舉辦了數控機床專項成果與航空領域對接會。來自工信部、科技部、國防科工局、中國工程院、遼寧省工信廳等相關部門領導,數控機床專項專家,以及機床、用戶領域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巡視員苗長興在會上指出,數控機床專項實施10年來,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系統布局,創新工作機制與模式,通過幫助機床裝備企業打開用戶之門,推動用戶企業與制造企業、主機與系統部件企業協同創新,“十年生聚”夯實產業基礎,產業創新生態逐步完善。要緊牽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強基礎補短板,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緊緊抓住產業鏈環節,切實提高機床行業企業的自主創新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
本站點評:長效機制工作開展了對接會、推廣會、培訓會、用戶表彰等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加強了重點領域用戶對數控機床專項實施成果的了解,促進了機床裝備制造企業和重點領域用戶的交流溝通,在兩個領域之間架設起了溝通的橋梁,搭建了交流平臺。
5、Star精密計劃將自動車床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泰國
據日媒報道,日本Star(斯大)精密株式會社計劃將中國工廠的自動車床生產線轉移到泰國工廠,轉移規模約為每年100臺左右。而原本位于中國的中低端機床工廠,將只面向中國國內市場。
據了解,Star精密的總生產能力約為每年5000臺。泰國工廠的月生產能力為150臺。即使加上從中國工廠的轉移,生產仍有余力。轉讓后,面向日本市場的機床將從泰國工廠出口。中國工廠的月生產能力約為230臺。在中國,市場預計將繼續增長,5月份的訂單達到了211臺的歷史新高。因此,生產能力將暫時維持。
本站點評:關于轉移的原因,有人指出,由于中國密切關注出口環境,日益加強技術和服務的出口管制,比如將于12月1日生效的《出口管制法》等,為了分散風險,這家日本企業決定轉移部分機型生產,讓中國工廠只專注于中國市場。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