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科技動態】鐵水是鋼鐵行業的生命之源,鐵水運輸被行業人士稱之為“鐵鋼界面的生命紐帶”。過去,在傳統的鐵水運輸過程中,需要司機頻繁的上下車作業,勞動強度大、存在安全隱患,并且效率也低。
不過,伴隨著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傳統工業的生產模式逐一被打破。越來越多的自動化技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陸續應用到實際的加工生產中去,令人大開眼界,贊不絕口。

圖片來源于中聯鋼信網
前不久,兩臺無人駕駛礦車在馬鋼南山礦和尚橋采場開始作業,這標志著南山礦智慧制造重點項目——“和尚橋采場基于5G技術的無人駕駛礦用卡車項目”正式試運行。無人礦車的投用,一方面保證運輸生產安全穩定,減少了車輛油耗,消除了人為因素導致的設備受損;另一方面,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運輸效率。這是安徽省內應用5G技術的無人駕駛礦車項目,投運后將首開國內冶金露天礦山礦車無人、有人駕駛混編運行先河,為國內“智慧礦山”建設提供馬鋼樣本。
于此同時,首鋼股份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日前在公司流程首次應用上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簡稱RPA)是一種預先設定的程序,通過模擬并且增強人與計算機的交互過程,將基于規則的常規操作自動化如讀取郵件、對賬匯總、檢查文件、生成文件和報告等枯燥、重復、標準化的工作,都可以讓RPA機器人代為完成,將員工從傳統的繁瑣重復的業務操作中解放出來,釋放員工的創造力和專業價值,以此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此前,RPA技術在鋼鐵制造業還沒有應用先例,沒有成熟場景和應用經驗可以借鑒,第一期項目上線成功在首鋼范圍內尚屬首次,具有理念創新性、業務引導性,有效拓寬產銷一體化系統集成的技術渠道,是首鋼股份在技術上的一次全新突破。
7月31日,在吉林建龍10KV軋鋼粗軋變電所出現了一位特殊的“電力巡檢操作員”,正在按照巡檢操作流程進行作業,這就是吉林建龍首臺智能電力巡檢操作機器人。
這臺機器人主要應用于6kV及以上高壓配電室的無人化巡檢與關鍵操作,通過變電站巡視,各項標記錄入和智能分析及特殊情況下的巡檢,用以替代操作人員完成具有危險的關鍵操作步驟,有效降低人工巡檢勞動強度,降低變電站運維成本,切實提高巡檢作業效率及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為智能變電站和無人值守變電站提供創新型的技術檢測手段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克服、彌補了人工巡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一步提升變電站輸送電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給傳統行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通過合理的應用,我們可以有效帶動工廠往生產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轉型升級,打造構建生產的少人甚至是無人工廠。
(原標題:鋼鐵工人面臨危機!多家鋼企開啟人工智能新模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