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本周機床頭條》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周有哪些行業要聞吧!
1、工具行業2019全年及2020上半年運行情況分析出爐
近日,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統計的工具行業2019全年及2020上半年運行情況分析出爐。分析顯示,2017年,我國工具行業高速增長;2018年,持續增長;2019年,刀具類出現負增長,量具類增長態勢前高后低。進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突然爆發的影響,工具行業一季度急劇下行,從4月份開始出現恢復。工具行業內刀具和量具產品的表現有所不同。
2019年刀具產品銷售收入出現負增長,并逐步走低,出口量大幅下降。2019年一季度,量具銷售收入增長率繼續攀升至22%,隨后增長率逐步走低;量具出口增長率繼續升至29.2%,隨后增長率逐步走低。
2020年一季度,刀具產品銷售收入急劇下行,二季度下降幅度快速收窄;量具下降幅度大于刀具,量具的調整滯后于刀具產品約半年左右。
本站點評:機床協會表示,面對當前的形勢變化,工具行業重要的是要扎扎實實練好內功,只有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工具產品做好,在中工具產品的研發制造和用戶服務方面下更大功夫,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才能在新變化中抓住機遇,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聚勢賦能,第十九屆中國制博會盛大開幕
9月1日上午10時,為期五天的CIEME2020第十九屆中國裝備制造業博覽會(簡稱中國制博會)在沈陽展覽中心隆重開幕。
本屆展會展覽面積6萬平方米。吸引了海內外參展企業512家參展,其中:國內企業433家,占85%,境外及外商投資企業79家,占15%。展位數量2016個,其中:國內展位1508個,占75%,境外及外商投資企業展位508個,占25%。境外及外商投資企業分別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士、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韓國、中國臺灣等13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參展企業來自16個省市(區)。35家世界500強及跨國公司,8家世界著名機床企業和30家國內裝備制造業企業參展本屆中國制博會。
本屆展會以“轉型升級·合作共贏”為主題,聚焦智能制造,結合東北工業基地優勢、圍繞以高檔數控機床為主的各類機械加工設備;工業機器人、IC裝備、3D打印、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工業設計和軌道交通設備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和人工智能創新技術;工業自動化;裝備制造業通用和專用設備;汽車制造;節能環保;能源交通;工程機械;特種車輛及大型設備等主題緊密布局,為企業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謀求解決之道。
本站點評: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重要階段,必須搶抓智能制造發展機遇,加大研發投入,催生企業創新性發展動力,從而有力推動行業的“智造”水平完成蛻變。此次展會將為企業帶來無限機遇,也將促進行業合作多元發展。
3、景氣度提升+格局優化,民營機床迎發展良機
中泰證券發文指出,景氣度提升+格局優化,民營機床迎來發展良機。文中指出,國內機床產量及產值的高點在2011年,此后進入長達十年的下行周期,2019年的產值已由高點下降約30%。保有量方面,目前國內機床存量約為800萬臺,役齡10年以上的傳統機床超過60%,即有450萬臺以上機床處于報廢階段,意味著目前國內存在巨大的機床更新換代需求。根據我們測算,2020年或將是一輪更新周期的起點。
在競爭格局上,一方面,以“十八羅漢”為代表的老牌機床在過去十多年中,逐步邊緣化、平庸化,規模效應和核心技術能力始終未有重大突破。另一方面,2015年以來民營機床已成中堅力量,但是呈現“小而散”的特征;2016-2018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環境成本由外部成本轉為企業內部成本,普遍提高了企業生存門檻,機床行業的下游需求呈現“頭部化、集中化、化”特征,這將倒逼民營機床市場集中度提升。
be:有趣的是,文中認為,誰是民族品牌的者?作為裝備制造的核心價值環節,中國機床行業亟需發展自有品牌,唯有“工匠精神+市場化戰略”方可突圍。參照山崎馬扎克的發展歷程,海天精工有望成為民族品牌的者,國盛智科異軍突起可期。
4、復蘇緩慢,意大利機床行業經歷了嚴重的業務下滑
意大利機床制造商在2020年第二季度收集的訂單指數再次下降。根據在意大利機床、機器人和自動化制造廠商協會(UCIMU-SISTEMI PER PRODURRE)的數據顯示,該指數在4月至6月期間錄得比2019年同期低39.1%的下滑。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意大利制造商在國內市場的訂單減少(-44.7%)和出口市場報告的下降(-37.8%)。意大利機床協會的總裁Massimo Carboniero表示,“機床制造企業及其大部分客戶企業仍然關閉,停止了生產和貿易活動。所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本季度的整體表現,這表明制造業的運營商處境艱難”。”
本站點評:好消息是,意大利制造商近月來也收到了一些復蘇跡象。牛津經濟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of Economics)的調查顯示,在今年經濟放緩之后,到2021年,對新生產技術的投資應該會再次上升。因此,意大利對新機床的需求預計將比2020年增長31.5%,超過35億歐元。甚至整個歐洲地區也將更具活力,消費增長19.5%,達到近180億歐元。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將有新的動力,需求增長35.3%,相當于340億歐元,美國也應該如此,預計在新的生產系統上投資110億歐元,比2020年增加31%。
5、董明珠:制造業趕上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8月26日,“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珠海舉行,當天下午,董明珠接受了活動訪談,對特區改革精神、愛國情懷、企業家精神、核心技術、裝備制造、短板挑戰等諸多方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董明珠表示:“我覺得我們很幸運,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前沿,又在大灣區建設的時期,那么對我們制造業來講,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40年的建設當中,我們踐行了實力和責任,制造業不能被眼前的一些光環或者當下的利益所誘惑,一定要走自主創新之路。
我們幸運的就是改革開放大平臺給了我們機會,所以我經常跟我的員工們講:我們做得再好,也要感恩這個時代,若沒有這個時代,無論怎么做也做不出來。那么同樣我們要看到自己的短板,是否做到強,是否真正能夠、創造和掌握核心技術。”
本站點評:董姐還認為:“未來我們更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因為我們親身走過來,感受到了不掌握核心技術的痛苦。以前的空調主宰不了,因為用的核心部件都是人家的壓縮機、電機,而現在我們自己可以做所有關鍵核心部件。所以企業要不斷地堅守創新和挑戰,更多的是一種自我的挑戰,你必須要有刀刃向內的精神,敢于挑戰自己,你才能行。我們希望有一天,所有的關鍵核心部件和裝備全部都由自己來完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