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市場分析】機床產業是新冠疫情沖擊下受創深的產業之一,然而,歷史的規律告訴我們,大災難之后總會迎來大發展。為了在瞬息萬變的局勢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機床制造商需要集中精力觀察世界的變化。

隨著5G的正式商用,機床產業迎來了下個世代的新風口。如何利用通訊技術為機床制造提供附加值,成為機床制造商們在未來幾年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5G具有高速、低遲延、可同時連接眾多終端裝置的三大應用特性,除了工廠不再需要復雜的線纜進行數據傳輸,紓解了機床線路老化以及遷移不方便問題之外,面對萬物聯網時代,也可透過5G解決工廠內的聯網設備上,大量資料傳輸與降低傳輸延遲。
那么,如何借助5G風口找到新的商機和發展方向,各家廠商也給出了不同的解法。
作為世界產業者的日本廠商,近年也加強對于5G的投資布局。根據日經報導指出,象是日本德馬吉森精機(DMG Mori)在開發距離日本較遠的新興市場策略之一,即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預測設備故障時機才到現場維修,并以自動化物流技術讓零件24小時內出貨,后以5G無線通訊技術控制設備,使軟件得以在云端自動完成升級。
而DMG Mori也與電信商KDDI進一步合作,通過建設5G基站,將廠內約150臺機床以5G連線,嘗試遠距操作、機床保養與管理等應用。
著眼于5G時代機床產業的轉型需求,鴻海集團則攜手英特爾攻5G工業專網,利用產學合作促機床產業升級。英特爾與鴻海科技集團宣布共同推出了TSN+5G有線及無線的網絡架構,雙方將攜手構建5G工業專網關鍵產品,希望透過產學合作,整合上下游機床物聯網生態系統,為機床產業5G專網推動打造基石。
網聯科技總經理林鼎皓表示,機床在彈性制造與無線連網的趨勢中,有大量高頻寬與低時延并存的工業應用需求,但以現行Wi-Fi或LTE通訊并無法滿足頻寬、時延、移動性及安全性等各方面要求,因此藉由透過TSN+5G的網絡架構,盼可解決產業應用的痛點。
鴻海進一步表示,此項計劃主要可藉由TSN+5G有線及無線的網絡架構,搭配英特爾邊緣運算實時控制系統,讓工具機臺的控制時延趨于微秒等級,另外搭配人工智能分析平臺,使工具機具備自感知與自優化的能力,提供工業垂直應用的創新整合,協助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的轉型升級。
此外,透過AR的搭配,也可讓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以3D模擬圖拆解零組件構造,除了顯示刀頭的基本資料如溫度、振動等信息外,未來在零件維修時還能提供SOP,將維修流程標準化。AR除了需要從云端傳輸大量體驗資料,還需要結合虛擬與現實空間的運算,而利用5G的特性,則可以讓體驗內容更為流暢豐富。
歐洲的研究人員則在5G加工領域提出自己的看法。來自德國研究機構Fraunhofer生產技術研究所與5G基礎設施開發商愛立信(一家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跨國電信公司)利用5G在實時顫振控制方面的潛力合作進行了5G增強型葉輪加工項目的研究。愛立信有關該項目的文檔為針對這些對飛行和安全至關重要的組件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葉狀銑削工藝不僅需求量很大,而且要求高、成本高。
根據愛立信和弗勞恩霍夫的說法,整體葉盤銑削視頻并沒有傳達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些組件在五軸加工中心上花費長達20個小時。觀眾也沒有得到任何跡象表明四分之一的銑削操作后需要返工。事實上,機械加工占整體葉盤總生產成本的一半。更糟糕的是,葉片設計趨向于更薄、更靈活、更難加工。研究人員說,5G支持的顫振控制可以幫助減少10%的整體葉盤加工返工率。
在內地,機床企業圍繞著5G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些正在從事5G設備生產的企業表示:“圍繞5G制造的產品材質、工藝被改變,相關技術必須做出調整——裝備制造企業如何快速應對5G行業發展要求,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方案是又一新課題。”因此,滿足5G產品加工需求的機床和加工技術成為了不少企業趨之若鶩的方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