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上個月,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加快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綠色生產方式進一步普及,提高生產、空間集聚、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低碳產業鏈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的主要目標。要求綠色制造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12家左右,綠色工廠評價工作全面推進,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達到300家以上,主要產業初步形成綠色供應鏈。

作為制造業大省,浙江省一直在潛心發展和摸索自己的“綠色之路”。近日,浙江省經信廳綠色制造與新能源產業處處長陸鐵道出了浙江加快制造業綠色發展的“秘訣”:著力推進產業結構綠色化,著力推進制造業園區、工廠綠色化,著力推進生產過程綠色化,著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化綠色化。
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各地特色經驗輩出
多年來,浙江省一直在努力推進產業結構綠色化:一方面,加快推進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過剩產能,整治提升“低散亂”企業。從目前的數據來看,2017年至今,浙江累計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涉及企業6250家,整治提升“低散亂”企業(作坊)11萬家,騰出用能空間506萬噸標煤。
著力推進制造業園區、工廠綠色化亦是浙江加快制造業綠色發展的舉措之一。在浙江湖州市,以綠色工廠探索“綠色智造”新模式是該市的一大特征。湖州市經信局副局長姚建憶介紹,圍繞能源利用、資源利用、產品、環境排放、績效等方面,按照“綠色、清潔、低碳、循環”的要求,湖州正大力實施綠色工廠星級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綠色工廠星級管理全覆蓋。據了解,湖州已逐步形成了由五星級、四星級示范、三星級普及、二星級提升的“橄欖形”星級綠色工廠管理格局。到了今年,湖州市二星級以上綠色工廠達2684家,規上工業企業覆蓋率達到84.24%。
傳統產業如何擁抱綠色化?記者了解到,浙江展現出了深化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分行業試點,加快印染、化工等行業綠色化轉型的實踐。
化工是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上虞經開區”)的支柱產業,2017年以來,上虞經開區深入打好以化工為重點的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組合拳”,逐步實現了化工從“鄰避產業”到“美麗經濟”的蝶變,綠色轉型發展成效明顯。陸鐵稱,與2015年相比,目前,該開發區水資源重復利用率提高28%、產出率提高60%,PM2.5平均濃度下降24.4%。
此外,浙江著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化綠色化。該省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引導企業按照國家公布的準入條件規范發展,在廢鋼、廢塑料加工及建筑垃圾利用等領域已有36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達到國家行業準入標準。湖州的天能集團建立了中國蓄電池行業第一條集“電池制造—廢電池回收—鉛再生—電池制造”為一體的閉環型綠色產業鏈,年處理廢舊蓄電池達到30萬噸,廢舊蓄電池各項材料的回收率達到98%以上。
制造業綠色發展再加速:開啟新一輪謀篇布局
在談到浙江省經信廳印發的《指導意見》時,陸鐵表示,《指導意見》旨在引導浙江制造業在前幾年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更高的標準和水平推進制造業綠色發展。
《指導意見》的制定目標是,到了2022年,浙江省將力爭綠色生產方式進一步提升,生產高效、空間集聚、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低碳產業鏈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浙江省將通過推進產業結構綠色化,推進生產過程清潔化,推進能源資源利用高效化,推進區域經濟循環化四條主要路徑實現。
《指導意見》顯示,浙江將實施一批綠色制造重點項目,培育一批綠色工廠,創建一批綠色園區,建設一批綠色制造先行區,提升綠色制造基礎能力。以綠色制造重點項目為例,該省將以化工、建材、化纖、紡織印染等行業為重點,每年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推進關鍵節能減排技術示范推廣和改造升級;以紡織印染、造紙、石油煉制、食品發酵、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用水行業為重點,每年組織實施一批工業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就培育綠色工廠而言,浙江將制定出臺省級綠色工廠標準規范,擇優確定一批浙江省級綠色工廠,同時推動各地結合實際開展綠色工廠分級評價。另外,浙江省將積極開發推廣具有無害化、節能、環保、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綠色產品,構建以全生命周期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涵蓋采購、生產、營銷、使用、回收、物流等環節的綠色供應鏈。
當然了,不僅僅是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綠色發展還可以融入到金融領域,來帶動制造業的發展。據有關媒體報道,浙江省還將以綠色金融支持制造業綠色發展,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綠色制造投融資機制,拓寬綠色制造融資渠道。加強產融對接,推進全省范圍內金融機構對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以及綠色制造重點項目等相關信息共享,定期向金融機構推送。進一步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擔保、綠色貼息等金融服務。
(原標題: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浙江實踐”:按下新一輪“加速鍵”)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